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中后期管理促进花生增产

Posted 花生

篇首语:忘记你是个女孩,然后像爷们一样去奋斗!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加强中后期管理促进花生增产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花生生长的中后期是形成产量的关键时期,加强这一时期的田间管理是夺取花生高的的重要保证。
  控制徒长667平方米(1亩)用多效唑20~30克、壮饱安20克、特普唑30~40克,兑水30~50公斤,喷洒叶面。壮饱安具有控长与增产的双重作用;特普唑既可控长,又能防病,在花生、果树、蔬菜等作物上应用,效果明显。
  中耕培土花生培土可增温、防涝,促进果针入土结荚和荚果发育。
  一般分2次培土,第1次在盛花期结合最后一次中耕进行,培土高度5~7厘米,以不埋没分枝为限,达到土松垄宽。
  1.天后进行第2次培土,培土高度8~12厘米。
  及时排灌在成熟期,植株耗水量锐减,根系吸水能力减弱。此时正是荚果充实饱满的时期,仍需要有适当的土壤水,应注意天旱浇水,促进荚果饱满;雨多排水,消除渍害,提高饱果率,确保高产稳产。
  叶面喷肥对基肥不足或高产田花生,于收获前30~50天叶面喷洒1%尿素加0.5%磷酸二氢钾混合液或光合微肥等,对提高叶片光合作用功能、促进荚果饱满作用明显。
  防病保叶如果花生生长后期降雨多,花生褐斑病、网斑病将大发生,可用50%多菌灵1000倍液、12.5%特普唑2000倍液、70%代森锌500~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1500倍液进行防治。根据叶斑病的发生特点,前期以甲基托布津、多菌灵为主,中后期以代森锌、特普唑为主,每10~15天喷1次,连喷3~4次。
  防治蛴螬和棉铃虫防治蛴螬,7月下旬至8月上旬,667平方米用苏化203、甲基异柳磷、甲胺磷、辛硫磷0.5公斤,兑水800~1000倍浇墩。应选两种以上药剂混合使用,以提高防效。防治棉铃虫,以7月上旬至8月上旬的二代和三代为主,在低龄期用快杀灵1500倍液、辛硫磷1000倍液于傍晚或早晨喷药防治,可与杀菌剂混合喷施。

相关参考

加强玉米中后期田间管理促进增产增值技术要点

玉米中后期主要是玉米一生中生长发育最旺盛和决定玉米穗数、穗子大小的阶段,一般历时27-30天。这一阶段的管理目标是促秆壮穗,防止倒伏,防治病虫害,以达到穗多、穗大的丰产长相、为增产打下基础。  一、中

加强玉米中后期田间管理促进增产增值技术要点

玉米中后期主要是玉米一生中生长发育最旺盛和决定玉米穗数、穗子大小的阶段,一般历时27-30天。这一阶段的管理目标是促秆壮穗,防止倒伏,防治病虫害,以达到穗多、穗大的丰产长相、为增产打下基础。  一、中

花生 加强管理促增产

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副研究员臧秀旺说,近来雨水较多,花生田的管理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及时清理沟畦,排除田间积水由于近期雨水较多,花生田沟畦遭到了破坏,不利于田间积水的排出,导致土壤缺氧,影响花生

花生 加强管理促增产

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副研究员臧秀旺说,近来雨水较多,花生田的管理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及时清理沟畦,排除田间积水由于近期雨水较多,花生田沟畦遭到了破坏,不利于田间积水的排出,导致土壤缺氧,影响花生

加强后期水肥管理 增加小麦增产潜力

当前冬小麦进入后期生长阶段,正进行着籽粒灌浆成熟等发育过程。到农田里走一走看一看似乎感到小麦丰收年景已经可望,但可望尚不是可及,现在离小麦收获还有一段关键时期,不能放松小麦的后期水肥管理。冬小麦的灌浆

加强后期水肥管理 增加小麦增产潜力

当前冬小麦进入后期生长阶段,正进行着籽粒灌浆成熟等发育过程。到农田里走一走看一看似乎感到小麦丰收年景已经可望,但可望尚不是可及,现在离小麦收获还有一段关键时期,不能放松小麦的后期水肥管理。冬小麦的灌浆

地膜花生后期管理的要点

时下秋高气爽,昼夜温差较大,有利于地膜花生结荚期干物质的迅速积累,所以,后期是花生形成产量的关键时期,加强这一阶段的田间管理是夺取花生高产的重要保证。  1、旱浇涝排。在生长后期,花生的植株耗水量锐减

地膜花生后期管理的要点

时下秋高气爽,昼夜温差较大,有利于地膜花生结荚期干物质的迅速积累,所以,后期是花生形成产量的关键时期,加强这一阶段的田间管理是夺取花生高产的重要保证。  1、旱浇涝排。在生长后期,花生的植株耗水量锐减

加强后期管理 确保玉米丰收

近期,多伦县光温条件充足,玉米生长迅速,长势良好,已进入开花授粉和灌浆关键期。为保证玉米稳定增产,针对今年苗期持续低温、干旱、寡照等天气因素对玉米正常生长发育产生的影响,示范田加强田间管理。  一是预

加强后期管理 确保玉米丰收

近期,多伦县光温条件充足,玉米生长迅速,长势良好,已进入开花授粉和灌浆关键期。为保证玉米稳定增产,针对今年苗期持续低温、干旱、寡照等天气因素对玉米正常生长发育产生的影响,示范田加强田间管理。  一是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