知识大全 中西餐礼仪比较 800字的作文

Posted 西餐

篇首语:事常与人违,事总在人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识大全 中西餐礼仪比较 800字的作文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西餐礼仪比较 800字的作文

中西餐礼仪比较

中西两家因为深受不同的社会文化、历史文化和各种社会背景的影响,从而导致两种不同文化的产生,餐桌礼仪文化业因此应运而生,餐桌礼仪文化是饮食文化的一部分,中西饮食文化的不同是中西民族文化差异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国家、每个地区的每种民族都在饮食中自觉不自觉的透露著自己深刻的文化背景。本文着重论述中西方在餐桌礼仪文化上的异同,剖析中西方餐桌礼仪文化差异的具体表现和渊源。

中餐礼仪和西餐礼仪的差异,虽然有很多细节上的不同,但是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上菜的顺序和摆放差异

大部分中餐上菜时大都按照汤、主菜、主食、餐酒或水果的顺序,而西餐则大都按照开胃菜、色拉、汤、水果、餐酒、主食、甜点和咖啡的顺序上菜。中餐在上菜时会一次性将所有的菜肴上完,同时摆放在餐桌上,而西餐则是用完一道菜再上另外一道菜。

(二)餐具差异

中餐的餐具一般都比较简单,多以杯、盘、碗、碟、筷、匙等为主,而西餐的餐具则是五花八门,享用不同的菜肴也会使用不同的刀叉,餐具用法讲究颇多,即使是喝酒的玻璃杯,也要同所喝的酒相对应。

(三)入座座次差异

中餐用餐时的座次大都是按照长幼尊卑来定,“尚东为尊”或“面朝大门为尊”,而西餐用餐时,面对门的且离门最远的那个座位是女主人的,与女主人相对的 是男主人的座位。女主人右手边的座位是第一主宾席,一般是位先生,男主人右边的座位是第二主宾席,一般是主宾的夫人。

(四)着装要求差异

除非在正式场合,中餐对于就餐者的着装要求并不高,穿着都比较随便,而西餐对于就餐者的要求比较高,特别是在高档的西餐厅,男士要穿着整洁的上衣和皮鞋,并且要打领带,女士要穿套装和有跟的鞋子,无论是男士还是女士都不可穿休闲服到高档西餐厅用餐。

(五)餐桌上用语的差异

中西方在请客吃饭上的文化差异也要注意,否则会引起笑话。

中国人热情好客,请客吃饭时一般都要菜肴满桌,但无论菜多么丰盛,嘴上总要谦虚的说:“没什么好吃的,菜做的不好,随便吃点。”然而,当英美人听到这样的客套话,会觉得很反感:“没什么吃的,又何必请我?菜做得不好,又为什么要拿来招待我?”按照中国的习俗,为了表示礼貌,习惯上会一再劝客人多吃点,而中国人往往是“言不由衷”,明明肚子饿,嘴上却说:“我饱了,不用了”。

而英美人招待客人一般没那么讲究,简简单单三四道菜就可以了。用餐时,一般主人会说:“Help yourself, please!”英美人待客尊重个人意志,讲究事实就是,一再问客人要不要食物或者强塞食物给客人,是很不礼貌的。所以,当主人给你添菜或问你要什么时,如果你想吃的话,可以直接了当的回答说要。在客人在用餐期间,一定要赞美主人所准备的食物好吃,称赞主人的手艺好,否则不管你吃得多饱,主人都不会高兴。  总结

西餐与中餐一样, 是一种饮食文化, 是文化必然就会有传播和交流,尽管不同的社会历史,不同的民族文化和不同的地域特征,造就中西方迥异的饮食背景,但从本质上讲,“吃”的内涵并不会因为这些差异而改变,讲究品种多样,营养平衡,搭配合理,重视健康已成为中西方饮食科学的共识,这是中西方饮食文化交流融合最重要的基础,只有交流,才可能了解,才有可能发展。

中西方各国间在交流中由于各自的文化特色形成相互间的碰撞而引起某些误区,要通过相互承认、理解对方文化并相互吸收对方文化,在保留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前提下,吸收外来文化,使各国间逐渐形成多元文化,以达到相互间的融合。任中西方礼仪文化的融台过程中,中国人由于盲目热衷于西方文化,不自觉中陷入两个误区:其一,拿西方的礼仪取代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礼仪。如举行西式婚礼、过西方节日等等,都是不容忽视的倾向。礼仪是一个民族最具代表性的东西。对西洋礼仪只是作为民俗知识了解一下无可厚非,如果趋之若鹜,就失去了民族的自尊,本民族的传统礼仪也会被淹没。其二,把礼仪教育的重点集中在操作层面,比如鞠躬要弯多少度,揖手兽停几秒钟等等。这些问题不是不可以讲,但如果只做表面文章,礼仪就成空洞的形式土卫。当今世界的礼仪内容更加广泛和复杂,这就需要我们在保持原有的传统礼仪的基础上去适应和接受西方的礼仪,我们应在适当的场合用适当的礼仪,既反对“全盘西化”,又反对“抱残守缺”。我们借鉴西方礼仪,不仅仅是要借鉴它的形式,更应当借鉴其内任灵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立起自己的自信和优越感,才能确立我 的感染力。只有认清中西方餐饮礼仪文化的差异,将二者合理有效地融合,方能建立适合中。当代社会的礼仪文化体系,达成和持社会的理想。

