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玉米一体化栽培技术关键生产措施
Posted 小麦
篇首语:丈夫清万里,谁能扫一室?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小麦玉米一体化栽培技术关键生产措施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品种搭配一体化,主攻玉米高产。小麦品种选用稳产、抗逆性强的品种,玉米品种选择增产潜力大的耐密型品种,稳定提升小麦单产,主攻玉米高产,保证小麦、玉米两料整体增产。
2.播期、收获期一体化,在“一早两晚”上下功夫。玉米突出抓好早播晚收,小麦推广适时晚播。关中东部至中部小麦高产的适宜播期在 10月10日 ~20日;关中西部适宜播期在 10月5日 ~15日。玉米播期提倡硬茬抢时早播,最晚不得迟于 6月15日 ;玉米收获期以不误小麦适时播种为宜。
3.个体、群体一体化,建立高效高产群体结构。大力推广小麦条播技术,改变撒播的不良习惯,并适当降低播量,确保苗齐、苗全、苗壮,提高播种质量。小麦高产的群体动态指标:基本苗12~15万/亩,冬前总茎80~100万/亩,春季最高总茎不超过120万/亩,成穗数38~45万/亩。玉米推广紧凑型玉米品种,密度要求中东部地区达到4500~5000株/亩,西部达到4000~4500株/亩。
4.肥料投入一体化,培肥地力是基础。小麦、玉米的施肥量应根据土壤肥力及产量指标而定,根据测定的土壤基础肥力确定施肥量,并把玉米需要补充的磷钾肥在小麦播种整地时一次施入,隔年利用。玉米田实施秸秆留茬覆盖免耕栽培技术,小麦田推广玉米秸秆粉碎还田,培肥地力,提高肥料利用率。推广小麦氮肥后移技术。
5.水资源调配一体化,提高水分利用率。小麦生产上要确保冬灌和拔节水;玉米区大力推广“四水”高产法,即保证出苗水、巧灌拔节水、饱灌抽雄水、灌好升浆水。
6.病虫防控一体化,“两虫五病”是关键。小麦的“两病一虫”(白粉病、锈病和蚜虫)和玉米的“三病一虫”(大斑病、小斑病、病毒病和玉米螟)常常给生产带来较大损失。可通过建立代表性的监测点,动态把握其发生的区域与发生量大小,应用农业标准化理念与方法进行综合防控,从而降低成本,保障小麦玉米产品达到健康无污染的水平。
7.耕作方式一体化,推广“一免一浅两还田三年一深翻”的耕作制度。玉米推广免耕硬茬直播,小麦播前旋耕、整地、施肥、条播、小麦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每三年深翻一次,打破犁底层。通过农艺措施、农机工艺的结合,研究示范简化轻型高产栽培技术,加强轻简化技术的示范推广,实现农业技术的标准化和机械化。
相关参考
一、应用目的和意义。 节地(不整畦、不留水沟)、节水(因需给水、不上冻水)、省工(不整畦、不留水沟省工、浇水省工、施肥省工、用药省工)、降低工作强度(不整畦、不留水沟、不改畦、不撒化肥)、高产(节地
一、应用目的和意义。 节地(不整畦、不留水沟)、节水(因需给水、不上冻水)、省工(不整畦、不留水沟省工、浇水省工、施肥省工、用药省工)、降低工作强度(不整畦、不留水沟、不改畦、不撒化肥)、高产(节地
“一体化”是将小麦玉米两季作物作为一个栽培整体来考虑,依据气候与作物的时空统一性及冬小麦、夏玉米栽培生理的互补规律,对小麦玉米周年农艺措施进行统筹安排,实现两料产量和效益的整体提升。 “一体化”可以
“一体化”是将小麦玉米两季作物作为一个栽培整体来考虑,依据气候与作物的时空统一性及冬小麦、夏玉米栽培生理的互补规律,对小麦玉米周年农艺措施进行统筹安排,实现两料产量和效益的整体提升。 “一体化”可以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种植业结构的调整,提高小麦品质已成为小麦生产的主题。小麦品质受品种、环境、生态和栽培措施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改善小麦品质有多种途径,除选用优质品种外,通过一些栽培措施也可显著改善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种植业结构的调整,提高小麦品质已成为小麦生产的主题。小麦品质受品种、环境、生态和栽培措施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改善小麦品质有多种途径,除选用优质品种外,通过一些栽培措施也可显著改善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种植业结构的调整,提高小麦品质已成为小麦生产的主题。小麦品质受品种、环境、生态和栽培措施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改善小麦品质有多种途径,除选用优质品种外,通过一些栽培措施也可显著改善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种植业结构的调整,提高小麦品质已成为小麦生产的主题。小麦品质受品种、环境、生态和栽培措施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改善小麦品质有多种途径,除选用优质品种外,通过一些栽培措施也可显著改善
当前持续发展的特大旱情已对夏季小麦、油菜油特别是夏粮生产构成严重威胁。为全力打好科技抗旱减灾这场硬仗,力争重旱地区少减产,轻旱地区保稳产,无旱地区多增产,近日,全国农技推广中心研究提出了“抗大旱促春管
当前持续发展的特大旱情已对夏季小麦、油菜油特别是夏粮生产构成严重威胁。为全力打好科技抗旱减灾这场硬仗,力争重旱地区少减产,轻旱地区保稳产,无旱地区多增产,近日,全国农技推广中心研究提出了“抗大旱促春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