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栽培措施实现玉米少需水多打粮

Posted 水分

篇首语:水往下流,人争上游。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如何通过栽培措施实现玉米少需水多打粮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即便品种一样,生长环境相同,不同的栽培措施,玉米的需水量和水分利用率也不一样。采取合理的栽培措施,可以达到玉米少需水、多打粮,提高水分利用率的目的。

  (l)增施肥料 在相同条件下,增施肥料可以促进植株根茎叶的生长,从而使耗水量增加。但耗水量的增加却小于产量的增加,因而提高了水分的利用率。据研究,玉米施氮肥比不使氮肥平均需水量增加了32.5毫米,产量增加60%,水分利用率提高44%。

  (2)改进灌溉方法 灌水方法不当,不仅浪费水,还会增加玉米的需水量,降低水分利用率。大畦漫灌不易控制浇水量,流量大,容易发生径流;沟灌靠水分缓慢浸润,减少土壤板结,避免水分向深层渗透。据对大畦漫灌,小畦灌溉和沟灌的试验,小畦灌溉比大畦漫灌的每田节水61.4立方米,节约19.4%;沟灌比小畦灌溉的每亩节水16立方米,节约6.3%,,比大畦漫灌的每亩节水77.4立方米,节水24.4%,增产18%。

  (3)合理密植 同一品种,在一定的密度范围内。玉米的需水量随密度的增加而提高,同时产量也随之提高,水分利用率也相应提高。但当密度过大时,叶面积增多,相互重叠,群体内环境恶化,导致减产和水分利用率的降低。

  (4)中耕松土 中耕有切断土壤毛细管和除去杂草的作用,因而中耕减少了空间蒸发和水分的无效消耗。降低了玉米需水量。尤其是玉米苗期,田间覆盖少,中耕抑制土壤水分蒸发的效果更好。西北农学院试验,中耕深度同为4厘米。

  5.23日至6月8日,土壤水分蒸发量是同期下中耕的83.6%。

  (5)应用地面覆盖物 给地面加覆盖物,如地膜、秸秆等可减少水分蒸发,降低玉米田的耗水量。据试验,玉米盖膜后每亩耗水量为220.78~233立方米,露地玉米为255.78~3O6.93立方米,盖膜比露地的减少13.68%~24.09%。

  玉米田内进行秸秆覆盖,不仅能培肥地力,而且还能降低耗水量,提高水分利用率。

相关参考

玉米田间需水量

玉米的田间需水量也就是玉米在生长发育期内自身生理消耗和环境消耗(如田间蒸发、地下渗漏等)所需的的降水、灌溉、地下水的总量。玉米的需水量受气候、土壤、栽培措施和品种等因素的影响,玉米生育期内积温高,相对

玉米田间需水量

玉米的田间需水量也就是玉米在生长发育期内自身生理消耗和环境消耗(如田间蒸发、地下渗漏等)所需的的降水、灌溉、地下水的总量。玉米的需水量受气候、土壤、栽培措施和品种等因素的影响,玉米生育期内积温高,相对

玉米的田间需水量

玉米的田间需水量也就是玉米在生长发育期内自身生理消耗和环境消耗(如田间蒸发、地下渗漏等)所需的的降水、灌溉、地下水的总量。玉米的需水量受气候、土壤、栽培措施和品种等因素的影响,玉米生育期内积温高,相对

玉米的田间需水量

玉米的田间需水量也就是玉米在生长发育期内自身生理消耗和环境消耗(如田间蒸发、地下渗漏等)所需的的降水、灌溉、地下水的总量。玉米的需水量受气候、土壤、栽培措施和品种等因素的影响,玉米生育期内积温高,相对

无公害花生的水分管理及节水灌溉技术

(一)花生需水规律总的规律是两头少、中间多,即幼苗期需水少,开花下针期和结荚期需水多,饱果成熟期需水多。幼苗期土壤水分不宜太多,大花生土壤水分以土壤田间持水量的50%~60%、小粒花生土壤含水以田间持

无公害花生的水分管理及节水灌溉技术

(一)花生需水规律总的规律是两头少、中间多,即幼苗期需水少,开花下针期和结荚期需水多,饱果成熟期需水多。幼苗期土壤水分不宜太多,大花生土壤水分以土壤田间持水量的50%~60%、小粒花生土壤含水以田间持

知识大全 银行流水最多打几个月

银行流水最多打几个月?若是我行一卡通,通过网银可以查询或打印一卡通13个月以内的交易明细(有银行电子公章);如需查询打印13个月前的交易,请卡主本人通过柜台办理(无法代办)。请问中国银行打流水最多打几

甜玉米栽培管理技术

甜玉米又称“蔬菜玉米”,属喜温性作物,生长适宜温度为25―30,生长过程需水、肥较多,要求光照充足。一、选地:甜玉米需水较多但又怕涝,需选用排灌方便肥力好的沙壤土。与普通玉米要隔离种植,一般隔离在20

甜玉米栽培管理技术

甜玉米又称“蔬菜玉米”,属喜温性作物,生长适宜温度为25―30,生长过程需水、肥较多,要求光照充足。一、选地:甜玉米需水较多但又怕涝,需选用排灌方便肥力好的沙壤土。与普通玉米要隔离种植,一般隔离在20

玉米高产栽培的主要措施

通过多年农技推广的经验,是2012年度科技示范户的实际操作。总结总结玉米高栽培的主要措施有以下几点:  1.适区良种----是指选用适合土壤状况气候条件、生长环境的高产、优质、抗病、抗逆性的优良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