中西餐礼仪有哪些异同500字

西餐礼仪的知识:
用 刀 叉 吃 有 骨 头 的 肉
吃 有 骨 头 的 肉 时 , 可 以 用 手 拿 著 吃 。 若 想 吃 得 更 优 雅 , 还 是 用 刀 较 好 。用 叉 子 将 整 片 肉 固 定 (可 将 叉 子 朝 上 , 用 叉 子 背 部 压 住 肉) , 再 用 刀 沿 骨 头 插 人 , 把 肉 切 开 。 最 好 是 边 切 边 吃 。
必 须 用 手 吃 时 , 会 附 上 洗 手 水 。 当 洗 手 水 和 带 骨 头 的 肉 一 起 端 上 来 时 , 意 味 著 “ 请 用 手 吃 ” 。 用 手 指 拿 东 西 吃 后 ,将 手 指 放 在 装 洗 手 水 的 碗 里 洗 净 。 吃 一 般 的 菜 时 , 如果 把 手 指 弄 脏 , 也 可 请 侍 者 端 洗 手 水 来 , 注 意 洗 手 时 要 轻 轻 地 洗 。
吃 面 包 可 蘸 调 味 汁
吃 到 连 调 味 汁 都 不 剩 , 是 对 厨 师 的 礼 貌 。 注 意 不 要 把 面 包 盘 子 “ 舔 ” 得 很 干 净 , 而 要 用 叉 子 叉 住 已 撕 成 小 片 的 面 包 , 再 蘸 一 点 调 味 汁 来 吃 , 是 雅 观 的 作 法 。
用 餐 巾 内 侧 擦 拭
弄 脏 嘴 巴 时 , 一 定 要 用 餐 巾 擦 拭 , 避 免 用 自 己 的 手 帕 。 用 餐 巾 反 折 的 内 侧 来 擦 ,而 不 是 弄 脏 其 正 面 , 是 应 有 的 礼 貌 。 手 指 洗 过 后 也 是 用 餐 巾 擦 的 。 若 餐 巾 脏 得 厉 害 , 请 侍 者 重 新 更 换 一 条 。
凡 事 由 侍 者 代 劳
在 一 流 餐 厅 里 , 客 人 除 了 吃 以 外 , 诸 如 倒 酒 、 整 理 餐 具 、捡 起 掉 在 地 上 的 刀 叉 等 事 , 都 应 让 侍 者 去 做 。 在 国 外 , 进 餐 时 侍 者 会 来 问 : “How is everything?” 如 果 没 有 问 题 , 可 用 “Good” 来 表 达 满 意 。
聊 天 切 忌 大 声 喧 譁
在 餐 厅 吃 饭 时 就 要 享 受 美 食 和 社 交 的 乐 趣 , 沉 默 地 各 吃 各 的 会 很 奇 怪 。 但 旁 若 无 人 地 大 声 喧 譁 , 也 是 极 失 礼 的 行 为 。 音 量 要 小 心 保 持 对 方 能 听 见 的 程 度 , 别 影 响 到 邻 桌 。
中 途 离 席 时 将 餐 巾 放 在 椅 子 上
万 不 得 已 要 中 途 离 席 时 , 最 好 在 上 菜 的 空 档 , 向 同 桌 的 人 打 声 招 呼 , 把 餐 巾 放 在 椅 子 上 再 走 , 别 打 乱 了 整 个 吃 饭 的 程 序 和 气 氛 。 吃 完 饭 后 , 只 要 将 餐 巾 随 意 放 在 餐 桌 即 可 , 不 必 特 意 叠 整 齐。
任 意 选 择 乳 酪
高 级 餐 厅 上 甜 点 之 前 , 会 送 上 一 个 大 托 盘 , 摆 满 数 种 乳 酪 、 饼 干 和 水 果 , 挑 多 少 种 都 可 以 , 但 以 吃 得 下 的 范 围 为 准 。
用 叉 子 和 汤 匙 吃 甜 点
上 甜 点 时 大 都 会 附 上 汤 匙 和 叉 子 。 冰 淇 淋 之 类 的 甜 点 容 易 滑 动 , 可 用 叉 子 固 定 并 集 中 , 再 放 到 汤 匙 里 吃 。 大 块 的 水 果 可 以 切 成 一 口 的 大 小 , 再 用 叉 子 叉 来 吃 。
如 何 招 呼 侍 者
侍 者 会 经 常 注 意 客 人 的 需 要 。 若 需 要 服 务 , 可 用 眼 神 向 他 示 意 或 微 微 把 手 抬 高 , 侍 者 会 马 上 过 来 。 如 果 对 服 务 满 意 , 想 付 小 费 时 , 可 用 签 帐 卡 支 付 , 即 在 帐 单 上 写 下 含 小 费 在 内 的 总 额 再 签 名 。 最 后 别 忘 记 口 头 致 谢 。
检视文章
西 餐 礼 仪 知 识2007-07-27 10:29随着生活方式的更新和社会交往的活跃,我国吃西餐的人越来越多。在组织的涉外活动中,为适合国外客人的饮食习惯,有时要用西餐来招待客人。西餐厅一般比较宽敞,环境幽雅,吃西餐又便于交谈,因此,在公共关系宴请中,是一种比较受欢迎又方便可取的招待形式。西餐源远流长,又十分注重礼仪,讲究规矩,所以,了解一些西餐方面的知识是十分重要的。
西餐的特点
“西餐”,是我国对欧美地区菜肴的统称,是一个泛指。如粗略地划分,西餐大致可以分为二类:一是以英、法、德、意等国为代表的“西欧式”,又称“欧式”,其特点是选料精纯、口味清淡,以款式多,制作精细而享有盛誉;二是以前苏联为代表的“东欧式”,也称“俄式”,其特点是味道浓,油重,以咸、酸、甜、辣皆具而著称。此外,还有在英国菜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美式”。如进一步细分,则还可分为英国菜、法国莱、俄国菜、美国菜、义大利菜以及德国菜等。各国菜系自成风味,各有各的风格,其中尤以法国菜最为突出。但是从总体上看,与中餐相比,西餐至少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
首先,西餐极重视各类营养成分的搭配组合,充分考虑人体对各种营养(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和热量的需求来安排菜或加工烹调。
其次,选料精细,用料广泛。西餐烹饪在选料时十分精细、考究,而且选料十分广泛。如美国菜常用水果制作菜肴或饭点,咸里带甜;义大利菜则会将各类面食制作成菜肴:各种面片、面条、面花都能制成美味的席上佳肴;而法国菜,选料更为广泛,诸如蜗牛、洋百合、椰树芯等均可入菜。
