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矮花叶病的识别与防治
Posted 植株
篇首语:人生处万类,知识最为贤。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玉米矮花叶病的识别与防治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玉米矮花叶病是由玉米矮花叶病毒侵染引起的一种病毒病。在田间主要由蚜虫传播,可经摩擦传染。玉米苗期,小麦是介体蚜虫的主要来源,部分则来自杂草和其它作物。资料介绍,玉米感染病毒后,在25.6℃条件下3天即可发病。
一、症状表现
最初在心叶基部沿叶脉向上形成许多虚线状退绿小圆点,以后逐渐形成断续条点,再扩展至全叶,一般第1片病叶失绿,从基部沿叶脉两侧向上扩展,形成倒“八”字形,随着病情的发展,叶脉间叶肉逐渐失绿、变黄,而两侧叶脉仍保持绿色,呈现黄绿相间的条纹状花叶。感病后的植株表现不同程度的矮化,早期感病植株矮化严重,后期感病植株矮化较轻,一般较正常植株矮化10%~30%,感病较重矮化50%。重病株早期心叶扭曲成畸形,叶片不能展开,植株明显矮小,抽雄后雄穗不发达,分支减少甚至退化,果穗变小,秃顶严重不结实。
二、发病规律和流行条件
玉米生长期都可感染发病,幼苗3至7叶期最易感病;与小麦邻作、间作玉米田发病重;与草滩、水渠、道路相邻的田块发病重;地边发病重,地中心发病轻;浅山、沟底滩地、避风向阳地发病重;沙地、瘠薄地,管理粗放、杂草多的地发病重;晚播的发病重;适期早播使植株感病避开蚜虫迁飞传毒高峰期的发病轻;覆盖地膜的发病轻,露地的发病重;夏播地比春播地重。
三、防治措施
1、清除田间杂草,拔除感病弱苗,减少毒源;
2、施足底肥,合理追肥,适时浇水,加强田间管理,及时中耕除草,提高其抗病力;
3、做好冬小麦上蚜虫防治,压低传毒介体数量,减少转移到玉米上的蚜虫量;
4、发病初期喷施病毒酰胺或病毒A等抗病毒制剂加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或抗蚜威可湿性粉剂等杀虫剂和能增加叶绿素的微肥和叶面肥,如锌肥、植物动力2003、永业生命素等,连喷3次以上可有效控制危害。
相关参考
玉米病毒病主要有玉米矮花叶病和玉米粗缩病2种。1.玉米矮花叶病。玉米全生育期均可感病,苗期受害重,抽雄前为感病阶段。感病植株矮小,叶片上有黄绿相间的条纹。受害幼苗在心叶基部细脉间出现椭圆形褪绿小点或斑
玉米病毒病主要有玉米矮花叶病和玉米粗缩病2种。1.玉米矮花叶病。玉米全生育期均可感病,苗期受害重,抽雄前为感病阶段。感病植株矮小,叶片上有黄绿相间的条纹。受害幼苗在心叶基部细脉间出现椭圆形褪绿小点或斑
丰南区胥各庄农业技术推广区域综合站玉米矮花叶病如何识别与防治?
玉米矮花叶病的症状是在植株心叶茎部出现许多椭圆形褪绿小点,然后逐渐沿叶脉发展成虚线,向叶尖扩展,叶脉叶肉逐渐失绿变黄,而两侧叶脉仍保持绿色,形成褪绿条纹,严重时叶片褪绿并且干枯。 农业防治方法:①种
丰南区胥各庄农业技术推广区域综合站玉米矮花叶病如何识别与防治?
玉米矮花叶病的症状是在植株心叶茎部出现许多椭圆形褪绿小点,然后逐渐沿叶脉发展成虚线,向叶尖扩展,叶脉叶肉逐渐失绿变黄,而两侧叶脉仍保持绿色,形成褪绿条纹,严重时叶片褪绿并且干枯。 农业防治方法:①种
玉米矮花叶病是玉米生产中重要的病害之一,该病由玉米矮花叶病毒引起。经调查,该病在河南省发生较为普遍,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该病害的发生程度与寄主植物(包括所栽培的玉米品种、相关的寄主作物、野生禾本科杂草
玉米矮花叶病是玉米生产中重要的病害之一,该病由玉米矮花叶病毒引起。经调查,该病在河南省发生较为普遍,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该病害的发生程度与寄主植物(包括所栽培的玉米品种、相关的寄主作物、野生禾本科杂草
一、症状:最初在心叶基部沿叶脉向上形成许多虚线状退绿小圆点,以后逐渐形成断续条点,再扩展至全叶,一般第1片病叶失绿,从基部沿叶脉两侧向上扩展,形成倒“八”字形,随着病情的发展,叶脉间叶肉逐渐失绿、变黄
一、症状:最初在心叶基部沿叶脉向上形成许多虚线状退绿小圆点,以后逐渐形成断续条点,再扩展至全叶,一般第1片病叶失绿,从基部沿叶脉两侧向上扩展,形成倒“八”字形,随着病情的发展,叶脉间叶肉逐渐失绿、变黄
1、种植抗病品种;选用抗病品种是最经济有效的预防措施。 一般抗病品种主要有鲁单50、吉853、掖单20、农大65、海引13号等,应积极组织抗病新杂交种的开发力度,加速取代感病品种,种源不足时应将抗病
1、种植抗病品种;选用抗病品种是最经济有效的预防措施。 一般抗病品种主要有鲁单50、吉853、掖单20、农大65、海引13号等,应积极组织抗病新杂交种的开发力度,加速取代感病品种,种源不足时应将抗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