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常见叶斑病的形成条件及其防治

Posted 叶斑病

篇首语:人凭志气,虎凭威势。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玉米常见叶斑病的形成条件及其防治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玉米上发生的病害多达30余种,云南省玉米主要病害有10多种,每年因各种病害造成的玉米产量损失约占总量的10%,并严重降低了玉米产品的质量。

  下面是最常见叶部病害形成条件及其防治措施。

  一、在玉米叶部病害中最常见的是:

  1、玉米大斑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可侵染叶鞘和苞叶。发病初期,出现水渍状青灰色或灰绿色斑点,然后沿叶脉向两端扩展,形成棱形或长纺锤形大斑,一般长度在50mm以上。斑中央淡褐色,边缘暗褐色,几个病斑融合后连成大片。天气潮湿时,病斑上可产生黑灰色霉状物(分生孢子)。

  2.玉米小斑病:从苗期到成株期均可发生,抽雄后发病逐渐加重。病菌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也可危害叶鞘、苞叶、果穗和籽粒。病斑初为水渍状小点,后渐变黄褐色或红褐色近圆形或长圆形病斑,边缘颜色较深。天气潮湿或多雨季节,病斑上会产生灰黑色霉层。

  3、玉米灰斑病:灰斑病主要危害叶片,也侵染叶鞘及苞叶,发病初期为水渍状淡褐色斑点,以后逐渐扩展灰褐色、灰色至黄褐色的矩形长条斑,与叶脉平行延伸,后期在叶片两面均可产生灰黑色霉层 ,病斑可扩展到整个植株叶片,最终导致病株干枯死亡,果穗早衰下垂,籽粒松脱干瘪,千粒重 下降。

  4.弯孢菌叶斑病:又称黄斑病、拟眼斑病,主要危害玉米叶片。病斑初为退绿小点,成熟病斑为圆形或椭圆形,中央有一黄白色或灰白色坏死区,边缘褐色,外围有退绿晕圈,似眼状。有时多个斑点可沿叶脉纵向汇合而形成大斑,甚至整叶枯死。潮湿条件下,病斑正反两面均可产生灰黑色霉状物。

  二、玉米叶斑病发生的条件:

  1、品种抗病性:玉米品种间对病菌的抗性有明显差异,

  种植感病品种是病害大流行的主要原因。

  2、病原物致病性:具有大量强致病力的病原物的存在是病害大发生的重要因素,特别是病原物通过变异产生的具有强致病力和适应力的新生理小种或致病类型。同时还与病原物的有效传播有关。

  3、气象因子:在具有足够菌量和一定面积的感病品种时,叶斑病的发病程度主要决定于温度和雨水。

  大斑病:发病适温为20-25℃,超过28℃对病害有抑制作用;

  小斑病:发病适温为25-30℃

  弯孢叶斑病:发病适温为28-30℃

  灰斑病:夏季山区多阴雨寡照

  适宜发病的湿度条件是相对湿度在90%以上,这对孢子的形成、萌发和侵入都有利。多雨高湿,日照不足,均有利于叶斑病的发生和流行。

  4、栽培条件:连作地病重,轮作地病轻;

  单作地病重,间套作地病轻。

  栽培过密的地块病重;

  远离村边或玉米秸秆的玉米地块病轻;

  地势低洼的地块病重。

  三、玉米叶斑病防治方法

  针对形成条件,防治策略:以推广和利用抗病品种为主,加强栽培管理,及时辅以药剂防治。

  1.种植抗病品种

  目前,云瑞505、云瑞8号、云瑞88、云瑞220、德玉5号、德玉6号、云德三号、云瑞999、五谷1790等品种都比较抗病

  2.农业防治

  目的:减少菌源;提高植株抗性;创造有利于寄主生长而不利于病害发生的环境。

  (1) 增施粪肥可提高寄主的抗病能力,如施足基肥,适时追肥,氮、磷、钾合理配合。

  (2)搞好田间卫生,及时清除病株(叶)效果较好,如深埋病残体,及时打除底叶等。

  (3)合理密植、合理灌水

  3.药剂防治

  尽管使用化学药剂防治玉米叶斑病在生产上较难推广,但在某些情况下以及在发病初期仍不失为一种补救措施。

  目前,防治叶斑病的有效药剂有:

  1.%世高、70%代森锰锌、70%可杀得、50%扑海因、粉锈宁、新星等。

相关参考

玉米褐斑病的症状及其防治措施

玉米褐斑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严重影响玉米产量。发病原因有两个:一是高温高湿的天气条件,特别是遇到连续降雨,该病的发生率增高;二是施肥偏施氮肥,忽视磷、钾肥的施用,造成玉米植株磷、钾元素的缺乏,植株极易

玉米褐斑病的症状及其防治措施

玉米褐斑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严重影响玉米产量。发病原因有两个:一是高温高湿的天气条件,特别是遇到连续降雨,该病的发生率增高;二是施肥偏施氮肥,忽视磷、钾肥的施用,造成玉米植株磷、钾元素的缺乏,植株极易

玉米叶斑病防治措施

玉米叶斑病包括大斑病和小斑病。主要危害叶片和包叶,抽穗后进入发病高峰期。先从病斑不规则、透光,中央灰白色,上生黑色小点,即病原菌的子囊座。病菌在病残体上越冬,翌年春季形成子囊袍子,进行初侵染。冷湿条件

玉米叶斑病防治措施

玉米叶斑病包括大斑病和小斑病。主要危害叶片和包叶,抽穗后进入发病高峰期。先从病斑不规则、透光,中央灰白色,上生黑色小点,即病原菌的子囊座。病菌在病残体上越冬,翌年春季形成子囊袍子,进行初侵染。冷湿条件

防治玉米褐斑病

(一)发生规律:玉米褐斑病是一种真菌病害。病菌以休眠孢子囊在泥土或病残体中越冬,第二年借风雨传播到玉米植株上,碰到适宜条件萌发产生大批游动孢子,游动孢子在叶片外表上水滴中游动,并形成侵染丝,损害玉米的

防治玉米褐斑病

(一)发生规律:玉米褐斑病是一种真菌病害。病菌以休眠孢子囊在泥土或病残体中越冬,第二年借风雨传播到玉米植株上,碰到适宜条件萌发产生大批游动孢子,游动孢子在叶片外表上水滴中游动,并形成侵染丝,损害玉米的

玉米弯孢霉叶斑病发生与防治

近年来,我国黄淮海、华北和东北玉米区普遍发生玉米弯袍菌叶斑病,病害发生面积逐年扩大。其危害程度有超过大斑病和小斑病的趋势。  1)感病植株病残体上的病菌在干燥条件下可安全越冬,在次年玉米生长前期形成初

玉米弯孢霉叶斑病发生与防治

近年来,我国黄淮海、华北和东北玉米区普遍发生玉米弯袍菌叶斑病,病害发生面积逐年扩大。其危害程度有超过大斑病和小斑病的趋势。  1)感病植株病残体上的病菌在干燥条件下可安全越冬,在次年玉米生长前期形成初

连续降雨后注意防治玉米褐斑病

玉米褐斑病病菌以休眠孢子(囊)在土地或病残体中越冬,第二年病菌靠气流传播到玉米植株上,遇到合适条件萌发产生大量的游动孢子,游动孢子在叶片表面上水滴中游动,并形成侵染丝,侵害玉米的嫩组织。在7、8月份若

连续降雨后注意防治玉米褐斑病

玉米褐斑病病菌以休眠孢子(囊)在土地或病残体中越冬,第二年病菌靠气流传播到玉米植株上,遇到合适条件萌发产生大量的游动孢子,游动孢子在叶片表面上水滴中游动,并形成侵染丝,侵害玉米的嫩组织。在7、8月份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