第三,讲究调味,注重色泽。西餐烹调的调味品大多不同于中餐,如酸奶油、桂叶、柠檬等都是常用的调味品。法国菜还注重用酒调味,在烹调时普遍用酒,不同菜肴用不同的酒做调料;德国菜则多以啤酒调味,在色泽的搭配上则讲究对比、明快,因而色泽鲜艳,能刺激食欲。
最后,工艺严谨,器皿讲究。西餐的烹调方法很多,常用的有煎、烩、烤、焖等十几种,而且十分注重工艺流程,讲究科学化、程式化,工序严谨。烹调的炊具与餐具均有不同于中餐的特点。特别是餐具,除瓷制品外,水晶、玻璃及各类金属制餐具占很大比重。
餐具的使用
1.西餐的餐具
广义的西餐餐具包括刀、叉、匙、盘、杯、餐巾等。其中盘又有菜盘、布丁盘、奶盘、白脱盘等;酒杯更是讲究,正式宴会几乎每上一种酒,都要换上专用的玻璃酒杯。
狭义的餐具则专指刀、叉、匙三大件。刀分为食用刀、鱼刀、肉刀(刀口有锯齿,用以切牛排、猪排等)、黄油刀和水果刀。叉分为食用叉、鱼叉、肉叉和虾叉。匙则有汤匙、甜食匙、茶匙。公用刀、叉、匙的规格明显大于餐用刀叉。
餐具的摆法:垫盘放在餐席的正中心,盘上放摺叠整齐的餐巾或餐纸(也有把餐巾或餐纸拆成花蕊状放在玻璃杯内的)。两侧的刀、叉、匙排成整齐的平行线,如有席位卡,则放在垫盘的前方。所有的餐刀放在垫盘的右侧,刀刃朝向垫盘。各种匙类放在餐刀右边,匙心朝上。餐叉则放在垫盘的左边,叉齿朝上。一个座席一般只摆放三副刀叉。面包碟放在客人的左手边,上置面包刀(即黄油刀,供抹奶油、果酱用,而不是用来切面包)一把,各类酒杯和水杯则放在右前方。如有面食,吃面食的匙、叉则横放在前方。
2.餐具的用法
刀叉持法。用刀时,应将刀柄的尾端置于手掌之中,以拇指抵住刀柄的一侧,食指按在刀柄上,但需注意食指决不能触及刀背,其余三指则顺势弯曲,握住刀柄。叉如果不是与刀并用,叉齿应该向上。持叉应尽可能持住叉柄的末端,叉柄倚在中指上,中间则以无名指和小指为支撑,叉可以单独用于叉餐或取食,也可以用于取食某些头道菜和馅饼,还可以用取食那种无需切割的主菜。
刀叉的使用。右手持刀,左手持叉,先用叉子把食物按住,然后用刀切成小块,再用叉送入嘴内。欧洲人使用时不换手,即从切割到送食物入口均以左手持叉。美国人则切割后,将刀放下换右手持叉送食入口。
刀叉并用时,持叉姿势与持刀相似,但叉齿应该向下。通常刀叉并用是在取食主菜的时候,但若无需要刀切割时,则可用叉切割,这两种方法都是正确的。
匙的用法。持匙用右手,持法同持叉,但手指务必持在匙柄之端,除喝汤外,不用匙取食其他食物。
餐巾用法。进餐时,大餐巾可折起(一般对折)折口向外平铺在腿上,小餐巾可伸开直接铺在腿上。注意不可将餐巾挂在胸前(但在空间不大的地方,如飞机上可以如此)。拭嘴时需用餐巾的上端,并用其内侧来擦嘴。绝不可用来擦脸部或擦刀叉、碗碟等。
西餐进餐礼仪
因为西餐主要是在餐具、菜肴、酒水等方面有别于中餐,因此,参加西餐宴会,除了应遵循前述中餐宴会的基本礼仪之外,还应分别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礼仪知识。
1.餐具使用的礼仪
吃西餐,必须注意餐桌上餐具的排列和置放位置,不可随意乱取乱拿。正规宴会上,每一道食物、菜肴即配一套相应的餐具(刀、叉、匙),并以上菜的先后顺序由外向内排列。进餐时,应先取左右两侧最外边的一套刀叉。每吃完一道菜,将刀叉合拢并排置于碟中,表示此道菜已用完,服务员便会主动上前撤去这套餐具。如尚未用完或暂时停顿,应将刀叉呈八字型左右分架或交叉摆在餐碟上,刀刃向内,意思是告诉服务员,我还没吃完,请不要把餐具拿走。
使用刀叉时,尽量不使其碰撞,以免发出大的声音,更不可挥动刀叉与别人讲话。
2.进餐礼仪
西餐种类繁多,风味各异,因此其上菜的顺序,因不同的菜系、不同的规格而有所差异,但其基本顺序大体相同。
一餐内容齐全的西菜一般有七八道,主要由这样几部分构成:
第一,饮料(果汁)、水果或冷盆,又称开胃菜,目的是增进食欲。
第二,汤类(也即头菜)。需用汤匙,此时一般上有黄油、面包。
第三,蔬菜、冷菜或鱼(也称副菜)。可使用垫盘两侧相应的刀叉。
第四,主菜(肉食或熟菜)。肉食主菜一般配有熟蔬菜,此时要用刀叉分切后放餐盘内取食。如有色拉,需要色拉匙、色拉叉等餐具。
第五,餐后食物。一般为甜品(点心)、水果、冰淇淋等。最后为咖啡,喝咖啡应使用咖啡匙、长柄匙。
进餐时,除用刀、叉、匙取送食物外,有时还可用手取。如吃鸡、龙虾时,经主人示意,可以用手撕著吃。吃饼干、薯片或小粒水果,可以用手取食。面包则一律手取,注意取自己左手前面的,不可取错。取面包时,左手拿取,右手撕开,再把奶油涂上去,一小块一小块撕著吃。不可用面包蘸汤吃,也不可一整块咬著吃。
喝汤时,切不可以汤盘就口,必须用汤匙舀著喝。姿势是:用左手扶著盘沿,右手用匙舀,不可端盘喝汤,不要发出吱吱的声响,也不可频率太快。如果汤太烫时,应待其自然降温后再喝。
吃肉或鱼的时候,要特别小心。用叉按好后,慢慢用刀切,切好后用叉子进食,千万不可用叉子将其整个叉起来,送到嘴里去咬。这类菜盘里一般有些生菜,往往是用于点缀和增加食欲的,吃不吃由你,不要为了面子强吃下去。
餐桌上的佐料,通常已经备好,放在桌上。如果距离太远,可以请别人麻烦一下,不能自己站起来伸手去拿,这是很难看的。
吃西餐时相互交谈是很正常的现象,但切不可大声喧譁,放声大笑,也不可抽菸,尤其在吃东西时应细嚼慢咽,嘴里不要发出很大的声响,更不能把叉刀伸进嘴里。至于拿着刀叉作手势在别人面前挥舞,更是失礼和缺乏修养的行为。
吃西餐还应注意坐姿。坐姿要正,身体要直,脊背不可紧靠椅背,一般坐于座椅的四分之三即可。不可伸腿,不能翘起二郎腿,也不要将胳臂肘放到桌面上。
饮酒时,不要把酒杯斟得太满,也不要和别人劝酒(这些都不同于中餐)。如刚吃完油腻食物,最好先擦一下嘴再去喝酒,免得让嘴上的油渍将杯子弄的油乎乎的。干杯时,即使不喝,也应将酒杯在嘴唇边碰一下,以示礼貌。
有人曾将一次礼貌的饮酒程式做了总结:首先,举起酒杯,双目平视,欣赏色彩;其次,稍微端近,轻闻酒香;然后,小啜一口;第四,慢慢品尝;最后,赞美酒好、酒香。
总之,西餐既重礼仪,又讲规矩,只有认真掌握好,才能在就餐时表现得温文尔雅,颇具风度。

