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矮花病毒疫发生与防治
Posted 花叶
篇首语: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玉米矮花病毒疫发生与防治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危害症状
玉米整个生育期均可感染,幼苗染病心叶基部细胞间出现椭圆形褪绿小点,断续排列成余点花叶状并发展成为黄绿相间的条纹症状,后期病叶的叶缘变红紫而干枯,发病重的叶片发黄、变脆、易扩、病叶鞘,病果穗的包叶也能现花叶状。发病早的,病株矮化明显。该病发生面积广危害重。
二、防治措施
1.推广抗病性较好的品种,因地制宜,合理使用抗病杂交种或品种。
2.及时拔除病株。在田间尽早识别并拔除病株是防治该病的关键措施之一。
3.适期播种和及时除草,可减少传毒寄生,减轻发病。
4.药剂防治传毒媒介。在传毒蚜虫迁入玉米田的始期和盛期及时喷洒5%啶虫脒乳油2000倍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3000倍,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
相关参考
玉米病毒病发病率高,一旦发生,很难防治,此病应以预防为主。在我县病毒病的发生主要有粗缩病和矮花叶病两种病混合发生。 一、玉米病毒病的特点 1.危害严重:病毒病的发生来势猛,上升速度快,发病面积大,
玉米病毒病发病率高,一旦发生,很难防治,此病应以预防为主。在我县病毒病的发生主要有粗缩病和矮花叶病两种病混合发生。 一、玉米病毒病的特点 1.危害严重:病毒病的发生来势猛,上升速度快,发病面积大,
玉米病毒病发病率高,很难防治,是当今国内外难以攻克的“绝症”之一。在我国,主米病毒病的种类主要有粗缩病和矮花叶病两种,在大多数玉米主产区两病混合发生。 一、玉米病毒病发生特点 1.危害严重:病毒病
玉米病毒病发病率高,很难防治,是当今国内外难以攻克的“绝症”之一。在我国,主米病毒病的种类主要有粗缩病和矮花叶病两种,在大多数玉米主产区两病混合发生。 一、玉米病毒病发生特点 1.危害严重:病毒病
1、种植抗病品种;选用抗病品种是最经济有效的预防措施。应积极组织抗病新杂交种的开发力度,加速取代感病品种,种源不足时应将抗病品种优先安排在病害发生较重的区域。 2、施足底肥、合理追肥、适时浇水、中耕
1、种植抗病品种;选用抗病品种是最经济有效的预防措施。应积极组织抗病新杂交种的开发力度,加速取代感病品种,种源不足时应将抗病品种优先安排在病害发生较重的区域。 2、施足底肥、合理追肥、适时浇水、中耕
1、种植抗病品种;选用抗病品种是最经济有效的预防措施。 一般抗病品种主要有鲁单50、吉853、掖单20、农大65、海引13号等,应积极组织抗病新杂交种的开发力度,加速取代感病品种,种源不足时应将抗病
1、种植抗病品种;选用抗病品种是最经济有效的预防措施。 一般抗病品种主要有鲁单50、吉853、掖单20、农大65、海引13号等,应积极组织抗病新杂交种的开发力度,加速取代感病品种,种源不足时应将抗病
分布与为害:水稻疫霉病70年代以来在南方稻区陆续发生。秧苗受害,可造成15%~20%的死苗,未死秧苗也造成部分叶片枯死,影响生长。症状:主要为害在叶片上形成绿色水早、中稻秧苗,渍状不规则条斑,条斑边缘
分布与为害:水稻疫霉病70年代以来在南方稻区陆续发生。秧苗受害,可造成15%~20%的死苗,未死秧苗也造成部分叶片枯死,影响生长。症状:主要为害在叶片上形成绿色水早、中稻秧苗,渍状不规则条斑,条斑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