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套种甘薯栽培技术

Posted 甘薯

篇首语:社会的善意点燃了希望的火苗,但要让生活火起来,还是要靠自己。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花生套种甘薯栽培技术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花生套种甘薯是解决粮油争地矛盾,提高套种甘薯产量的有效途径,也是增加粮食总产量重要措施之一。经多年来各地种植证实,套种薯一般亩产比花生收后插的甘薯增收100-150公斤薯干。套种薯由于提早插薯期,延长了生育期,同时减轻风害,增强抗旱力,做到趋利避害,提高产量。
  一.套种方式
  1.起垄隔沟套种:垄宽带沟99厘米,隔沟种花生。
  一沟两垄旁各种1―2行花生,每穴1―2粒。这种方式甘薯可在花生初花期插薯,以及可早犁单边追肥。此方式适于山园、洋园、旱地采用。
  2.起垄中间留行套薯:垄宽带沟99厘米,垄顶留行插薯,垄两旁(垄高三分之二处)各种一行花生。此方式适于低平润地采用。
  3.畦边留行套薯:畦宽带沟99厘米,一边留26.4厘米供插薯,另一边种3行花生。这种方式便于插薯时可以翻犁松土施坑心肥,且耕作方便。此方式适于山园、旱地采用。
  二、配套技术
  l.合理搭配品种:为了减轻花生甘薯共生期相互影响,应选用矮秆早熟高产稳产的花生品种,如花11、白沙1016等。选短蔓半直立型的甘薯品种,如金山57、福薯87等。
  2.适时早播,适期插薯:花生一般争取在4月中旬播种。套插甘薯一般在6月上、中旬进行,也就是在花生盛花下针期前插好,即花生播后50天左右插薯。
  3.合理密植:花生套薯的适宜密度,花生株距(单行)7.26一8.25厘米,(多行)13.2―16.5厘米为好,保证亩株数在1.5万株左右。甘薯株距16.5一19.8厘米,保证亩插3000―3b00株。
  4.施足基肥,追好甘薯夹边肥:种花生前以农家肥为主配以化肥施足基肥。施肥方法以铺施与坑心相结合。甘薯扦插后,应追好甘薯夹边肥。
  5.加强田管:起垄套种边行的花生田垄倾斜度大,难于下针入土,下针期要及时串沟培土,清除杂草。雨季要及时排除沟底积水,遇早要及时灌水抗旱。花生收后立即对甘薯进行一次性的犁边追肥培土。并及时防治花生、甘薯共同害虫斜纹夜蛾、棉铃虫等。

相关参考

花生套种甘薯的栽培技术

花生套种甘薯是解决粮油争地矛盾,提高套种甘薯产量的有效途径,也是增加粮食总产量重要措施之一。经多年来各地种植证实,套种薯一般亩产比花生收后插的甘薯增收100-150公斤薯干。套种薯由于提早插薯期,延长

花生套种甘薯的栽培技术

花生套种甘薯是解决粮油争地矛盾,提高套种甘薯产量的有效途径,也是增加粮食总产量重要措施之一。经多年来各地种植证实,套种薯一般亩产比花生收后插的甘薯增收100-150公斤薯干。套种薯由于提早插薯期,延长

花生与蔬菜高效套种栽培技术

一、作物安排及种植规格。作物安排:花生(盖膜春播)、番茄(在花生大行内间作,也可是甘蓝)、大白菜(花生收获后种植);种植规格:花生起垄种植,垄距85厘米,每垄种2行。小行距30厘米,大行距55厘米、墩

花生与蔬菜高效套种栽培技术

一、作物安排及种植规格。作物安排:花生(盖膜春播)、番茄(在花生大行内间作,也可是甘蓝)、大白菜(花生收获后种植);种植规格:花生起垄种植,垄距85厘米,每垄种2行。小行距30厘米,大行距55厘米、墩

甘薯间作套种如何获得高产?

甘薯是良好的间作套种作物,因为它的栽插和收获时间不像其他作物那样严格。间作套种可提高土地利用率,使作物复合群体增加对阳光的截取与吸收,两种作物间作还可产生互补作用,有一定的边行优势。但间作套种时不同作

甘薯间作套种如何获得高产?

甘薯是良好的间作套种作物,因为它的栽插和收获时间不像其他作物那样严格。间作套种可提高土地利用率,使作物复合群体增加对阳光的截取与吸收,两种作物间作还可产生互补作用,有一定的边行优势。但间作套种时不同作

何时进行花生大垄宽幅麦套播种?

把花生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运用到麦套花生上,创造了大垄宽幅麦套种覆膜花生的模式。在秋种小麦时,留出花生套种行,第2年套种覆膜花生。花生套种期可提早到4月上中旬,比一般麦田套种提前40天左右,变麦田套种夏花

何时进行花生大垄宽幅麦套播种?

把花生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运用到麦套花生上,创造了大垄宽幅麦套种覆膜花生的模式。在秋种小麦时,留出花生套种行,第2年套种覆膜花生。花生套种期可提早到4月上中旬,比一般麦田套种提前40天左右,变麦田套种夏花

春花生套种甘薯好处多

在农资产品价格和雇用日工资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如何减少生产投入,降低劳动强度,合理利用资源,增加农民收入,调动农民种田的积极性,是稳定粮油种植面积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对一些耕作方式加以研究、改革和推广,

春花生套种甘薯好处多

在农资产品价格和雇用日工资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如何减少生产投入,降低劳动强度,合理利用资源,增加农民收入,调动农民种田的积极性,是稳定粮油种植面积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对一些耕作方式加以研究、改革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