中西餐礼仪有哪些不同

中西餐礼仪的异同:
一、上菜的顺序和摆放差异:大部分中餐上菜时大都按照汤、主菜、主食、餐酒或水果的顺序,而西餐则大都按照开胃菜、色拉、汤、水果、餐酒、主食、甜点和咖啡的顺序上菜。中餐在上菜时会一次性将所有的菜肴上完,同时摆放在餐桌上,而西餐则是用完一道菜再上另外一道菜。
二、餐具差异:中餐的餐具一般都比较简单,多以杯、盘、碗、碟、筷、匙等为主。而西餐的餐具则是五花八门,享用不同的菜肴也会使用不同的刀叉,餐具用法讲究颇多,即使是喝酒的玻璃杯,也要同所喝的酒相对应。
三、入座座次差异:中餐用餐时的座次大都是按照长幼尊卑来定,“尚东为尊”或“面朝大门为尊”。而西餐用餐时,面对门的且离门最远的那个座位是女主人的,与女主人相对的是男主人的座位。女主人右手边的座位是第一主宾席,一般是位先生,男主人右边的座位是第二主宾席,一般是主宾的夫人。
四、着装要求差异:除非在正式场合,中餐对于就餐者的着装要求并不高,穿着都比较随便。而西餐对于就餐者的要求比较高,特别是在高档的西餐厅,男士要穿着整洁的上衣和皮鞋,并且要打领带,女士要穿套装和有跟的鞋子,无论是男士还是女士都不可穿休闲服到高档西餐厅用餐。
五、餐桌上用语的差异:中西方在请客吃饭上的文化差异也要注意,否则会引起笑话。
中国人热情好客,请客吃饭时一般都要菜肴满桌,但无论菜多么丰盛,嘴上总要谦虚的说:“没什么好吃的,菜做的不好,随便吃点。”然而,当英美人听到这样的客套话,会觉得很反感:“没什么吃的,又何必请我?菜做得不好,又为什么要拿来招待我?”按照中国的习俗,为了表示礼貌,习惯上会一再劝客人多吃点,而中国人往往是“言不由衷”,明明肚子饿,嘴上却说:“我饱了,不用了”。
而英美人招待客人一般没那么讲究,简简单单三四道菜就可以。用餐时,一般主人会说:“Help yourself, please!”英美人待客尊重个人意志,讲究事实就是,一再问客人要不要食物或者强塞食物给客人是很不礼貌的。所以当主人给你添菜或问你要什么时,如果你想吃的话可以直接了当的回答说要。在客人在用餐期间,一定要赞美主人所准备的食物好吃,称赞主人的手艺好,否则不管你吃得多饱,主人都不会高兴。

中西餐礼仪有什么差别

首先,中餐很讲究座位的排序。如果是家宴首先是老人先入座,而且要坐首座,一般以正中为上座(即首座),至于什么是首座和正中位置则视具体情况而定;如果待客当然是客人坐首座,而且最好左右要有陪客之人,方便招呼客人就餐。入座后不能先动筷子,要等长者和客人先起筷,你才能起筷,别看这点似乎很简单,其实不然。有些人也许是性格太急或是饿得饥肠辘辘,看到美食当前就将礼仪放到一边,自顾自得大吃起来,让人甚是尴尬。
其次是喝酒。酒文化在中国太源远流长了,或许酒能拉近彼此距离,国人在待客过节时都会频频举杯。在酒桌上往往会遇到劝酒的现象,有的人总喜欢把酒场当战场,千方百计劝别人多喝几杯,认为不喝到一定量就是不实在。“以酒论英雄“,有时过分地劝酒,也是十分失礼的做法。
而敬酒更是一门学问。一般情况下敬酒应以年龄大小、职位高低、宾主身份为序,敬酒前一定要充分考虑好敬酒的顺序,分明主次。与不熟悉的人一起喝酒,也要先打听一下身份或是留意别人如何称呼,避免出现尴尬局面。有求于某位客人在席上时,对他自然要倍加恭敬,但是要注意,如果在场有更高身份或年长的人,要一定先给尊者、长者敬酒,这样才能让众人舒服。
很重要的还有一点进餐时不要打嗝,也不要出现其他声音,比如喝汤、吃面的时候,一定要谨慎些,不要发出“呼噜”声,会让人生厌的。假如打了喷嚏、肠鸣、咳嗽等不由自主的声响时,就要说一声“真不好意思”、“对不起”、“请原凉”之类的话以示歉意。这些都是中国人经常犯得错误,所以你务必要注意,别让人以为你很没有礼貌,这些细节会很影响你的人际关系。
中国地大物博,各地的礼仪也不尽相同。如有些地方过年的鱼是不能吃的,主要是取“年年有余”的好意头,而因为平时很少机会吃鱼,过年做了之后只是摆一下台面,所以你要慎重起筷。有些地方女人和小孩是不能入主席的;再有不准吃汤拌饭或胡乱挑菜等。
说了这么多中餐礼仪,作为现代人知道西餐礼仪也是必不可少的大众课,在这里只能简单的介绍一下,作为基本了解的礼仪知识。
1、中国人喝汤要求不要发出声音即可,西方人亦然。在喝汤的时候发出任何声响都是不礼貌的,你没看到西餐厅总是很安静吗?所以要好好使用汤羹,记住舀汤的时候要由里向外舀,不要像中国人是由外向里舀。吃鱼和吃骨头都有特殊要求的,你要弄明白才好上手,否则会好难堪啊,总之记住一条不会用刀叉吃的东西,就暂且别先动手,静观形式,入乡随俗,大不了不吃这道菜嘛。
2、西餐的餐具在你就餐之前基本都被主人和侍应摆好了,你只要遵循由外向内用即可。尽量不要发出餐刀刮碟子的尴尬声音;
3、西方人在就餐的时候很少说话,他们的聊天时间基本是饭后甜点的时候才会开始,许多人会边吃甜品边聊天,也有些边喝酒边聊,而且音量都很低。总之你只要在就餐的时候尽量少说话,你自然会变得很有教养。
4、手机:在吃西餐的时候基本上都不会开手机,除非你有非常重要的事情,而手机铃声都会很小声,有电话你要给大家说“对不起”,然后起身出去听电话。这一条吃中餐的时候也适用,在用餐的时候听电话走到哪里都是让人唾弃的。
看过中西方就餐的简单礼仪有什么体会呢?是不是觉得中国礼仪更讲究人和人的秩序,这种礼仪是以中国伦理规则为基础的,形式化地去表现和演绎,突出地宣扬一种“人际”的理念;西方的餐桌礼仪更突出的表现于“人和工具”的和谐应用,相互融合,从这点看来中国人比西方人更懂人情,而西方人也许更理性吧。

