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粗缩病的发生及防治措施
Posted 玉米
篇首语:人生难得几回搏,此时不搏待何时。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玉米粗缩病的发生及防治措施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玉米粗缩病是一种由灰飞虱传播的病毒病,对玉米生产造成严重影响。
症状:玉米整个生育期都可感染发病,以苗期受害最重。在玉米5至6片叶即可显症,心叶不易抽出且变小,可作为早期诊断的依据。开始在心叶基部及中脉两侧产生透明的油浸状褪绿虚线条点,逐渐扩及整个叶片。病株叶片宽短僵直,叶色浓绿,节间粗短,顶叶簇生状如君子兰。叶背、叶鞘及苞叶的叶脉上具有粗细不一的蜡白色条状突起,有明显的粗糙感。至9至10叶期,病株矮化现象更为明显,上部节间短缩粗肿,顶部叶片簇生,病株高度不到健株一半,多数不能抽穗结实,个别雄穗虽能抽出,但分枝极少,没有花粉。果穗畸型,花丝极少,植株严重矮化,雄穗退化,雌穗畸形,严重时不能结实。
发生规律:玉米粗缩病以带毒灰飞虱传播病毒。灰飞虱若虫或成虫在地边杂草下和田内麦苗下等处越冬,为翌年初侵染源。冬小麦也是病毒的越冬寄主。春季带毒的灰飞虱将病毒传播到返青的小麦上,以后由小麦和地边杂草等处再传到玉米上。此病发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灰飞虱田间数量和带毒个体的多少,并且与栽培条件有关,早播玉米发病重于晚播玉米,靠近地头、渠边、路旁杂草多的玉米发病重,靠近菜田等潮湿而杂草多的玉米发病重,不同品种之间发病程度有一定差异。
防治措施:对该病应坚持以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策略。其核心是控制毒源,压低虫源,使玉米对粗缩病毒的敏感生育期避开灰飞虱成虫传毒盛期,从而避开危害。
1.选用抗耐病品种,适期播种。尽管目前主栽品种中缺乏抗病良种,但品种间抗性是有差异的。可以根据本地条件选用抗性相对较好的品种,如郑单958、浚单20等品种。同时应注意合理布局,避开单一抗源品种的大面积种植。根据该病发病规律,玉米幼苗期易感病。播期应尽量调整到使玉米幼苗感病期避开灰飞虱传毒盛期。大力推广贴茬直播或小麦收割后灭茬抢播。
2.清除杂草,控制毒源,拔除病株,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玉米田间、地边杂草,破坏灰飞虱适宜的栖息场所。结合间苗定苗,及时拔除田间病株,带出田外烧毁或深埋。合理施肥浇水,加强田间管理,促进玉米健壮生长,缩短感病期,减少传毒机会,并增强玉米抗耐病能力。
3.化学防治。消灭传毒介体(灰飞虱)是防治该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①药剂拌种或包衣。用内吸杀虫剂或包衣剂进行拌种或包衣,可有效防治苗期灰飞虱,减轻病害传播。
②苗期喷药杀虫。在玉米播种前后及苗期,对玉米田及附近杂草喷药防治灰飞虱,对减轻病害有一定作用。可选用10%吡虫啉等,喷药应均匀周到,以确保防效。
③要特别注意玉米7叶期前的药剂防治,注意均匀和连续喷施,减少病毒的传播。
④在玉米粗缩病发病初期,也可选用20%病毒A可湿性粉剂或1.5%植病灵乳油800~1000倍液喷雾进行防治,效果也比较理想。
相关参考
一、发生原因: 玉米粗缩病是由玉米粗缩病毒引起的病毒病,这种病毒是由一种带毒的灰飞虱传播的,与种子质量几乎无关。灰飞虱常年寄生在杂草上,进入5月中旬开始迁飞,迁飞高峰在5月下旬。如果灰飞虱迁飞到玉米
一、发生原因: 玉米粗缩病是由玉米粗缩病毒引起的病毒病,这种病毒是由一种带毒的灰飞虱传播的,与种子质量几乎无关。灰飞虱常年寄生在杂草上,进入5月中旬开始迁飞,迁飞高峰在5月下旬。如果灰飞虱迁飞到玉米
玉米粗缩病是由玉米粗缩病毒引起的一种玉米病毒病害,田间主要靠灰飞虱带毒传播。该病毒除为害玉米外,还可侵染小麦、大麦、高梁等。轻病年份可减产5%~0%,重病年份可减产30%以上甚至绝产。因此应加强调查,
玉米粗缩病是由玉米粗缩病毒引起的一种玉米病毒病害,田间主要靠灰飞虱带毒传播。该病毒除为害玉米外,还可侵染小麦、大麦、高梁等。轻病年份可减产5%~0%,重病年份可减产30%以上甚至绝产。因此应加强调查,
近年来,随着种植结构调整及气候因素的影响,玉米粗缩病发生为害日趋严重,已成为影响玉米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目前,春播玉米即将播种,为有效控制玉米粗缩病的发生,望广大农民及早做好防治准备。一、症状:玉米粗
近年来,随着种植结构调整及气候因素的影响,玉米粗缩病发生为害日趋严重,已成为影响玉米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目前,春播玉米即将播种,为有效控制玉米粗缩病的发生,望广大农民及早做好防治准备。一、症状:玉米粗
玉米粗缩病也叫玉米黑条矮缩病,在玉米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 一般植株5-6片叶开始显症,典型症状植株矮缩,节间短,成株高度仅为键株的1/4-1/2,叶片宽、短、浓绿、密集,呈对生状,顶部叶片脉间变黄,
玉米粗缩病也叫玉米黑条矮缩病,在玉米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 一般植株5-6片叶开始显症,典型症状植株矮缩,节间短,成株高度仅为键株的1/4-1/2,叶片宽、短、浓绿、密集,呈对生状,顶部叶片脉间变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