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纹枯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Posted 玉米
篇首语: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玉米纹枯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玉米纹枯病由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uhn)、玉蜀黍丝核菌(R.zeae)和禾谷丝核菌(R.cerealis)引起,以立枯丝核菌为优势病原菌。近年来,随着紧凑型玉米种植面积的扩大和密植高肥栽培技术的推广,纹枯病发生危害逐年加重,一般年份发病率可达50%~60%,严重时部分田块和品种发病率达到100%。 在试验田设置小区(随机区组),每处理3行,每行30株,行距60厘米,株距35厘米,中间行为试验行,两边行为保护行。设4个处理,分别于玉米喇叭口期、拔节期、抽雄期、灌浆期喷施5%井岗霉素水剂(江苏绿丰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喷施浓度为有效含量75克/公顷,对照喷清水,3次重复;蜡熟期调查记载病级,计算病指及防效。
玉米纹枯病不同生育期田间流行动态观测结果
如表所示,玉米纹枯病在苗期很少发病,拔节期至抽雄期开始发病,抽雄期开始扩展蔓延,吐丝期发展速度加快,灌浆期至蜡熟期病情指数增长最为显著。从时间上看,7月上旬(喇叭口期)在茎基部叶鞘有水渍状病斑,7月中旬(拔节期)病斑逐渐明显,7月16日(拔节期)严重病株发展到1级,7月28日(抽雄期)病害发展速度加快,8月5日(吐丝期)危害加剧,8月11日(灌浆期)至8月29日(蜡熟期)病情发展速度骤增,是危害的关键时期,发生危害期53天左右,关键危害期19天左右。
玉米纹枯病不同防治时期的防治效果
相关参考
2007年以来,玉米纹枯病在耿马县玉米上危害逐年加重,严重影响玉米生产的发展,通过不断摸索,积累了一些防治经验。1.症状 玉米纹枯病主要侵害叶鞘和叶片。基部叶鞘感病后,最初在叶鞘基部产生淡褐色水渍状
2007年以来,玉米纹枯病在耿马县玉米上危害逐年加重,严重影响玉米生产的发展,通过不断摸索,积累了一些防治经验。1.症状 玉米纹枯病主要侵害叶鞘和叶片。基部叶鞘感病后,最初在叶鞘基部产生淡褐色水渍状
玉米纹枯病各玉米栽培区普遍发生,局部地区有加重危害的趋势。 一、危害症状 与水稻纹枯病的症状基本相似,主要发生在叶鞘和叶片上。病害首先出现在近地面处,随后逐渐向上部叶鞘、叶片及四周扩展。病斑初为椭
玉米纹枯病各玉米栽培区普遍发生,局部地区有加重危害的趋势。 一、危害症状 与水稻纹枯病的症状基本相似,主要发生在叶鞘和叶片上。病害首先出现在近地面处,随后逐渐向上部叶鞘、叶片及四周扩展。病斑初为椭
玉米纹枯病在我国各玉米产区均有发生,由立枯丝核引起。除危玉米外,还侵染水稻、小麦、高粱等多种禾本科作物及棉花、大豆等作物。 玉米纹枯病发病规律: 菌核在土中越冬,第二年侵染玉米,先在玉米茎基部叶鞘
玉米纹枯病在我国各玉米产区均有发生,由立枯丝核引起。除危玉米外,还侵染水稻、小麦、高粱等多种禾本科作物及棉花、大豆等作物。 玉米纹枯病发病规律: 菌核在土中越冬,第二年侵染玉米,先在玉米茎基部叶鞘
玉米纹枯病在我国各玉米产区均有发生,由立枯丝核引起主要为害玉米叶鞘、果斑为圆形或不规则形,淡褐色,水浸状,病、健部界线模糊,病斑连片愈合成较大型云纹状斑块,中部为淡土黄色或枯草白色,边缘褐色。湿度大时
玉米纹枯病在我国各玉米产区均有发生,由立枯丝核引起主要为害玉米叶鞘、果斑为圆形或不规则形,淡褐色,水浸状,病、健部界线模糊,病斑连片愈合成较大型云纹状斑块,中部为淡土黄色或枯草白色,边缘褐色。湿度大时
小麦叶枯病是由多种病原物侵染所致,随着栽培管理条件的变化及小麦品种的频频更换,该病在我县麦区为害日趋严重,一般麦田病情指数9.47%~18.32%,减产3%~10%,重者达25%以上,严重影响了小麦的
小麦叶枯病是由多种病原物侵染所致,随着栽培管理条件的变化及小麦品种的频频更换,该病在我县麦区为害日趋严重,一般麦田病情指数9.47%~18.32%,减产3%~10%,重者达25%以上,严重影响了小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