浅论中西餐礼仪的差异

西餐桌上的礼仪是人们长期形成的。有一些老规矩,例如,胳膊肘在用餐时自始至终不能搁在餐桌上等等,已不再被大家恪守了;但是,有许多“清规戒律”还是被人们所遵行。我们可以列举一些不能违反的禁忌:普通西餐的进莱次序,通常是面包、汤、各类菜式、布丁、咖啡或红茶。照正式规矩,入席的时候,客人应该由椅的左方就位,离席的时候亦应由椅的左方退出入座后,应该待主人先摊开餐巾以后,才可以把放在桌上的餐巾铺置在自己的膝上。收起的时候也是一样,都要以主人为先,否则便失礼。铺餐巾,在正式场合是将餐巾叠作两层,放置在大腿上,不能完全摊开,更不能塞入腰衣服里、但一般的常餐便不须这么拘谨了,想要全摊开的话也是无妨的。有时中途因事要暂时离席,切勿将餐巾搁在桌上,因为这是意味你不再吃,侍者便不会再为你上莱了,所以,在离开时须将餐巾放在椅子上才对。用餐完毕,餐巾大致叠好,也可以不叠好,放在餐桌上,而要乱扔。如果发现水杯或莱肴中有脏物,不要大声嚷嚷,引起同桌的人们注意,而应当悄悄告诉服务员,让他拿走重拿一份来。换菜盘和餐具也是这样。喝饮料时,先用餐巾擦一下嘴唇,然后再喝杯中的饮料,为的是避兔菜屑弄到脸上或丢进玻璃杯里。如有纸餐巾最好不用餐巾擦嘴,不要把用过的盘子推到一旁,或者把盘子摞起来。最好不要移动任何盘子的位置。在桌布上落下面包屑,可以不必理会。如果是不慎落下一点儿饭菜可以在服务员撤走盘子时,用餐巾小心地把它拾到盘子中。
品味西餐文化,建议大家有时间到崇文门马克西姆餐厅看一看,那里按照19世纪末特有的法国浪漫派风格布置的西餐厅,装璜华丽典雅,乐池内小乐队演奏著古典的名曲,服务员是身着燕尾服的小伙子。这是马可西姆餐厅的传统,它让顾客先饱眼福(餐厅布置),再饱耳福(柔和音乐),后饱口福(美味的法国大菜)。研究西餐的学者们,经过长期的探讨和归纳认为吃西餐最讲究6个“M”。
第一个是“Menu”(选单)
当您走进西餐馆,服务员先领您入座,待您坐稳,首先送上来的便是选单。选单被视为餐馆的门面,老板也一向重视,用最好的面料做选单的封面,有的甚至用软羊皮打上各种美丽的花纹。在这里用选单称之似有不妥,应称之为“菜谱”。
如何点好菜,我可有个绝招,我无论在国内外西餐馆吃饭,往往点的菜又好吃,又便宜,常常受到同事们称道,我的办法是,开启菜谱,看哪道菜是以饭店名称命名的,我往往取之,我深知,那位厨师也不会拿自己店名开玩笑的,所以他们下功夫做出的菜,肯定会好吃的,请大家一定要点。
涉及到点菜,看菜谱不由得使我想起近20年前发生在马克西姆餐厅的一件事,四位年轻的“万元户”农民走进这家豪华的餐厅。他们有了钱,想品一品法国名菜。餐厅经理和服务员欣喜异常,热情招待他们入座,并礼貌地呈上菜谱,恭敬地请他们点菜。谁料,其中一位把菜谱推到一边,不屑一顾地说:“点什么菜?你们看着来,什么贵上什么,我们有的是钱!”四位农民花了近2000元,美美吃了顿法国名菜,但也不时出了“洋相”,刀叉不知如何使,餐巾最后当了手绢用……
后来法方总经理同我谈起此事,很有感触:“从这四位年轻人身上,看到中国农民确实富了,令人振奋。但是中国朋友吃西餐不看选单,使我们很难理解。在法国,就是戴高乐、德斯坦总统吃西餐也得看选单点菜的。这里不涉及有钱没钱的问题,因为看选单、点菜已成了吃西餐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程式,是种生活方式。”
第二个是“Music”(音乐)
豪华高阶的西餐厅,要有乐队,演奏一些柔和的乐曲,一般的小西餐厅也播放一些美妙的乐曲。但,这里最讲究的是乐声的“可闻度”,即声音要达到“似听到又听不到的程度”,就是说,要集中精力和友人谈话就听不到,要想休息放松一下就听得到,这个火候要掌握好。
第三个是“Mood”(气氛)
西餐讲究环境雅致,气氛和谐。一定要有音乐相伴,有洁白的桌布,有鲜花摆放,所有餐具一定洁净。如遇晚餐,要灯光暗淡,桌上要有红色蜡烛,营造一种浪漫、迷人、淡雅的气氛。
第四个是“Meeting”(会面)
也就是说和谁一起吃西餐,这要有选择的,一定要是亲朋好友,趣味相投的人。吃西餐主要为联络感情,很少在西餐桌上谈生意。所以西餐厅内,少有面红耳赤的场面出现。
第五个是“Manner”(礼俗)
也称之为“吃相”和“吃态”,总之要遵循西方习俗,勿有唐突之举,特别在手拿刀叉时,若手舞足蹈,就会“失态”。使用刀叉,应是右手持刀,左手拿叉,将食物切成小块,然后用刀叉送入口内。一般来讲,欧洲人使用刀叉时不换手,一直用左手持叉将食物送入口内。美国人则是切好后,把刀放下,右手持叉将食物送入口中。但无论何时,刀是绝不能送物入口的。西餐宴会,主人都会安排男女相邻而坐,讲究“女士优先”的西方绅士,都会表现出对女士的殷勤。
第六个是“Meal”(食品)
我的一位美国美食家朋友曾这样说:“日本人用眼睛吃饭,料理的形式很美,吃我们的西餐,是用鼻子的,所以我们鼻子很大;只有你们伟大的中国人才懂得用舌头吃饭。”我们中餐以“味”为核心,西餐是以营养为核心,至于味道那是无法同中餐相提并论的。
吃西餐在很大程度上讲是在吃情调:大理石的壁炉、熠熠闪光的水晶灯、银色的烛台、缤纷的美酒,再加上人们优雅迷人的举止,这本身就是一幅动人的油画。为了在初尝西餐时举止更加娴熟,费些力气熟悉一下这些进餐礼仪,还是值得的。
1、就座时,身体要端正,手肘不要放在桌面上,不可跷足,与餐桌的距离以便于使用餐具为佳。餐台上已摆好的餐具不要随意摆弄。将餐巾对折轻轻放在膝上。
2、使用刀叉进餐时,从外侧往内侧取用刀叉,要左手持叉,右手持刀;切东西用左手拿叉按住食物,右手执刀将其锯切成小块,然后用叉子送入口中。使用刀时,刀刃不可向外。进餐中放下刀叉时,应摆成“八”字型,分别放在餐盘边上。刀刃朝向自身,表示还要继续吃。每吃完一道菜,将刀叉并拢放在盘中。如果是谈话,可以拿着刀叉,无需放下。不用刀时,也可以用右手持叉,但若需要作手势时,就应放下刀叉,千万不可手执刀叉在空中挥舞摇晃,也不要一手拿刀或叉,而另一只手拿餐巾擦嘴,也不可一手拿酒杯,另一只手拿叉取菜。要记住,任何时候,都不可将刀叉的一端放在盘上,另一端放在桌上。
3、每次送入口中的食物不宜过多,在咀嚼时不要说话,更不可主动与人谈话。
4、喝汤时不要啜,吃东西时要闭嘴咀嚼。不要咂嘴发出声音。如汤菜过热,可待稍凉后再吃,不要用嘴吹。喝汤时,用汤勺从里向外舀,汤盘中的汤快喝完时,用左手将汤盘的外侧稍稍翘起,用汤勺舀净即可。吃完汤菜时,将汤匙留在汤盘(碗)中,匙把指向自己。
5、吃鱼、肉等带刺或骨的菜肴时,不要直接外吐,可用餐巾捂嘴轻轻吐在叉上放入盘内。如盘内剩余少量菜肴时,不要用叉子刮盘底,更不要用手指相助食用,应以小块面包或叉子相助食用。吃面条时要用叉子先将面条卷起,然后送入口中。
6、面包应掰成小块送入口中,不要拿整块面包咬。抹黄油和果酱时也要先将面包掰成小块再抹。
7、吃鸡时,欧美人多以鸡胸脯肉为贵。吃鸡腿时应先用力将骨去掉,不要用手拿着吃。吃鱼时不要将鱼翻身,要吃完上层后用刀叉将鱼骨剔掉后再吃下层,吃肉时,要切一块吃一块,块不能切得过大,或一次将肉都切成块。
8、不可在餐桌边化妆,用餐巾擦鼻涕。用餐时打嗝是最大的禁忌,万一发生此种情况,应立即向周围的人道歉。取食时不要站立起来,坐着拿不到的食物应请别人传递。
9、就餐时不可狼吞虎咽。不愿吃的食物也应要一点放在盘中,以示礼貌。主人劝客人添菜,如有胃口,添菜不算失礼,相反主人也许会引以为荣。
10、不可在进餐时中途退席。如有事确需离开应向左右的客人小声打招呼。饮酒干杯时,即使不喝,也应该将杯口在唇上碰一碰,以示敬意。当别人为你斟酒时,如不要,可简单地说一声“不,谢谢!”或以手稍盖酒杯,表示谢绝。
11、在进餐尚未全部结束时,不可抽菸,直到上咖啡表示用餐结束时方可。如在左右有女客人,应有礼貌地询问一声“您不介意吧!”
12、进餐时应与左右客人交谈,但应避免高声谈笑。不要只同几个熟人交谈,左右客人如不认识,可选自我介绍。别人讲话不可搭嘴插话。
13、喝咖啡时如愿意新增牛奶或糖,新增后要用小勺搅拌均匀,将小勺放在咖啡的垫碟上。喝时应右手拿杯把,左手端垫碟,直接用嘴喝,不要用小勺一勺一勺地舀著喝。吃水果时,不要拿着水果整个去咬,应先用水果刀切成4或6瓣,再用刀去掉皮、核,用叉子叉著吃。
14、进餐时,不要解钮釦或当众脱衣。如主人请客人宽衣,男客人可将外衣脱下搭在椅背上,不要将外衣或随身携带的物品放在餐台上。

