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的需肥规律

Posted 玉米

篇首语: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玉米的需肥规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玉米不同生育阶段,对养分的吸收数量和比例变化很大。玉米苗期植株小,生长慢,对养分吸收的数量少,速度慢。拔节、孕穗到抽穗开花期,是玉米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同时并进的阶段,生长速度快,吸收养分的数量也多,是吸肥的关键时期。开花授粉以后,吸收数量虽多,但吸收速度逐渐减慢。春玉米和夏玉米吸肥情况不同,春玉米苗期吸氮占总吸收量的2.1%,中期(拔节至抽穗开花)占51.2%,后期占46.7%。而夏玉米苗期吸氮占9.7%,中期占78.4%,后期占10.5%。玉米吸收磷素,从占干物重的百分比来看,各生育期比较平稳,而累积吸收量则逐渐上升。春玉米吸磷量,苗期占1.1%,中期占63.9%,后期占35.0%,夏玉米苗期吸磷量占10.5%,中期占80.0%,后期占9.5%。玉米吸收钾素,春、夏玉米均以苗期占干物重的百分比最高,以后随植株生长逐渐下降,其累进吸钾量,均在拔节后迅速上升,至开花期已达顶峰,以后吸收很少。从播种到新种子成熟所经历的天数,称为生育期,生育期的长短因品种、播种期及光照、温度等环境条件而异,一般在100天左右。品种叶片数多,播种期早,日照较长或温度较低时,其生育期均较长;反之,则较短。而生育时期通常是指某一新器官的出现使植株形态发生特征性变化的时期。

  玉米营养临界期:玉米磷素营养临界期在三叶期,一般是种子营养转向土壤营养时期;玉米氮素临界期则比磷稍后,通常在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的时期。临界期对养分需求并不大,但养分要全面,比例要适宜。这个时期营养元素过多过少或者不平衡,对玉米生长发育都将产生明显不良影响,而且以后无论怎样补充缺乏的营养元素都无济于事。玉米营养最大效率期:玉米最大效率期在大喇叭口期。这是玉米养分吸收最快最大的时期。这期间玉米需要养分的绝对数量和相对数量都最大,吸收速度也最快,肥料的作用最大,此时肥料施用量适宜,玉米增产效果最明显。

相关参考

玉米生育期的需肥规律

在不同的生育阶段,玉米对氮、磷肥的吸收是不同的。  一般玉米苗期(拔节前)吸收氮量占总量的2.2%,中期(拔节至抽穗开花)是51.2%,后期(抽穗后)占46.6%;玉米对磷的吸收,苗期占吸收总量的1.

玉米生育期的需肥规律

在不同的生育阶段,玉米对氮、磷肥的吸收是不同的。  一般玉米苗期(拔节前)吸收氮量占总量的2.2%,中期(拔节至抽穗开花)是51.2%,后期(抽穗后)占46.6%;玉米对磷的吸收,苗期占吸收总量的1.

青贮玉米、青贮高粱的需肥规律及施肥技术

一、青贮玉米施肥技术春玉米对氮的吸收量苗期占总氮量的2.14%;拔节孕穗期占32.21%;抽穗开花期占18.95%,籽粒形成期占46.7%。夏玉米由于生育期短,吸收氮的时间较早,吸收速度较快,苗期占9

青贮玉米、青贮高粱的需肥规律及施肥技术

一、青贮玉米施肥技术春玉米对氮的吸收量苗期占总氮量的2.14%;拔节孕穗期占32.21%;抽穗开花期占18.95%,籽粒形成期占46.7%。夏玉米由于生育期短,吸收氮的时间较早,吸收速度较快,苗期占9

如何根据棉花的需肥规律进行施肥?

棉花的需肥规律是指导棉花施肥的理论依据之一。提高棉花使用化肥的效益,就是要按照棉花的需肥规律进行合理施肥,达到提高单位化肥用量所获得的棉花产量的目的。  棉花一生对养分吸收的一般规律是:苗期吸收量较少

如何根据棉花的需肥规律进行施肥?

棉花的需肥规律是指导棉花施肥的理论依据之一。提高棉花使用化肥的效益,就是要按照棉花的需肥规律进行合理施肥,达到提高单位化肥用量所获得的棉花产量的目的。  棉花一生对养分吸收的一般规律是:苗期吸收量较少

玉米需肥规律与施肥技术

一、玉米的需肥规律  1、玉米的各生育阶段和生育时期  玉米从播种到成熟,经过若干个生育阶段和生育时期。  1.1生育阶段 在玉米的一生中,按形态特征、生育特点和生理特性,可分为3个不同的生育阶段,每

玉米需肥规律与施肥技术

一、玉米的需肥规律  1、玉米的各生育阶段和生育时期  玉米从播种到成熟,经过若干个生育阶段和生育时期。  1.1生育阶段 在玉米的一生中,按形态特征、生育特点和生理特性,可分为3个不同的生育阶段,每

如何根据水稻的需肥规律进行施肥?

水稻的需肥规律是指水稻一生中从环境中吸收氮、磷、钾等营养物质的相对数量及其动态变化规律。据此,水稻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量可作为计算一定产量下经济施肥量的依据之一。  对氮、磷、钾三种要素来说,每生产

如何根据水稻的需肥规律进行施肥?

水稻的需肥规律是指水稻一生中从环境中吸收氮、磷、钾等营养物质的相对数量及其动态变化规律。据此,水稻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量可作为计算一定产量下经济施肥量的依据之一。  对氮、磷、钾三种要素来说,每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