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丘湾乡玉米示范户地膜栽培技术要点
Posted 玉米
篇首语:人不在大小,马不在高低。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溪丘湾乡玉米示范户地膜栽培技术要点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根据溪丘湾乡玉米示范户(海拔1000米左右,气温偏低)的地理环境,结合专家主推品种(雅玉889)的生长特性,作为玉米技术指导员,我拟定如下技术要点供大家参考。
(一):前期准备
1:选肥力较好、土层深厚的土地,精细整地,要求地块平整,土壤细碎。施足底肥。覆盖前,要施入优质有机肥1500千克以上,尿素50千克,磷肥40-50千克及适量的钾肥。化学除草。盖膜前每亩75克拉索或150克西玛津,也可用100克五氯酚加50克除草醚,对水50千克喷雾,防除杂草。
2:播种前,种子进行晾晒.清理。
(二):播种方法
1:先盖后播,首先进行耕地整地、施肥,然后盖膜。可利用覆膜机具,一次完成耙地、开沟、施肥和覆膜。没有机械的地区,可利用畜力,中间先开一沟施肥,然后将两侧土向内翻各开一沟,起垄并覆膜。盖膜后,在膜上按株距要求打孔,打孔要正,孔深5厘米,每孔下籽3-5粒,然后用湿土盖严压实。
2:先播后盖,播种后及时(一天或次日上午)在播种行两侧各开一沟,铺膜进将膜边放入沟内并压实,要压严不漏风。
3:宽膜双行,窄膜单行。
4:播种温度,湿度,温度在10℃以下,土壤田间持水量在60%-80%,积温不足的地区可以常规提前7-10天播种。
5:规格,宽行70厘米,窄行25厘米.
(三):管理
1:破膜放苗。先播后盖的,在播后7-10天进行查苗,出苗50%以上时开始放苗,放苗时间在上午10点以前和下午4点以后,放苗孔要小,要防止伤苗。先覆后播的,在播后5-7天查苗,对窝在膜下的幼苗有时拨出。
2:封孔压边。放苗后要及时封严放苗孔,用土压实,并检查膜边,防止膜内透风,以减少热量和水分和散失。
3:间苗定苗。
3.期抓紧间苗,5叶期及时定苗、补苗,防止缺苗断垄。间定苗要去弱留壮,每穴留壮苗一株。
4:去除分孽。地膜玉米的养分供应充足,植株生长旺盛,要在拔节前去除分孽,以减少养分的消耗。
5:持苗追肥。根据苗情进行追肥,拔节时追入氮肥10千克(纯氮)左右,穗期要补足肥料,于抽穗臆根据苗情被施5千克左右纯氮,防止脱肥早衰。可用施肥器进行穴施,或在两行开沟深施。
6:清除残膜,防止污染。收获的要及时清除田间残膜,以免污染环境。回收的残膜,较大块的可冲洗干净,存放好,来年继续使用或做它用。
相关参考
今年,溪丘湾乡普降大到暴雨,并伴有大风,农田受淹,玉米发生倒伏现象。大部分是根倒,其次是茎折,部分农田冲毁和水淹。为了最大限度的减轻灾害损失,溪丘湾乡农业技术推广站提出主要采取的补救措施: 一、及时
今年,溪丘湾乡普降大到暴雨,并伴有大风,农田受淹,玉米发生倒伏现象。大部分是根倒,其次是茎折,部分农田冲毁和水淹。为了最大限度的减轻灾害损失,溪丘湾乡农业技术推广站提出主要采取的补救措施: 一、及时
一、品种选择 根据长白县玉米生产的实际情况,及玉米品种的抗旱耐涝、抗病、抗虫及米质、产量等综合性状表现,结合示范户示范田地力、地势及生产特点与优势,确定我县科技示范户玉米的主推品种为:伊单9、伊单5
一、品种选择 根据长白县玉米生产的实际情况,及玉米品种的抗旱耐涝、抗病、抗虫及米质、产量等综合性状表现,结合示范户示范田地力、地势及生产特点与优势,确定我县科技示范户玉米的主推品种为:伊单9、伊单5
为加快推进大理市太邑、者么、桃树、乌栖地区杂交玉米山区新技术与高产示范基地杂交玉米新品种新技术示范,通过高产示范全面带动,提高山区玉米产量和优化玉米生产技术,推广全覆盖栽培技术。一、玉米地膜覆盖要大力
为加快推进大理市太邑、者么、桃树、乌栖地区杂交玉米山区新技术与高产示范基地杂交玉米新品种新技术示范,通过高产示范全面带动,提高山区玉米产量和优化玉米生产技术,推广全覆盖栽培技术。一、玉米地膜覆盖要大力
交口县基层农技推广示范县冷凉区地膜覆盖玉米示范基地,由于气候反常低温,延迟到5月10日下种,该基地选择在桃红坡镇西郊子村,当地海拔1305m。涉及西郊子、峪岸坪、阳冶三个自然村,主要分布在公路沿线,便
交口县基层农技推广示范县冷凉区地膜覆盖玉米示范基地,由于气候反常低温,延迟到5月10日下种,该基地选择在桃红坡镇西郊子村,当地海拔1305m。涉及西郊子、峪岸坪、阳冶三个自然村,主要分布在公路沿线,便
为加快推进我市太邑、者么、桃树、乌栖地区杂交玉米山区新技术与高产示范基地杂交玉米新品种新技术示范,通过高产示范全面带动,提高山区玉米产量和优化玉米生产技术,推广全覆盖栽培技术。 一、玉米地膜覆盖
为加快推进我市太邑、者么、桃树、乌栖地区杂交玉米山区新技术与高产示范基地杂交玉米新品种新技术示范,通过高产示范全面带动,提高山区玉米产量和优化玉米生产技术,推广全覆盖栽培技术。 一、玉米地膜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