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立枯病的发生与防治
Posted 苗床
篇首语:你今天的日积月累,早晚会成为别人的望尘莫及。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水稻立枯病的发生与防治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立枯病是水稻苗期最主要的一种病害。主要因低温多湿、温差大、土壤偏碱、光照不足播种量过大、秧苗细弱等多种因素所致。近几年,东北寒冷稻区旱育苗发生较重,轻者成撮成片发生,重者幼苗全部死亡。
1、症状及发病时期
立枯病主要有幼苗腐死,立针基腐,卷叶黄枯和打绺青枯四种症状。从出苗到插秧的整个育秧阶段均可发生,但离乳期发病最重。病苗叶无露珠,心叶或上叶片打绺,根少暗黄色无新根,茎基部逐渐黄枯,软化至腐烂,苗提取时与种子分离。
2、防治技术
(1)选择地势平坦、通风、光照良好的地方育苗。
(2)提倡稀插旱育苗,控制温湿度不徒长,一叶一心期保持温度25~30摄氏度尽量少浇水,三叶一心期温度不超过25摄氏度,土壤水分充足,但不能过湿。
(3)床土处理。用水稻苗床壮秧剂,加过筛细土经充分混拌均匀后均匀撒施在翻耙整平的苗床上。即做到调酸、施肥、防病培育壮秧的功能。
(4)药剂防治。用立枯清在水稻播种前进行苗床混土,先将药粉加入少量细沙制成母土,再逐级混入所需营养土中,每平方米用药0.5克拌匀铺平即可。在秧苗发病初期,施立枯清每平方米用药1~1.5克,对水均匀喷在苗床上。
相关参考
1.发病原因2004年全区水稻大面积发生青枯型立枯病,主要是气候异常、气温较高,忽冷忽热、大风日数较多,管理不到位,没做到适温炼苗,适时补水。导致床内温度高,秧苗徒长,根系发育不良,秧苗柔弱.抗病力低
1.发病原因2004年全区水稻大面积发生青枯型立枯病,主要是气候异常、气温较高,忽冷忽热、大风日数较多,管理不到位,没做到适温炼苗,适时补水。导致床内温度高,秧苗徒长,根系发育不良,秧苗柔弱.抗病力低
一、立枯病症状:苗期有时幼芽变色,叶片打绺,最后枯死,蔓延很快。防治措施:立枯病的病菌在土壤中存活,立枯病的发生与气候、苗床温度、土壤酸碱度、肥料等环境条件关系很大。旱育苗在寒潮低温后容易发生;播量多
一、立枯病症状:苗期有时幼芽变色,叶片打绺,最后枯死,蔓延很快。防治措施:立枯病的病菌在土壤中存活,立枯病的发生与气候、苗床温度、土壤酸碱度、肥料等环境条件关系很大。旱育苗在寒潮低温后容易发生;播量多
连日来的低温多雨天气,容易引起棉花苗期立枯病的发生,为了提高棉农的经济效益,减轻病害造成的损失,将棉花苗期立枯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症状:棉籽受害,造成烂种和烂芽;幼苗茎基部受害,出现黄褐色
连日来的低温多雨天气,容易引起棉花苗期立枯病的发生,为了提高棉农的经济效益,减轻病害造成的损失,将棉花苗期立枯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症状:棉籽受害,造成烂种和烂芽;幼苗茎基部受害,出现黄褐色
一、立枯病症状:苗期有时幼芽变色,叶片打绺,最后枯死,蔓延很快。防治措施:立枯病的病菌在土壤中存活,立枯病的发生与气候、苗床温度、土壤酸碱度、肥料等环境条件关系很大。旱育苗在寒潮低温后容易发生;播量多
一、立枯病症状:苗期有时幼芽变色,叶片打绺,最后枯死,蔓延很快。防治措施:立枯病的病菌在土壤中存活,立枯病的发生与气候、苗床温度、土壤酸碱度、肥料等环境条件关系很大。旱育苗在寒潮低温后容易发生;播量多
立枯病又称烂根、黑根病,是棉花苗期的主要病害,南、北方棉区均有发生,可造成缺苗断垄,重病年大量死苗,造成毁种。棉花立枯病由立枯丝核菌引起。立枯病主要是寄生生活,也可腐生。病菌以菌丝体或菌核在土壤中或病
立枯病又称烂根、黑根病,是棉花苗期的主要病害,南、北方棉区均有发生,可造成缺苗断垄,重病年大量死苗,造成毁种。棉花立枯病由立枯丝核菌引起。立枯病主要是寄生生活,也可腐生。病菌以菌丝体或菌核在土壤中或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