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水稻“小穗头”首先16%恶线清
Posted 水
篇首语:既靠天,也靠地,还靠自己。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防治水稻“小穗头”首先16%恶线清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多年来,江苏等一些主要水稻产区大面积生产上连续多年出现多品种、多种植水平、多生态条件下的“小穗头”(亦称小粒翘穗)现象,其特征是:穗子小、颖壳小,灌浆后内外壳开裂、部分米粒外露,米小且米色黑褐。在扛苏省里下河地区、沿海、沿淮、沿扛、丘陵等地区发生尤为严重。据估计,仅江苏省近年来发病面积每年在10万公顷左右,约减产稻谷1亿公斤以上,先后累计造成水稻产量损失5亿公斤左右。一般认为是栽培管理技术不当、气候、土壤、肥料、农药等条件影响,恶苗病、稻瘟病和条纹叶枯病的发生等某一因素或几个因素共同作用是“小穗头”形成的主要诱因。亦有人认为“小穗头”是种性退化或种子质量问题所造成。
近几年来,扛苏省大华种业集团与江苏省农科院植保研究所、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科所开展合作研究,经过大量实地调查研究,多点、多品种取样进行室内检测分析,发现“小穗头”与健穗谷粒之间的镰刀菌带菌率差异不明显,而“小穗头”均带线虫,正常穗都不带线虫,两者差异极大。因此说明干尖线虫病危害是产生“小穗头”现象的直接诱因。
利用生产上通常使用的25%使百克、4.2%浸丰、16%恶线清、95%巴丹商用浸种剂对武运粳7号、镇稻2号、武育粳3号进行种子处理,采用常规栽培管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对“小穗头”防治效果,95%巴丹防效最好,达97%以上;16%恶线清防效为95%左右;4.2%浸丰防效90%左右;5%使百克浸种处理后防效为15%以下。由于16%恶线清是巴丹和咪鲜胺的混合剂,对干尖线虫病和恶苗病具有兼治作用,从试验数据看出,对武育粳3号这一类易感染干尖线虫病的水稻品种似乎是有更好的防治作用。因此,在2003年春季稻种销售季节,大华分公司提出推广应用16%恶线清进行种子处理的强制性配套措施,应用面积近400万亩,采用该药剂处理的田块“小穗头”的发生串确实很低,也没有一起引发的种子质量与纠纷问题,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研究结果提示,目前乃至以后较长时间内,水稻生产上不仅仍要重视恶苗病的防治,更要高度重视干尖线虫病的防治,两者不可偏废。目前,最经济、最有效的防治方法应首推浸种处理,其中首选16%恶线清,可以达到对恶苗病、干尖线虫病均有显著防治效果的最佳目的。
相关参考
种子处理为提高水稻发芽率,播前应晒种,再用百克(25%咪鲜胺)2毫升或恶线清(16%咪鲜胺杀螟丹)15克,加水5~6公斤浸5~6公斤稻种,每5~6公斤水中再加10克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浸72小时,
种子处理为提高水稻发芽率,播前应晒种,再用百克(25%咪鲜胺)2毫升或恶线清(16%咪鲜胺杀螟丹)15克,加水5~6公斤浸5~6公斤稻种,每5~6公斤水中再加10克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浸72小时,
种子处理为提高水稻发芽率,播前应晒种,再用百克(25%咪鲜胺)2毫升或恶线清(16%咪鲜胺?杀螟丹)15克,加水5~6公斤浸5~6公斤稻种,每5~6公斤水中再加10克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浸72小时
种子处理为提高水稻发芽率,播前应晒种,再用百克(25%咪鲜胺)2毫升或恶线清(16%咪鲜胺?杀螟丹)15克,加水5~6公斤浸5~6公斤稻种,每5~6公斤水中再加10克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浸72小时
“纹病清”是最新研制成功的防治水稻纹枯病的特效药,含天然植物生长素的抗生素类型杀菌剂(葡萄醣类化合物)。具有内吸性强、速效性好、持效期长等优点,对水稻纹枯病菌,有强力的杀菌治疗作用,施药后数小时内即被
“纹病清”是最新研制成功的防治水稻纹枯病的特效药,含天然植物生长素的抗生素类型杀菌剂(葡萄醣类化合物)。具有内吸性强、速效性好、持效期长等优点,对水稻纹枯病菌,有强力的杀菌治疗作用,施药后数小时内即被
防治水稻白叶枯病首先要加强检疫,严禁带病稻种传入非病区。对病区应采取综合防治,以农业防治为主,药剂防治为辅;预防为主,治疗为辅,把好种子、稻草、浇水、施肥四关,及时用药控制发病中心,把白叶枯消灭在初发
防治水稻白叶枯病首先要加强检疫,严禁带病稻种传入非病区。对病区应采取综合防治,以农业防治为主,药剂防治为辅;预防为主,治疗为辅,把好种子、稻草、浇水、施肥四关,及时用药控制发病中心,把白叶枯消灭在初发
1、症状:纹枯病菌可侵染水稻的叶鞘、茎秆、叶片、穗颈,首先在近水面处的基部叶鞘上出现水渍状、暗绿色、边缘模糊,像开水烫过的圆形小斑点,然后扩大成椭圆形或云纹状,中央呈灰绿色至灰褐色的病斑,新形成的病斑
1、症状:纹枯病菌可侵染水稻的叶鞘、茎秆、叶片、穗颈,首先在近水面处的基部叶鞘上出现水渍状、暗绿色、边缘模糊,像开水烫过的圆形小斑点,然后扩大成椭圆形或云纹状,中央呈灰绿色至灰褐色的病斑,新形成的病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