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大全 福建各地大年初一的习俗
Posted 鸭蛋
篇首语:真正有光的人,压的时间越久,深度越深,绽放的光芒才可以灿烂.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识大全 福建各地大年初一的习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大年初一拜年,福建这些地方习俗是这样的:
大年初一,我国民间有拜年的习俗。在这一天,人们早早起床,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
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晚辈清晨起床首先向家中长辈叩头,祝愿长辈健康长寿,然后依次到亲戚朋友家拜年。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同辈亲友也会互相登门拜年,施礼道贺。
如果因故未及循例行礼,日后补行的,谓之“拜晚年”。那么,具体到福建,又是什么样子呢?
【福州】初一吃太平面
大年初一,福州人出门拜年之前,必须先祭天,竹篾饭是必备的祭品。饭是盛在一个竹篾编的容器中,当中要插一朵纸红花,周围则插上筷子,有向天祈福之意。
福州人在正月里少不了两样东西:年糕和太平面。旧时福州人过了祭灶日就要做年糕了。福州年糕被称为糖粿,分为红糖粿、白糖粿和萝卜糕。正月初一煮年糕吃,寓年年高升之意。
而太平面通常是福州人正月初一的头餐,很重要。由线面、高汤和两个鸭蛋组成的太平面寓意一整年平平安安。传统观念认为,在自家吃太平面时,若能将两个鸭蛋都吃掉是十分吉利的。因为在福州话里,“鸭蛋”谐音“压浪”,有风平浪静之意。若不能全吃掉,也要将两个鸭蛋的头尾各咬上一口。
而到别人家作客,吃主人请的太平面时,应该只吃一个鸭蛋,将另一个鸭蛋完整地留给主人。这是一种礼节,表示“大家都太平”。
【客家人】早餐要吃斋
正月初一凌晨,男人们早早地便起来洗漱干净,然后点香烛、放爆竹,给长辈拜年。之后,装上一盘粉皮、米糖、花生,这是一定要吃的,表示新的一年有“吃路”。这一天有很多讲究,不捞饭、不扫地、不打水,更不能说不吉利的话。早餐也要吃斋,并以芹菜、豆腐为主,意为勤劳致富发财。
正月初一子时新年开始,家家户户燃放鞭炮,称为“开正”。客家人还要在门前备清茶、糖果,焚香,称为“拜正”。初一日人人早起,穿新衣服烧香点烛,祭拜天地祖先。小辈向长辈拜年,长辈随即赐以红包和红柑。
【闽南地区】要吃甜线面
是日要早起,家家燃放鞭炮,把炮扔出门口,然后打开大门,也称为“开正”。家人都要吃点红糖线面汤。糖,意为甜蜜;线面,意为长寿,即祈求全家幸福长寿。以甜线面及三碗干饭插上红纸花祭祀先人,红纸花称“饭春枝”,其中“春”与“剩”(富余)在方言中同音,寓意家中粮食有余。现在祭拜之俗在城镇中已基本革除,在农村中还有保留。
早餐为素食,干饭佐以“长年菜”(以豆腐及整株菠菜、韭菜、芥菜等做成)。漳州城区的长年菜是将厚末菜(菾菜)一叶一叶剥下(不得用刀切),在水中烫熟后置于钵中,任其发酸。除夕“围炉”时每人均要吃少许,其余留到新年里加到年饭的“菜尾”中,俗谓可以消食去腻。也有用芥菜代替厚末菜作长年菜。一般不煮新的饭而吃除夕特意多焖的饭,寓意年年有余。也有的吃八宝粥或甜线面汤。50年代后,忌言发财,改说“新年好”;80年代后,又时兴以“恭喜发财”道贺。
亲友上门拜年时,主人用红枣、蜜金枣、桂圆干或冰糖、冬瓜糖等煮成甜茶招待,并以朱漆的祭盒盛蜜饯、糖果、红枣等外加瓜子、红柑用以敬客。明代漳州人过年时用槟榔敬客,现在此俗在台湾尚有残存。至亲好友上门拜年,主人往往会以佳肴美酒招待,称为“请春酒”。客人告辞时双方常以红包馈送对方的孩童。
初一日不吃粥,以免往后出门遇雨;不往户外倒垃圾,忌“财气外泄”。此外还有不洗衣、不汲水(有的地方还以米筛封井口),不乞火,不扫地,不用刀和针线,不讨债,不打骂孩子,不穿白色、青色衣服等禁忌;忌打破食具,忌口出不吉利话。现代人还存有这些禁忌,但不太讲究。
过去,九龙江上的“船底人”,过年要买一大捆连根带叶的甘蔗,用红绸布绑在船桅上,三日后方可卸下来吃,以祈求好运。
相关参考
大年初三,即农历正月初三,又称为“猪日”。自秦汉以来,传统的看法是正月初一日为鸡日,初二日为狗日,初三日为猪日,初四日为羊日,初五日为牛日,初六日为马日,初七日为人日。传说这是因为女娲创造万物生灵
在大年初一的时候全国各地都吃什么呢?在我国,不同地区在大年初一习俗上都会有所不同。你是否好奇在其他地区大年初一习惯吃什么呢?今天,小编就来为你总结大年初一全国各地的饮食习俗,一起来看看吧。 大年
济南 大年太太一般不回娘家,姑爷无事很少去岳家,外孙辈也难得一见。如今趁新春正月过年,骨肉团圆,高高兴兴叙初二,是已嫁的姑娘——老济南称“姑太太”回娘家省视父母的日子。平日姑天伦之乐。) 姑爷
正月初三又称小年朝,也称赤狗日,作为古老的中国传统节日,相传这一天女娲娘娘创造出了猪。中国民间传说初三晚上是老鼠娶亲的日子,所以一般人家都早早熄灯睡觉,以免骚乱了鼠辈(也有人说入夜提早熄灯是为了让老鼠
“正月里来正月正,正月十五挂花灯”,元宵赏灯吃汤圆大家都知道,但福建许多地方除了元宵标配,在福建各地都有不同的民俗活动,下面一起看看吧。送灯元宵节给新嫁女送灯,是旧日福建的习俗,各地送的灯品式样不尽相
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而大年初一又是这个节日中最隆重的一天,因为它是一年的开始,所以这一天有很多讲究,其中就包括初一早上的吃食。不同的地方习俗也不一样,但目的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希望新的一年平安健
传统佳节,亲朋好友相邀聚会便成了一道节日景观。就春节拜年来说,除大年初一拜父母外,各地给亲戚拜年都有一些约定俗成的规矩。如江汉平原,就有“初一拜父母,初二拜舅母,初三拜丈母,初四拜姑母,初五拜姨母”的
大年初二是正月的第2天,也是农历新年第二天。这一天中国各地汉族同胞出嫁的女儿要回娘家,夫婿要同行,回家时要携带礼品,名为带手或伴手。回娘家都是一种很有特色的汉族岁时风俗。你知道大年初二为什么要回娘
鬼节习俗阴历七月十五是“鬼节”。其实,从农历七月初一开始到七月三十日都是鬼门大开的日子。民俗相信,在这一段时间会有许多的孤魂徘徊在阳间。中国岁时节令有“三元”之说,正月十五为上元,七月十五为中元,十月
农历正月初六又称马日,在这一天要送穷,是中国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在中国各地还有自己的送穷办法,各不相同。但寓意基本相同,都是在于送走穷鬼。反映了中国人民普遍希望辞旧迎新,送走旧日贫穷困苦,迎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