中西餐礼仪知识有哪些

中餐用餐时的座次大都是按照长幼尊卑来定,“尚东为尊”或“面朝大门为尊”。而西餐用餐时,面对门的且离门最远的那个座位是女主人的,与女主人相对的是男主人的座位。女主人右手边的座位是第一主宾席,一般是位先生,男主人右边的座位是第二主宾席,一般是主宾的夫人。

中西餐饮酒水文化礼仪比较

1 .1 “泛食主义”与“食(实)用主义”
孔子在《礼记》中曾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与孟子处于同时代的告子也曾说过“食色性也”。这两句话实际上反映了古人对人生的一种看法。孔子认为“凡是人的生命,不离两件大事:饮食、男女。一个是生存问题,一个是爱情婚姻问题。所谓饮食,等于民生问题,男女属于康乐问题。人生就离不开这两件事” [1](P.28);而告子也认为“食”和“色”是人的本性。在中国,饮食已上升到了一种几乎超越其他一切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的举足轻重的东西,这也反映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其中最为常见的要算是中国人之间相互询问的那句“你吃过了吗?”。中国人每天要做的第一件事,也往往是吃,或为吃做准备。所谓的“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哪一件不关于饮食[2](P.15-16)?孩子出生要吃,满月要吃,周岁要吃,结婚要吃。人到了六十大寿更要觥筹交错庆祝一番,甚至去世也要吃,叫做“红白喜事”;客人来了要吃,称之“接风洗尘”;客人出门要吃,谓之“饯行”;乔迁要吃;晋职要吃……通过吃可以交流资讯,表达欢迎或惜别的心情,甚至感情上的风波也往往借助于酒菜来平息。吃的形式后面蕴涵着一种丰富的心理和文化的意义以及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从而获得了更为深刻的社会意义;吃也不仅仅停留在原有的交际功能上,已转化成对社会心理的一种调节。同时,吃中处处体现了“礼”。正如《礼记·礼运》中所说的那样:“夫礼之初,始诸饮食”,这种礼的精神贯穿在饮食活动的过程中,也构成了中国饮食文化的逻辑起点。有许多学者将中国人的这种特有的“民以食为天”的观念称之为“泛食主义”的文化倾向。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镜子,语言反映文化。这种“泛食主义”的文化倾向在汉语中得到了最充分的反映。易中天先生在《闲话中国人》中对此进行了最为生动的描述:“如前述把人称为‘口’,把职业称为‘饭碗’等。又比如,思索叫‘咀嚼’,体验叫‘品位’,嫉妒叫‘吃醋’,幸福叫‘陶醉’,司空见惯叫‘家常便饭’,轻而易举叫‘小菜一碟’……” [2](P.17-18)物质的还是精神的,似乎都可以吃,甚至连看不见、摸不著的风也可以吃,如人们常说的“喝西北风”等。而在英、美等西方国家,饮食仅仅作为一种生存的必要手段和交际方式。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著名的需求定律中将人的需求由低阶到高阶划分为五个层次,饮食则被划分在第一层,即作为人类的最低阶的需求,在此之上还有安全需求、情感需求、尊重需求及自我实现需求。林语堂先生曾说:“西方人的饮食观念不同于中国,英美人仅以‘吃’为对一个生物的机器注入燃料,保证其正常的执行,只要他们吃了以后能保持身体健康、结实,足以抵御病菌、疾病的攻击,其他皆在不足道中。”[3](P.193)由此可见,“吃”在他们的心目中只是起到了一种维持生命的作用。就交际手段而言,美国礼仪事典(Emily Post’s Etiquette)一书中讲到这类宴请的目的时作了如下的总结:“向提供服务者表示感谢;对刚刚达成的一笔交易表示庆祝;为了赢得客户或新客户的信任;请人帮忙;引见他人;建议或讨论某些想法……”[3](P.171)从中不难看出,“吃”虽然重要,但是从文化的意义上看,在西方国家只是停留在简单的交流、交际的层面上,并没有像在中国那样被赋予更多、更为重要的“使命”,更谈不上是“众礼之源”。
1 .2 “讲排场”与“简单、随意”
中国与英、美等西方国家在宴会观念上也存在着根本区别。中国人请客吃饭重视饭菜本身,讲究排场,酒菜要丰盛,一般的正式宴请至少要上七八道菜,这还不包括之前上的冷盘、小吃,中间上的甜点以及最后上的主食(面条、米饭等)。菜肴越丰富、越珍贵就越能体现出主人的殷勤和客人的身份,而且饭菜一般要大大超过主人和客人所能消耗的量,否则就不足以显示主人的好客。这大概源于中国人的传统价值观念:“持家要俭,待客要丰。”正是由于这些传统观念的影响使中国人在请客吃饭时讲究排场,重视饭菜的质量和数量,最为典型的莫过于清朝出现的“满汉全席”。相传“满汉全席”是科举考试后官场中举办的招待主考官的一种宴席,由满人和汉人合作而成。主人往往是地方的最高长官,客人是钦差大人,故场面巨集大,内容极其丰富。菜分冷菜、烫菜、炒菜、饭菜、甜菜等;茶分清茶、香茶、炒米茶等;点心有甜、咸两种,并有干、稀之别等。菜至少一百零八种,要分三天方可吃完。这些都充分显示了官家的气魄和排场,一时间将饮食内容之盛、排场之巨集大推向极致。
在西方,盛大的西餐宴席通常不过是六道菜,而且其中只有两道菜算得上是菜,其余不过是陪衬。平时宴请,饭菜更为简单。在美国,有时朋友聚餐会采取大家作贡献的手法,称之为“Potluck”,即每人都带一样菜,让大家共享。[4](P.133)还有一种聚会,称之为“Party”,主人只提供饮料、酒和一些简单的食物,如乳酪、炸薯条、三明治等,并不提供饭菜。可见,他们将吃饭看成是聚会和交流的机会,是重温旧谊和结交新人的机会,也是获得资讯的场所,吃的东西固然必不可少,但并不是最重要的,更不需要摆阔气、讲排场。正是受这一观念的影响,西方的宴会并不重吃,而重宴会形式的自由化、多样化;主人要千方百计地创造出一种轻松、和谐、欢快的气氛,让客人们享受一段自由自在的美好时光。
1 .3 “集体主义”与“个体主义”
在跨文化交际中,价值观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Clyde Kluckhohn认为,价值观是“个人或集体所持有的一种显型或隐型的认为什么是可取的观念;它具有一定的民族性。这一观念影响人们从现有的种种行动模式、方式和目的中作出选择”[4](P.165)。在中国,群体文化,也就是集体主义,是主导价值观。从“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到“亲谊、乡谊、世谊、年谊”之交等,无不打上中国群体文化的烙印[5](P.74);而在英、美等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更加强调个体主义,强调个人的价值与尊严,个体的特征与差异,提倡新颖,鼓励独特风格,因此,很少有人会过问他人的私事。两种截然不同的价值取向也体现在饮食上。通常中国人请客吃饭采取的是一种“共享”的方式,大家共享一席,共享桌上的菜肴,往往一道菜刚上桌,在主人的殷勤招呼下,众人群箸齐下,通力合作,共同“消灭”盘中之物,场景好不热闹,最后结账也是争相付钱,这大概源于“饮食所以合欢也”的集体主义思想,强调突出的是一个“合”字。而受个体主义思想的影响,西方人请客吃饭的习惯却是每人一份,且主客双方各自点自己的饭菜,不必考虑他人的口味和喜好,用餐时也只吃自己的盘中餐,付钱也往往采取AA制,各人自付各人账。
第2章 宴会的礼仪
中国和西方都讲究宴会的礼仪,由于文化差异产生了各自不同的宴会礼仪。重视宴会礼仪的差异,有助于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2 .1餐具的差异:“筷子”VS“刀叉”
中西宴会上最为明显的差异是餐具的使用。中国人用筷子搛夹食物,西方人用刀叉切割食物。不同的食用方式显然不是偶然现象,而是在不同文化引导下形成的。中国人自古以来大部分以农耕为主;所谓“面朝黄土背朝天”,正是这一文化现象的真实写照。在这种文化环境中,通常以谷类为主食,倾向于安居乐业、和平与安定,强调以“和”为贵,反对侵略和攻击。而西方很多国家其祖先为狩猎民族,饮食以肉类为主,为了能在残酷恶劣的环境下生存,必须善于捕猎,富于进攻性,形成了争强好胜和乐于冒险的性格特征。[6](P.105)这两种近乎相反的文化倾向反映到饮食中就很自然地体现在餐具的选择以及食用方式上。中国人使用筷子时温文尔雅,很少出现戳、扎等不雅动作,在餐桌上对待食物的态度是亲和的、温柔的。相反,西方人使用刀叉时又切又割,让人感到一种残酷和暴虐,是毫不掩饰地蹂躏食物。尽管中国人和西方人一样性喜吃肉,但表现得非常含蓄、婉转,丝毫感觉不到那种血淋淋的“厮杀”和“搏斗”。法国著名的文学思想家、批评家罗兰·巴尔特(Roland Barthes)在谈到筷子时认为,筷子不像刀叉那样用于切、扎、戳,因而“食物不再成为人们暴力之下的猎物,而是成为和谐地被传送的物质”[6](P.74)。
2 .2出席时间的差异:“迟到”VS“准时”
“准时”似乎是一个普遍适用的概念,然而在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文化中对这一概念的理解也不尽相同,且这一概念也因活动内容的不而有所变化。跨文化交际学的奠基人之一,美国著名的人类学家爱得华·霍尔提出人类时间观念有两种文化模式,即“时间的单一性”(Monochronic-time或M-time)和“时间的多样化”(Polychronic-time或P-time)[7](P.92)。单一性时间要求做任何事都要严格遵守日程安排,该干什么的时候就干什么;持多样化时间观念的人却没有安排日程的习惯,该干什么的时候没有按时去干。前者注意严格遵守约会时间,不能失约;而后者不注意遵守时间,不重视预约。霍尔还认为单一性时间是欧美等西方国家的时间模式,多样化时间是亚非拉地区的模式。[7](P.92-93)在他看来,时间犹如商品,可以买卖、节省、花费、浪费、丢失、弥补和测算。[8](P.142)因此,在参加宴请时,由于身处不同的文化模式,中西方的差异显得较为突出。在中国,一般来说,时间的多样化模式使人更倾向于“迟到”,在规定的时间半小时之后,甚至更晚才“姗姗来迟”。对此,主人似乎也早有思想准备,往往会在这段“等待”时间里安排一些其他节目,如打打牌、喝喝茶、聊聊天等,让一些“先到”的客人们消磨时间。对于这种“迟到”现象主客双方都习以为常,并不将之视为对主人邀请的一种轻视或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有时主人甚至故意将宴会时间定得“早”一些,以便为客人们的“迟到”提供更加充裕的时间。而西方国家中,正式的宴会要求准时到达,一般不超过10分钟;否则将被视为不合礼仪,是对主人以及其他客人的不尊重。
