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小斑病防治三举措
Posted 种子
篇首语:我用前半生努力让自己变成一个成年人,也许后半生该学习如何做个小孩。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玉米小斑病防治三举措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玉米小斑病从苗期到成熟期均可发生,主要危害叶部,但茎部和果穗的苞叶、子粒也可被害。叶片病斑小而多,初为褐色水渍状小点,扩大后成椭圆形或长方形约0.5厘米的病斑,边缘有紫色或红色晕纹圈。叶鞘和和果穗苞叶上的病斑一般表现为纺锤形或不规则形,黄褐色,边缘紫黑色或不明显,病部往往密生一层灰黑色的霉状物,有时引起果穗腐烂或下垂掉落,种子发黑。
此病特点:该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原菌为半知亚门真菌玉蜀黍平脐蠕孢(Bipolarismaydis)。病原菌在病残体上越冬,为初侵染源,借风雨、气流传播,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发病适宜温度26-29°C。遇充足水分或高湿条件,病情扩展迅速。玉米孕穗、抽穗期降水多、湿度高,容易造成小斑病的流行。低洼地、过于密植隐蔽地、连作田发病较重。
病害治疗方法:
(1)种子处理:种衣剂是由杀虫剂、杀菌剂、复合肥料、微量元素、植物生长调节剂、缓释剂和成膜剂等加工制成的药肥复合型种子处理剂,具有防除种子带菌和苗期病害等功效。种子带菌是玉米小斑病的初侵染源之一,采用种子包衣技术处理亲本种子,可以有效的减少小斑病的初侵染源,对控制小斑病的发生有一定效果。
(2)农业防治:病田应实行秋翻,使病株残体埋入地下10厘米以下;清除地面病株残体,把带菌残体充分腐熟,最好不用做玉米制种田。发病制种地实行大面积轮作,把病原基数压到最低限度,减少初侵染源。适时播种,抽穗期应避开多雨天气。施足底肥,适期、适量合理追肥,保证母本全期的营养供应,促进植株生长健壮,特别是必须保证拔节至开花期的营养供应。底部病叶集中清理;出田外处理,可以压低田间菌量,改变田间小气候,从而减轻病害程度。
(3)药剂防治:在采取农业防治和种子包衣的基础上,每667平方米用50%好速净可湿性粉剂50克,或80%速克净可湿性粉剂60克,喷湿3次。也可以在发病初期喷药,常用药剂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每隔7-10天防治1次,连防2-3次。
相关参考
为切实抓好今年博尚镇玉米生产技术指导,确保玉米增产增收,博尚镇采取“三项”措施加强玉米田间管理。 一是加强领导,提高认识。目前正是玉米生产管理的关键时期,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将玉米生产的田间管理列为
为切实抓好今年博尚镇玉米生产技术指导,确保玉米增产增收,博尚镇采取“三项”措施加强玉米田间管理。 一是加强领导,提高认识。目前正是玉米生产管理的关键时期,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将玉米生产的田间管理列为
防治玉米小斑病的办法 一、选用抗病杂交品种; 二、实行轮作倒茬,避免玉米连作,深埋病残体,消灭菌源; 三、加强栽培管理,早播早管,增施有机肥,穗期追施氮肥,加强中耕,排水,增强抗病力; 四、药
防治玉米小斑病的办法 一、选用抗病杂交品种; 二、实行轮作倒茬,避免玉米连作,深埋病残体,消灭菌源; 三、加强栽培管理,早播早管,增施有机肥,穗期追施氮肥,加强中耕,排水,增强抗病力; 四、药
玉米播种后至苗期是地下害虫发生危害的主要时期,近期干旱少雨的气候更利于玉米地下害虫的发生、危害。当前大春玉米大部分处于苗期,玉米地下害虫危害以小地老虎为主,小地老虎幼虫将玉米幼苗近地面的茎部咬断,造成
玉米播种后至苗期是地下害虫发生危害的主要时期,近期干旱少雨的气候更利于玉米地下害虫的发生、危害。当前大春玉米大部分处于苗期,玉米地下害虫危害以小地老虎为主,小地老虎幼虫将玉米幼苗近地面的茎部咬断,造成
防治玉米褐斑病一般采用以下三种方法: 一是合理施肥。施足底肥,注意氮、磷、钾肥的搭配,防止偏施氮肥,增强植株抗病性。 二是提早预防。有黄早四血统的杂交种易感褐斑病。在5~6叶期,用25%的三唑酮可
防治玉米褐斑病一般采用以下三种方法: 一是合理施肥。施足底肥,注意氮、磷、钾肥的搭配,防止偏施氮肥,增强植株抗病性。 二是提早预防。有黄早四血统的杂交种易感褐斑病。在5~6叶期,用25%的三唑酮可
目前我县玉米已进入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关键时期,县农业局认真组织,“三强化三确保”做好我县玉米中后期田间管理。 一是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确保病虫害正确防治 针对玉米大喇叭口期顶腐病、大小斑病、褐斑
目前我县玉米已进入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关键时期,县农业局认真组织,“三强化三确保”做好我县玉米中后期田间管理。 一是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确保病虫害正确防治 针对玉米大喇叭口期顶腐病、大小斑病、褐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