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生态调控体系技术
Posted 棉铃虫
篇首语:我们要像海绵一样吸收有用的知识。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棉花生态调控体系技术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推广粮棉作物合理布局技术
针对新疆南疆棉区作物品种相对单一,棉田生物物种多样性较低,改善当前棉田布局方式,应用麦―棉―麦或麦―棉―棉布局方式,增加棉田的自然天敌数量,充分利用环境自身的调节作用,增强环境自身的御害能力。
生太调控体系技术
1.棉田条田两侧种植生态油菜
在春季棉花播种的同时,在棉田两侧种植油菜诱集带,利用油菜上非为害棉花的如萝卜蚜等害虫,招引天敌,从而起到引诱天敌、增加棉田天敌数量、控制棉田害虫为害的作用。
具体种植方式:在棉花播种的同时,在条田两侧开沟,沟深5厘米,在条田两侧单行种植。油菜种子每100克用沙土拌匀,播撒300米至500米。
2.条田地头种植苜蓿
在条田地头10米左右种植苜蓿,既防止因机械作业造成的棉田浪费,又由于随着不同时期收割苜蓿而使苜蓿上的自然天敌向棉田迁入,增加了棉田天敌数量,增强了棉田的自身御害能力;同时,还可增加农民收益。
3.天敌引诱物资
①在棉田内施放醋渣、酒渣(2公斤/亩),引诱天敌。
②在棉田施放棉蚜提取物引诱天敌,增强棉田的控害能力。
4.利用人工繁育、释放赤眼蜂控制棉铃虫为害
赤眼蜂对棉铃虫有良好的控制作用,同时对保护?a href='http://www.baiven.com/baike/225/315630.html'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透纳粕肪骋灿型怀鲎饔谩?BR> 在二代棉铃虫羽化、产卵期,释放赤眼蜂。具体释放方法:每亩3个点到6个点,每次释放赤眼蜂2万头;释放次数:4次;间隔期:3天至5天。
多种措施综合施用
1.田间种植玉米诱杀带
在春季棉花播种的同时,在棉田条田两侧单行种植玉米诱杀带,玉米种植距离:每50厘米一株。
在二代棉铃虫幼虫盛期,将玉米砍去,极大程度降低了棉铃虫在棉田的危害。
2.田间插放杨枝把
每亩插放6个至8个杨枝把,每日傍晚插把,次日清,晨收把收蛾。杨枝把用杨树枝扎成长50厘米、直径20厘米的倒喇叭型。
3.生物制剂
选用对自然天敌杀伤低的生物制剂,利用棉铃虫幼虫孵化后喜食卵壳的特性,在二代棉铃虫卵盛期施用,既保护了天敌,又降低了棉铃虫的为害。
4.频振式杀虫灯
在二代棉铃虫羽化期,在棉田安放频振式杀虫灯,可降低棉田棉铃虫的基数。
频振式杀虫灯的摆放:每60亩一盏。
相关参考
农7师垦区棉田主要病虫害为“两虫两病”,防治上主要根据“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本着“保护天敌、增益控害、简化措施、节本增效”的目的,在充分发挥和促进本垦区农田生态系中的自然调控作用的基础上,利用
农7师垦区棉田主要病虫害为“两虫两病”,防治上主要根据“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本着“保护天敌、增益控害、简化措施、节本增效”的目的,在充分发挥和促进本垦区农田生态系中的自然调控作用的基础上,利用
各植棉地区由于生态与生产条件的不同,棉花栽培技术体系各异,从主要的种植形式与配套措施可划分为三个基本类型,其中,密度与气候因素密切,且制约其它栽培技术措施,因此,可作为技术体系的标示特征。 高密型:
各植棉地区由于生态与生产条件的不同,棉花栽培技术体系各异,从主要的种植形式与配套措施可划分为三个基本类型,其中,密度与气候因素密切,且制约其它栽培技术措施,因此,可作为技术体系的标示特征。 高密型:
系统调控是实现棉花“早、密、矮”栽培的重要保证,是棉花栽培技术较难把握而技术含量又较高的综合增产措施。科学地促控、塑造合理株型、田间群体结构和提高光能利用率是棉花栽培的核心内容。认真抓好棉花系统调控技
系统调控是实现棉花“早、密、矮”栽培的重要保证,是棉花栽培技术较难把握而技术含量又较高的综合增产措施。科学地促控、塑造合理株型、田间群体结构和提高光能利用率是棉花栽培的核心内容。认真抓好棉花系统调控技
随着健康无公害养殖的普及和推广,微生态制剂以其无毒害、无残留等优点,越来越受养殖生产者的青睐,为了使养殖者进一步合理正确地使用微生态制剂,现将其使用技术简介如下。1)微生物制剂使用技术(1)培育池水:
随着健康无公害养殖的普及和推广,微生态制剂以其无毒害、无残留等优点,越来越受养殖生产者的青睐,为了使养殖者进一步合理正确地使用微生态制剂,现将其使用技术简介如下。1)微生物制剂使用技术(1)培育池水:
记者近日从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获悉,国家“十五”农业科技攻关项目“玉米重大病虫害可持续控制技术研究”课题取得进展。据主持该项课题的王振营研究员介绍,他们的研究明确了我国不同玉米生态区病虫害的发
记者近日从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获悉,国家“十五”农业科技攻关项目“玉米重大病虫害可持续控制技术研究”课题取得进展。据主持该项课题的王振营研究员介绍,他们的研究明确了我国不同玉米生态区病虫害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