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补助项目玉米穗腐病的发生与防治
Posted 玉米
篇首语:逆风的方向,更适合飞翔。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2015年补助项目玉米穗腐病的发生与防治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发病症状
主要在果穗上发病,被害果穗顶部或中部变色,大片或整个果穗腐烂,病粒皱缩、无光泽、不饱满,并出现粉红色、蓝绿色、黑灰色或暗褐色、黄褐色霉层,即病原菌的菌丝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有些症状只在个别或局部子粒上表现。
二、发病规律
病菌在种子、病残体上越冬,为初浸染病源。病菌主要从伤口侵入,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温度在15—28℃,相对湿度在75%以上,有利于病菌的浸染和流行,高温多雨以及玉米虫害发生偏重的年份,穗腐和粒腐病也较重发生。玉米籽粒入库时含水量偏高或贮藏期仓库密封不严,库内温度升高,也利于各种霉菌腐生蔓延,引起 玉米粒腐烂或发霉。
三、物理防治
1、选用抗病亲本或品种。
2、地膜覆盖, 适期早播采用地膜覆盖、适期早播可使玉米提早成熟, 降低感病品种的穗轴和籽粒含水量, 能有效减轻后期感染, 应大力推广。
3、及时剥苞叶, 防雨淋防潮,玉米收获期多秋雨, 收获后的果穗不要堆集过厚, 应及早剥去苞叶, 打结成串挂在通风向阳处晾晒, 对不能打结成串的果穗应摊薄晾晒, 并经常翻动, 防止受热而发病, 如有降水及时遮挡, 防止雨淋。
4、清除病原。清除田间病原是防治该病的重要措施。处理玉米秸秆, 压低初侵染源,大量的玉米秸秆、穗轴、根茬是镰刀菌和玉米螟越冬的有利场所, 所以必须对玉米秸秆、穗、轴、根茬及时采取喂(饲喂家畜)、粉(粉碎喂猪)、沤(沤制肥料或作为沼气填充料)、烧(烧炕做饭) 的办法彻底处理, 减轻病虫初侵染源。
5、合理密植。通过合理密植降低田间湿度是防病的重要措施,一般紧凑型品种每亩密度应在4000-4500株为宜,中间型和平展型品种在4000株以下为宜。
6、合理施肥。采取测土配方施肥,做到氮、磷、钾及微量元素的合理搭配。
7、折掉病果穗霉烂顶端, 防止穗腐扩展,在剥苞叶过程中, 对发现有病的果穗, 应在病健交接处折去霉烂的顶端, 防止病害进一步扩展, 增加损失。
8、早脱粒, 防霉变,收获后将病果穗挑捡出, 尽早脱粒, 并在日光下晾晒或在土炕上烘干, 以防籽粒受感染霉烂。
四、化学治疗
抽穗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每亩用药液50公斤,重点喷果穗及下部茎叶,每隔7天喷1次。发病初期往穗部喷洒5%井冈霉素水剂,每亩用药50—75毫升,对水75—100公斤或用50%多菌灵悬浮剂700—8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施。视病情防治1—2次。
相关参考
玉米穗腐病是玉米生长后期的重要病害之一,在各玉米产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该病蔓延快,危害严重,造成玉米减产降质。玉米穗腐病是多种病原菌浸染引起的病害,主要由禾谷镰刀菌、串珠镰刀菌、青霉菌、曲霉菌、枝孢
玉米穗腐病是玉米生长后期的重要病害之一,在各玉米产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该病蔓延快,危害严重,造成玉米减产降质。玉米穗腐病是多种病原菌浸染引起的病害,主要由禾谷镰刀菌、串珠镰刀菌、青霉菌、曲霉菌、枝孢
发生特点:玉米穗腐病很普遍,特别是在玉米灌浆成熟阶段遇到连续阴雨天气,果穗易发生穗腐病,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病害症状:镰刀菌穗腐病症状:果穗表面为粉色的病原菌分生孢子或灰白色的菌丝所覆盖,严重时籽粒腐
发生特点:玉米穗腐病很普遍,特别是在玉米灌浆成熟阶段遇到连续阴雨天气,果穗易发生穗腐病,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病害症状:镰刀菌穗腐病症状:果穗表面为粉色的病原菌分生孢子或灰白色的菌丝所覆盖,严重时籽粒腐
玉米穗腐病是玉米生长后期的重要病害之一,又称玉米穗粒腐病,属世界性病害。 一般品种发病率5%—10%,感病品种发病率可高达50%左右,造成严重损失。玉米穗腐病不仅因果穗腐烂而导致直接减产,而且带菌的
玉米穗腐病是玉米生长后期的重要病害之一,又称玉米穗粒腐病,属世界性病害。 一般品种发病率5%—10%,感病品种发病率可高达50%左右,造成严重损失。玉米穗腐病不仅因果穗腐烂而导致直接减产,而且带菌的
一、因地制宜选用抗病品种。 二、适当调节播种期,尽可能使该病发生的高峰期,即玉米孕穗至抽穗期,不要与雨季相遇。 三、加强田间管理。发病后注意开沟排水,防止湿气滞留,可减轻受害程度。 四、药剂防治
一、因地制宜选用抗病品种。 二、适当调节播种期,尽可能使该病发生的高峰期,即玉米孕穗至抽穗期,不要与雨季相遇。 三、加强田间管理。发病后注意开沟排水,防止湿气滞留,可减轻受害程度。 四、药剂防治
一、前期准备。避免在低洼阴冷的地块种植玉米,与豆科等作物实行2-3年以上的轮作。前茬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和病果穗,减少越冬菌源。 二、精选品种。因地制宜选用抗病品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加新高脂膜
一、前期准备。避免在低洼阴冷的地块种植玉米,与豆科等作物实行2-3年以上的轮作。前茬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和病果穗,减少越冬菌源。 二、精选品种。因地制宜选用抗病品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加新高脂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