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细菌性褐条病的发生与防治

Posted 细菌

篇首语:风流不在谈锋胜,袖手无言味最长。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水稻细菌性褐条病的发生与防治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水稻细菌性褐条病,又名细菌性心腐病。2005年,浙江省玉环县由于受到2次台风的影响,普降暴雨,局部大暴雨,造成部分农田受淹,在8月份发生了一种不常见的病害――水稻细菌性褐条病。根据该县植保站8月份在该县陈屿、芦浦等乡镇调查,发病面积达140公顷,发病区平均丛病率达75%左右,株病率达10.3%,严重田块丛病率达100%,株病率达16.5%。发病区产量损失达10%左右。
1为害症状
病菌侵害刚伸长露尖的心叶,使幼嫩心叶发生水渍状腐烂,并迅速向下扩展至生长点,致使心腐。当心叶已伸出而尚未展开以前,病菌多自叶枕处侵入,向上沿中肋扩展成为深褐色长条,向下扩展使幼嫩叶鞘腐烂,心叶纵卷黄枯(外观很象螟虫为害的枯心苗)、拔之易断,剥开叶鞘,茎秆腐烂,并伴有难闻的恶臭味,挤压病部有乳白色至淡黄色混浊菌液流出,病斑表面有黄色菌脓。
2发病条件
该病一般在稻株受淹后5~8天开始出现症状。发生轻重与稻苗受淹程度有关,受淹时间愈长,淹水愈深,发病愈严重。高温高湿天气有利于该病的发生。该县发病田块普遍受淹时间达48小时以上,水稻又正处于分蘖盛期。
3防治方法
建立合理排灌系统,防止大水淹没稻田;一旦洪水退后,应立即排水,撒施石灰、草木灰,控制病害扩展,促进稻根再生;当稻新根出现时,抓紧追施速效氮肥,促进稻株恢复生长,以减少损失。发现中心病株后,对发病田块及其周边田块选用20%噻森铜悬浮剂100ml/亩、或20%噻菌铜(龙克菌)悬浮剂100ml/亩,对水50kg喷雾,隔7~10天防治1次,连防2~3次。

相关参考

水稻细菌性褐条病的防治技术

水稻细菌性褐条病俗称心腐病,因水稻感病后烂心而得名,病原为假单胞杆菌属细菌。近年来,我省早稻和中稻生长季节暴雨频繁,稻苗受淹和遭洪涝侵袭现象严重,诱发细菌性褐条病局部大流行,造成水稻较大产量损失。现将

水稻细菌性褐条病的防治技术

水稻细菌性褐条病俗称心腐病,因水稻感病后烂心而得名,病原为假单胞杆菌属细菌。近年来,我省早稻和中稻生长季节暴雨频繁,稻苗受淹和遭洪涝侵袭现象严重,诱发细菌性褐条病局部大流行,造成水稻较大产量损失。现将

甘蔗褐条病的发生、为害与症状情况如何?怎样防治?

甘蔗褐条病为真菌病害,主要发生在洼地、瘦地、缺磷、缺硅地块。病原来自蔗田的病株及其残叶,病菌借气流传播蔓延,主要通过气孔侵入,并在湿润的叶片上萌芽。病害典型症状:病斑最先发生于嫩叶,初呈透明状小点,后

甘蔗褐条病的发生、为害与症状情况如何?怎样防治?

甘蔗褐条病为真菌病害,主要发生在洼地、瘦地、缺磷、缺硅地块。病原来自蔗田的病株及其残叶,病菌借气流传播蔓延,主要通过气孔侵入,并在湿润的叶片上萌芽。病害典型症状:病斑最先发生于嫩叶,初呈透明状小点,后

水稻细菌性褐条病

症状又称细菌性心腐病。苗期染病在叶片或叶鞘上出现褐色小斑,后扩展呈紫褐色长条斑,有时与叶片等长,边缘清楚。病苗枯萎或病叶脱落,植株矮小。成株期染病先在叶片基部中脉发病,初水浸状黄白色,后沿脉扩展上达叶

水稻细菌性褐条病

症状又称细菌性心腐病。苗期染病在叶片或叶鞘上出现褐色小斑,后扩展呈紫褐色长条斑,有时与叶片等长,边缘清楚。病苗枯萎或病叶脱落,植株矮小。成株期染病先在叶片基部中脉发病,初水浸状黄白色,后沿脉扩展上达叶

甘蔗褐条病

1.选种抗病良种,合理轮作。  2.培肥土壤,增施有机肥,适当多施磷钾肥,可减少褐条病的发生。  3.及时去除发病严重的病叶,减少田间菌源,控制传播蔓延。  4.剥除老脚叶,间去无效、病弱株,使蔗田通

甘蔗褐条病

1.选种抗病良种,合理轮作。  2.培肥土壤,增施有机肥,适当多施磷钾肥,可减少褐条病的发生。  3.及时去除发病严重的病叶,减少田间菌源,控制传播蔓延。  4.剥除老脚叶,间去无效、病弱株,使蔗田通

洪涝过后注意防治水稻心腐病

水稻心腐病即细菌性褐条病,因水稻感病后烂心而得名。由于水稻生长季节常遇暴雨,稻苗受淹和遭洪涝侵袭后,易诱发心腐病局部大流行而影响水稻正常生长,并造成减产。对心腐病要采取综合措施加以防治,方法是:①科学

洪涝过后注意防治水稻心腐病

水稻心腐病即细菌性褐条病,因水稻感病后烂心而得名。由于水稻生长季节常遇暴雨,稻苗受淹和遭洪涝侵袭后,易诱发心腐病局部大流行而影响水稻正常生长,并造成减产。对心腐病要采取综合措施加以防治,方法是:①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