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小斑病的发病症状、发病规律及防治方法

Posted 玉米

篇首语:生活是活给自己看的,你有多大成色,世界才会给你多大脸色。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玉米小斑病的发病症状、发病规律及防治方法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玉米小斑病是我国玉米上的主要病害之一,全国各玉米产区均有发生。由玉米德氏霉菌引起,流行年份为害严重。自苗期到后期都可发生。自下部叶片开始,出现褐色半透明水渍状小斑,逐渐向上蔓延,以玉米抽穗时最多。病斑扩大后呈黄褐色纺锤形或椭圆形,边缘常有赤褐色晕纹。后期严重时,叶片枯死。在潮湿时病斑上产生黑色绒毛状物。病原菌主要以菌丝体在病株残体上越冬,分生孢子也可越冬,但成活率低。菌丝发育适温为28-30℃,抱于萌发适温为26-32℃。

  ①选用抗病品种抗病杂交品种有郑单958号、农大108、浚单20等;自交系有吉63、辽1311、自330等。②实行轮作倒茬制度 避免玉米连作,秋后深耕土壤,深埋病残体,消灭菌源。在玉米播种前及早处理完秸秆。③加强栽培管理 早播早管,增施有机肥,穗期追施氮肥,加强中耕、排水等田间管理,以增强植株抗病力。④药剂防治 苗期喷施96%的恶霉灵3000倍液+天达2116壮苗专用600倍液,同时兼防兼治玉米大斑病、玉米圆斑病,拔节期后喷施50%多菌灵、70%甲基托布津、万兴+天达-2116粮食专用型防效显著。

相关参考

玉米弯孢霉叶斑病的发病规律及防治方法

玉米弯孢霉叶斑病又称黄斑病,近年来发生呈上升趋势,尤其是浚单20发生较普遍。如不注意防治,影响光合作用,从而降低玉米产量。  一、症状  玉米弯孢霉叶斑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可危害叶鞘和孢叶。典型病斑为圆

玉米弯孢霉叶斑病的发病规律及防治方法

玉米弯孢霉叶斑病又称黄斑病,近年来发生呈上升趋势,尤其是浚单20发生较普遍。如不注意防治,影响光合作用,从而降低玉米产量。  一、症状  玉米弯孢霉叶斑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可危害叶鞘和孢叶。典型病斑为圆

玉米灰斑病的侵染途径、发病规律及防治方法

1、侵染途径、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成为翌年的侵染源,温暖湿润的条件易发病,连作是该病大发生的原因之一。华北及辽宁地区上中旬开始发病,8月中旬到9月上旬为发病高峰期。  2、

玉米灰斑病的侵染途径、发病规律及防治方法

1、侵染途径、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成为翌年的侵染源,温暖湿润的条件易发病,连作是该病大发生的原因之一。华北及辽宁地区上中旬开始发病,8月中旬到9月上旬为发病高峰期。  2、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的主要症状、侵染途径及发病规律

一、主要症状:叶部病斑初为水浸状腿率半透明小点,后扩大为圆形、椭圆形、梭形或长条形病斑,病斑大小2-5毫米,1-2毫米,严重时可达7毫米,3毫米,病斑中心灰白色,边缘黄褐色或红褐色,外围有淡黄色晕圈,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的主要症状、侵染途径及发病规律

一、主要症状:叶部病斑初为水浸状腿率半透明小点,后扩大为圆形、椭圆形、梭形或长条形病斑,病斑大小2-5毫米,1-2毫米,严重时可达7毫米,3毫米,病斑中心灰白色,边缘黄褐色或红褐色,外围有淡黄色晕圈,

玉米小斑病的主要症状与发病规律

一、主要症状:该病在玉米幼苗期到成株期均可造成较大的损失,以抽雄和灌浆期发病重。病斑主要集中在叶片上,一般先从下部叶片开始,逐渐向上蔓延。病斑初呈水浸状,后变为黄褐色或红褐色,边缘色泽较深。病斑呈椭圆

玉米小斑病的主要症状与发病规律

一、主要症状:该病在玉米幼苗期到成株期均可造成较大的损失,以抽雄和灌浆期发病重。病斑主要集中在叶片上,一般先从下部叶片开始,逐渐向上蔓延。病斑初呈水浸状,后变为黄褐色或红褐色,边缘色泽较深。病斑呈椭圆

玉米锈病的症状、发病规律及防治方法

温暖潮湿地区发生较多。由高粱柄锈菌浸染所引起。通常在玉米生育中后期发生,使植株早枯、子粒不饱满而减产。主要发生在叶片上,叶片两面散生或聚生长圆形、黄褐色、粉状病斑,并散出铁锈色粉末,即病原菌的夏孢子堆

玉米锈病的症状、发病规律及防治方法

温暖潮湿地区发生较多。由高粱柄锈菌浸染所引起。通常在玉米生育中后期发生,使植株早枯、子粒不饱满而减产。主要发生在叶片上,叶片两面散生或聚生长圆形、黄褐色、粉状病斑,并散出铁锈色粉末,即病原菌的夏孢子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