2 .3座位安排的差异
2.3.1“南北”VS“左右”
座位的安排是利用空间位置表示各人地位和人际关系的一种重要形式。人们对空间的观念是经过后天种种因素的影响而习得的,其中文化的因素尤为突出。因此,文化不同,人们对空间的需求、与空间有关的交际规则以及有关空间的价观念也有所不同。霍尔用“Spacespeaks”[8](P.158)来形容空间的作用。在中国,宴会中座位通常是以面向南为上,以面向北为下,形成了“南尊”、“北卑”的传统观念。这与中国传统文化是密不可分的。中国古代社会历史悠久,朝代众多,但不论哪一朝、哪一代,皇帝登基、议政一律都是面南而坐,故有“面南称孤”、“南州冠冕”一说;而臣子拜见君王则面向北,故也有“北面称臣”一说。由此可见,“南”在中国人心目中已逐渐演变成一种至高无上的象征,代表了权力、地位和身份;与此相对的“北”的地位就自然低了许多。这一现象在汉语的成语中也有很好的体现。若成语中同时出现“南”、“北”两字,往往“南”字在前而“北”字在后,如“南腔北调”、“南辕北辙”、“南征北战”、“南来北往”等。因此,在宴会上当然是以朝南的座位为上座,而朝北的座位为下座。贵的客人的座位是在主人的左边,这是因为人们习惯于用右手握匕首,刺杀坐在左边的人。如果将最尊贵的客人安排在主人的左手位置上,不仅他刺杀不方便,主人还有制服他的优势地位。[8](P.86)随着社会的进步,在宴会上刺杀这一古老现象近乎绝迹。今天,西方人在安排座位时已不再着眼于安全保护,而是出于心理保护的需求,将主宾席放在主人的右侧,形成了餐桌座位以右为上、左为下的规矩。
2.3.2“男尊女卑”VS“女士优先、男女平等”
中西方在男女宾客位置的安排上也有较大的差异。在中国,尤其是在古代,正式的宴席上根本看不到女性的身影,从而也就无需考虑女性位置的安排,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男尊女卑”的思想是一致的。林语堂在《中国人》一书中甚至说:“始自原始时代,中国人的血液中,妇女就没有占据过应有的地位。”[3](P.201)随着后来儒家思想的“一统天下”,女性一直被束缚在封建礼教中,处于从属地位。今天,中国女性地位得到了显著提高,早已摆脱了以往的从属地位,女性的身影出现在宴请中也早为中国人所接受,但女性却往往坐在一起。当“尊老”和“女士优先”原则发生矛盾时,中国人选择的是“尊老”而不是“女士优先”。在西方,“女士优先”是他们的传统文化观念,是社交活动中的重要礼仪规范。这是因为基督教是西方国家普遍信奉的宗教,该宗教尊崇玛利亚为圣母,以仰慕女性为高尚的情操。另外,12、13世纪,随着十字军的东征,形成了“骑士团”这一独特的阶层。由于“骑士团”的巨大影响和显赫地位,逐渐形成了他们自己的一套礼仪规范并流传到民间,其中一个最具有特色的便是尊重女士、后来被称为优礼女士的“骑士风度”,一时间便成了贵族乃至平民阶层的文明准则,并沿袭至今。因此,在西方的宴席中,女性很早就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且男女宾客必须交叉而坐,这也从另一个方面体现了男女平等的思想。
第3章 饮食服务的的差异
3 .1中西餐服务的特点
3.1.1.进餐气氛不同
中餐进餐喜欢热闹,席间相互敬酒敬菜、劝酒劝饭、碰杯夹菜是中餐一大特色,与之恰恰相反的西餐则比较讲究安静,席间宾客很少大声喧譁,很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甚至喝汤或咀嚼食物时都不能发出声音,相互之间干杯也只是意思一下,没有碰杯的习惯。
3.1.2宾客需求不同
中餐宾客就餐多讲究酒足饭饱,尽兴尽情;西餐则不同,宾客认为进餐应是一种享受,需要慢慢地品、静静地饮。加人白兰地、白葡萄酒;家禽、肉类加雪莉酒、麦台酒;野味及羊肉类加泡特红葡萄酒或麦色拉酒;烤火鸡、炯火腿以香槟提味;甜点心及水果点心加朗姆酒或利口酒。而且,用酒量也相当可观。如法式名菜红酒鸡,约1130克光鸡竞需加人红葡萄酒及白兰地酒约4500克。在中餐里,烹饪用料酒种类不多,常用的为绍兴黄酒,极个别菜肴也有用其它酒的,如金陵菜中的“贵妃鸡翅”就采用红葡萄酒调味调色,但用酒量亦不大,常在10克左右,在菜肴中主要起去腥去异的作用。此外,西餐菜肴用乳及乳制品作调味品亦十分普遍。如鲜奶、酸奶、鲜奶油,酸奶油、黄油、乳酪等,这些都是西餐菜点的调味品或主配料。而中餐里并不多见。
3.1.3选单编制原则不同
中餐编排选单传统上强调菜肴品种丰富多彩,烹调方法多种多样,就餐中服务员的工作量也就相对较大,在整个就餐中常常很忙碌;西餐选单编制则更注重营养的搭配,菜式品种相对比较少,服务员比较清闲。
3.1.4.服务员与宾客之间的交流不同
中餐服务中服务员比较注重与客人的交流,几乎一直穿插在客人之中而西餐服务员与客人的交流则很少。
3.1.5.对服务员要求不同
西餐中通常一菜一酒,因此要求服务员必须了解一定的酒水知识,且非常注重酒水的服务操作技能,服务员的现场操作给客人的是一种享受;而中餐酒水对食物搭配没有固定要求,通常可以一种酒水吃到底,服务员对酒水知识的掌握就没有西餐服务员那么严格,操作要求也比较单一。
3 .2中西餐服务的区别
中西餐各自不同的特点,决定了其操作的不同,以下仅通过餐饮接待过程中的摆台、菜肴服务、酒水服务、结帐等几个重要服务环节来进行比较。
3.2.1.摆台
摆台又名铺台、装台,即餐桌布置,系指将筵宴活动中所需的餐具、用具和相关的装饰品,按规范要求合理摆放于餐桌上的操作过程。若是仅摆各位客人的进餐用具,则叫“摆位”;按规范装饰的餐桌,则称台面。台面通常由餐位、公用器物、装饰品三部分构成。中、西餐由于其饮食风格的不同,餐桌的布置有以下区别:
3.2.2餐桌不同
餐桌有方桌、圆桌、长条桌、椭圆桌、多边桌、摺叠桌、拼接桌等。通常中餐多用圆桌,寓于和平圆满之意,且以圆桌直径确定客位。有时也用长方桌,其长宽比例多用黄金分割法;而西餐常用的长方桌大多瘦而长,小型的常用固定式,有2人、4人、6人等;大型的则根据用餐人数的需要,用数桌拼接而成,摆成“T’,型台、“山”型台、“曰”形台或“工”形台,大型拼接桌构图美观,气派非凡。
3.2.3餐具不同
中餐摆台所需餐具包括骨碟、筷子、筷架、汤碗、汤勺、味碟、酒具(水杯、葡萄酒杯、白酒杯)以及公用餐具等。西餐摆台所需餐具除了餐盘、面包盘、咖啡盘等瓷器和烛台、调味架外,应根据选单准备大、中鱼刀叉、水果刀、点心叉、咖啡匙等银餐具,以及各种不同型别的酒具、酒篮、冰桶、冰夹、冰桶架等,因此当客人看到台面就知道选单,同时为了显示其台面的豪华高雅性,摆台中特别注重餐具的洁净度,这就对服务员的操作卫生要求非常严格。
3.2.4餐位距离不同
中餐餐位的距离以圆桌为例,规定一客所占用的弧长为50厘米,圆桌最小直径=50X座位数/3.14(厘米),但不是严格,经常会出现10人桌坐十二三人的局面;而西餐摆台餐位距离则严格规定至少60厘米,服务摆台时一旦加人就必须加桌,餐具定位时,服务员的步伐通常都是固定的,这就非常有利于初学服务员掌握和提高。
3 .3菜肴服务
菜点服务系指菜点食用之前和食用过程中,服务人员将其进行整理,配制佐料,按照上菜程式和要求逐一奉上餐桌,并帮助客人食用的全部操作规范。它主要包括上菜、介绍、派菜、挪盘、撤盘等工序环节。
3.3.1上菜:上菜顺序不同。
中餐上菜一般遵循先冷菜后热菜,再汤、点心、甜菜,最后水果的原则。西餐正餐则是从上冰水开始,先上面包白脱,再上开胃冷盘、汤、鱼、沙拉,后上主菜、点心、乳酪、水果,最后上咖啡。上菜的操作位置不同。中餐上菜一般均从客人的右边进行,西餐上菜则根据服务方式的不同而不同,如美式服务就规定菜肴从左边上,从右边上饮料,从客人右边撤走脏盘的,法式服务则规定只有面包黄油、色拉和其他必须放在客人左面的东西,从左边_L,其它一律从右边送上。
3.3.2派菜它又叫分菜,是宴会服务中一项细致工作,为服务员所必须掌握的基本功之一。一般要求服务员左手托菜,右手用派菜工具,在宾客的左侧给宾客派菜。分菜工具。中餐的分菜工具一般比较简单,鱼类和禽类菜一般用一把刀、一把叉或一把勺;炒菜则用两把服务勺或一付筷子;汤或羹则用汤勺。需要分菜的多为名贵菜、整体菜、汤或羹。西餐分菜工具包括服务叉一把,服务匙一把,切肉刀、叉各一把,使用时常常叉匙并用。分菜方法。中餐酒席宴会一般是由主人与副主人向客人敬菜以表示热情好客。服务员为使正、副主人不太忙碌,也可主动上去分派主菜和汤菜。分菜时应站在副主人的右边。高阶宴会按照先男主宾、后女主宾、再主人和一般来宾的顺序逐个分派。而西餐的菜一般先由厨师将按份切好装在一只专用的派菜盘内,由服务员上台按宾主次序逐个分派。
3 .4结帐
中餐结帐收费传统上强调唱收唱付,要求服务员不收客人的小费。与之不同的西餐服务中,客人常要求服务员“埋单”。西方人请客认为主人不应让客人知道价格,认为让一个身份高的人知道你花了一小笔费用请他吃饭,是件很损面子的事;同样让一个收人不同的人知道主人花了价格不菲、近他一个月甚至一年薪水请他吃顿饭,也不是件愉快的事。通常都要求服务员把帐单悄悄地递给主人,或让服务员把帐单盖著放在托盘里,递给主人。随着中西文化的相互渗透,这种做法目前也已逐步为中餐服务引用,较高档的酒席已开始要求服务员不能大声报价,如客人需要可小声地报价。至于小费在西餐服务中则是很提倡的,餐饮经营者往往把它看成是调动服务员积极性的一项重要举措,服务员本身也很愿意为此作出努力。这一点由于我国的国情现状,尚未普及。

