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红米-卫红晶晶米稻栽培技术
Posted 品种
篇首语: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太空红米-卫红晶晶米稻栽培技术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全国唯一通过航天育种并审定的卫红晶晶米稻(审定名:赣晚籼33),是水稻育种专家李源祥研究员会同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采用中晚籼兼用的遗传工程稻“GER-3”1000粒种子搭载返回式卫星,经诱变后选择其突变体,再经3年定向选育而成的优质红米新品种,也是我国太空水稻中唯一的红米稻品种。经我基地引进种植,植株表现良好,无感光性、感温性反应,产量稳定,抗倒伏、抗病虫害,米质特优。该品种栽培技术如下。
一、适种区域。在福建闽东中海拔地区全生育期150天,在低海拔地区全生育期140天。广东、广西可作早稻和二晚稻种植,在长江流域和长江以南中、高海拔地区作一季稻种植,1000米海拔以上宜小面积试栽,长江以北麦收后单季稻种植,长城以北限于少量引种试栽。
二、株型特征。株高96厘米,株型紧凑,茎秆矮壮,剑叶向上直挺,分蘖力强,株有效穗12~25穗,穗长20~25厘米,结谷密实,每穗200~230粒,大穗达250粒以上,穗型大小均匀,结实率高达96%以上,千粒重27.5克。山地田一般每667平方米产450千克400千克,肥沃田每667平方米产550千克~600千克,高产栽培达630千克以上。全生长期高抗病虫害。
三、米质形状。米粒细长形,糙米呈浅红色至暗红色,油光发亮。精米浅粉红色晶莹透明,无腹白、心白,米饭香气浓郁,松软爽口,食味极佳,是红米中米质最好的品种。
四、栽培技术。每667平方米用种1千克~2千克,秧龄期不超过30天。肥沃大田穴插1苗,山地瘠薄田穴插2苗,每667平方米插1.5万丛,插完后浅水灌溉。
五、施肥与病虫害防治。插后6~7天施分蘖肥,用肥量参照普通杂交稻施肥,前期返青分蘖肥施70%,中期孕穗肥施20%,后期抽穗肥施10%。如种植绿色无公害米,应选山区无污染的水源,改用有机肥料加少量的氮、磷、钾化肥。出穗前注意病虫害防治,出穗后尽量不用农药。
六、水分管理。插后前期田间保持寸水,水温20摄氏度以上,肥水养苗分蘖,以利早生快发。中期看苗晒田,每667平方米保持有效苗数24万~25万株。拔节孕穗到扬花灌浆期,以深水养胎为主,不可断水烤苗。收割前10天断水以保千粒重,保丰产。
该品种可自选留种,每2年坚持田间选育,选齐、壮植株进行良种繁殖,防止品种化。
相关参考
将来人们不一定要上太空才食用太空食品,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吃到太空食品。 太空中所有的物品都失去了重量,变得可以到处飞扬,好像空气
20世纪末,以美国为主,欧洲(欧洲太空总署),加拿大和日本参与建造的“自由号”太空站完成之后,人类将正式迈入太空时代。自由号太空站上的人们将在与地球完全不同的环境中
人类在太空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技术可以为人类造福,但太空活动留下的大量航空器残骸等太空垃圾却可能给人类带来巨大的危害。这个事
人类在太空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技术可以为人类造福,但太空活动留下的大量航空器残骸等太空垃圾却可能给人类带来巨大的危害。这个事实印证了一个古老的哲学命题:“福兮,祸之所伏”。这个命题表明_____。①矛盾双
1957年10为,__把世界第一颗人造卫星送进太空,标志着航天技术的诞生,揭开了太空技术的序幕
1957年10为,_____把世界第一颗人造卫星送进太空,标志着航天技术的诞生,揭开了太空技术的序幕。A、美国B、前苏联C、中国D、欧共体答案:B解析:1957年10月4B,前苏联宣布已经成功地把世界
20年后,人们乘坐一种新型的飞机--太空飞机--从纽约到东京,只用两个小时便可走完这10800公里的航程。它有普通飞机的功能和宇宙飞船的特点。离开和返回地面时,它象
人类进军太空的计划,若只停留在地球研究的阶段,就不可能有太大的突破,我们需要有一个跳跃的中途点。 但是,如果在地球上把一切的装置设
“感谢各位乘坐英国航空公司最新‘轨道’号卫星旅行。目前它正以 25740公里的时速航行在地球上空96公里的轨道上。我们已脱离大气层,再过几分钟,它将与东京
中国的太空技术比日本先进吗?只能说中日各有优势而已,在整体航天上,日本和中国都属于第二梯队国家。日本的火箭技术已经领先于中国了,包括早期的H-2A和最新的H-2B,这些火箭本身综合技术实力已经超越了中
该品种由我国航天育种中心利用现代卫星技术将小麦种子带入太空,经太空宇宙射线及完全失重状态下而使其种子基因产生优良变异而育成。经中科院检索,该品种的育成在国内达领先水平,在国际上居先进水平。2000年被
该品种由我国航天育种中心利用现代卫星技术将小麦种子带入太空,经太空宇宙射线及完全失重状态下而使其种子基因产生优良变异而育成。经中科院检索,该品种的育成在国内达领先水平,在国际上居先进水平。2000年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