关于中西餐礼仪差异的笑话

今天朋友请我吃饭,买单的时候我看他掏钱掏的很慢,就说:要不我来掏吧!
“那怎么好意思啊!”
“没事”于是我把手伸进了他的口袋…

商务礼仪中西餐礼仪的主要有哪些

现在社会礼仪无处不在,除了在日常生活中的职场、商务礼仪之外,大部分人经常会忽略餐桌礼仪。其实用餐不单是满足基本生理需要——也是头等重要的社交经验。餐桌礼仪对你我都非常重要,它在中国人的生活秩序中占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中西餐在礼仪方面的要求也有许多差别,了解了两者的不同防止失礼于人,让你举手投足优雅于餐桌之间,绝对是现在人士必须学习的。   首先,中餐很讲究座位的排序。如果是家宴首先是老人先入座,而且要坐首座,一般以正中为上座(即首座),至于什么是首座和正中位置则视具体情况而定;如果待客当然是客人坐首座,而且最好左右要有陪客之人,方便招呼客人就餐。入座后不能先动筷子,要等长者和客人先起筷,你才能起筷,别看这点似乎很简单,其实不然。有些人也许是性格太急或是饿得饥肠辘辘,看到美食当前就将礼仪放到一边,自顾自得大吃起来,让人甚是尴尬。 
  很重要的还有一点进餐时不要打嗝,也不要出现其他声音,比如喝汤、吃面的时候,一定要谨慎些,不要发出“呼噜”值得学习的基本礼仪声,会让人生厌的。假如打了喷嚏、肠鸣、咳嗽等不由自主的声响时,就要说一声“真不好意思”、“对不起”、“请原凉”之类的话以示歉意。这些都是中国人经常犯得错误,所以你务必要注意,别让人以为你很没有礼貌,这些细节会很影响你的人际关系。 
  说了这么多中餐礼仪,作为现代人知道西餐礼仪也是必不可少的大众课,在这里只能简单的介绍一下,作为基本了解的礼仪知识。 
  中国地大物博,各地的礼仪也不尽相同。如有些地方过年的鱼是不能吃的,主要是取“年年有余”的好意头,而因为平时很少机会吃鱼,过年做了之后只是摆一下台面,所以你要慎重起筷。有些地方女人和小孩是不能入主席的;再值得学习的基本礼仪有不准吃汤拌饭或胡乱挑菜等。
  1、西餐的餐具在你就餐之前基本都被主人和侍应摆好了,你只要遵循由外向内用即可。尽量不要发出餐刀刮碟子的尴尬声音; 
  2、西方人在就餐的时候很少说话,他们的聊天时间基本是饭后甜点的时候才会开始,许多人会边吃甜品边聊天,也有些边喝酒边聊,而且音量都很低。总之你只要在就餐的时候尽量少说话,你自然会变得很有教养。 
  而敬酒更是一门学问。一般情况下敬酒应以年龄大小、职位高低、宾主身份为序,敬酒前一定要充分考虑好敬酒的顺序,分明主次。与不熟悉的人一起喝酒,也要先打听一下身份或是留意别人如何称呼,避值得学习的基本礼仪免出现尴尬局面。有求于某位客人在席上时,对他自然要倍加恭敬,但是要注意,如果在场有更高身份或年长的人,要一定先给尊者、长者敬酒,这样才能让众人舒服。 
  看过中西方就餐的简单礼仪有什么体会呢?是不是觉得中国礼仪更讲究人和人的秩序,这种礼仪是以中国伦理规则为基础的,形式化地去表现和演绎,突出地宣扬一种“人际”的理念;西方的餐桌礼仪更突出的表现于“人和工具”的和谐应用,相互融合,从这点看来中国人比西方人更懂人情,而西方人也许更理性吧

英语作文西餐礼仪

Eat, with a knife, fork and cut a small piece of meat, which happens to be a size. Eat a piece, a cut, do not cut all of a sudden the whole, . Eating pasta, use a fork and slowly rolled noodles, the most convenient 5-per-Juan Si. Can also be used together with spoon and fork to eat, spoon fork to help control the greasy noodles. Mouth can not smoke, not easily juice to splash everywhere.
and not the whole piece of meat with a fork folder to the mouth, biting edge, while chewing, swallowing edge

相关参考

知识大全 西餐饮酒礼仪

宴会开始时,服务生会开始倒酒,服务生一般会按顺序倒酒,这时,用餐者不要去拿酒杯或移动酒杯,而应把酒杯放在桌等待服务生来倒。若不想服务生给你倒酒,那么就用指尖轻轻碰下酒杯的边缘,这样服务生就会知道你不想

知识大全 作文 礼仪

作文礼仪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意思是说,不学“礼”,就没法在社会中立身。那么,何谓礼仪呢?简单地说,礼仪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种行为规范,是表现对他人尊重和理解的过程和手段。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

知识大全 文明礼仪作文800字以上

文明礼仪作文800字以上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败,因为明天会再来。如果你失去了金钱,你不算失败,因为人生的价值不在钱袋。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是彻彻底底的失败,因为你已经失去了做人的真谛。文明涵盖了

知识大全 急求一篇以礼仪为话题的作文,1000字,谢谢

急求一篇以礼仪为话题的作文,1000字,谢谢生活需要礼仪高二|1000字以上|其他文明礼仪是社会和谐的金钥匙,是一种功能特异的润滑剂,它能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化解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使人心得凝聚,使社

知识大全 文明礼仪伴我行的作文(不要抄网的).急

文明礼仪伴我行的作文(不要抄网的).急!自己怎么不去写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回忆校园生活你最难忘的一件事90字急!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偶然联络到当年同桌,嘘寒之后,忽地想到那些时日的点点滴滴,不禁心头一

知识大全 烦。老师让我们写关于文明礼仪的400字作文

烦。老师让我们写关于文明礼仪的400字作文?没思路。谁能告诉我该怎么写?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败,因为明天会再来。如果你失去了金钱,你不算失败,因为人生的价值不在钱袋。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是彻彻底

知识大全 关于文明礼仪的作文,1000字左右、周一要交、急

关于文明礼仪的作文,1000字左右、周一要交、急!在这里我们谈起了文明。但也不由自主的想起了它的另一半,它与“文明”就像双胞胎。但是它们的性格完全不一样。在现实生活中,它们让我们学到了许多,也让我们懂

知识大全 中餐侍酒礼仪

在国外高档的西餐厅,大多有专门的侍酒师(Sommelier),任务就是根据客人点的菜肴,从酒单中选择合适的葡萄酒,提出建议。中餐就没有这样的岗位设置,所以,在国内的中餐厅选择葡萄酒时,往往就得靠自己了

知识大全 中餐中的侍酒礼仪

在国外高档的西餐厅,大多有专门的侍酒师(Sommelier),任务就是根据客人点的菜肴,从酒单中选择合适的葡萄酒,提出建议。中餐就没有这样的岗位设置,所以,在国内的中餐厅选择葡萄酒时,往往就得靠自己了

知识大全 我校在全国作文比赛中获得全体一等奖,记者来报道此事。急用

写一则新闻,150字左右的。大体内容是:我校在全国作文比赛中获得全体一等奖,记者来报道此事。急用!09年7月12日,我校礼仪文化交流社在徐汇公园开展了主题为“礼仪走进社区,构建和谐社会”的暑期社团进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