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大豆菌核病
Posted 菌核
篇首语:今天所做之事勿候明天,自己所做之事勿候他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防治大豆菌核病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品种选择:尽量选择株型收敛,通风透光好的品种。
2、精选种子:播种前,将种子过筛以清除混杂于种间的菌核。
3、深翻:发病严重的地块,实行秋季深翻,将土表的菌核埋入20厘米以下的土层内,子囊盘柄在土中得不到光照,不能发育形成子囊盘,可减少浸染来源。
4、轮作:应与禾本科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
5、排水与施肥:尽快排除田间积水,降低田间湿度,适量少施氮肥可减轻发病。
6、铲趟:在菌核萌发期铲趟,能破坏子囊盘,较大程度地减轻发病。
7、栽培密度:在雨水调合年份,尽量降低栽培密度,既不影响产量,又不利于发病。
8、药剂防治:菌核发病初期,用百分之40纹库利可湿性粉剂800至1200倍液或百分之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叶面喷雾,隔7天补喷1次,在该致病真菌子囊盘萌发盛期,可用百分之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有较好的控病效果。
相关参考
大豆菌核病被害状大豆菌核病,又称白腐病,主要发生在植株封垄以后,常在雨季盛发,病株茎部接近地面处或分枝处,产生不规则形的退绿或淡褐色斑块,之后常布满白色菌丝体,菌丝丛中形成大量黑色鼠粪状菌核,后期病部
大豆菌核病被害状大豆菌核病,又称白腐病,主要发生在植株封垄以后,常在雨季盛发,病株茎部接近地面处或分枝处,产生不规则形的退绿或淡褐色斑块,之后常布满白色菌丝体,菌丝丛中形成大量黑色鼠粪状菌核,后期病部
发病机理: 大豆菌核病的发生主要与其发生时期、轮作方式、栽培方式、气候及品种抗性有关。现重点介绍一下其发病机理。菌核病以病菌的菌核在土中越冬,当春季豆田温、湿、光照条件合适时,菌核萌发产生多个子囊盘
发病机理: 大豆菌核病的发生主要与其发生时期、轮作方式、栽培方式、气候及品种抗性有关。现重点介绍一下其发病机理。菌核病以病菌的菌核在土中越冬,当春季豆田温、湿、光照条件合适时,菌核萌发产生多个子囊盘
1、症状 田间的植株上部叶片变褐枯死最先引人注意,病株的茎部继续发生褐色病斑,生白色棉絮状菌丝体及白色颗粒状物,后变黑色成为菌核。纵剖病株茎部,则见内有黑色圆柱形的菌核依次排列。病株枯死后呈灰白色,
1、症状 田间的植株上部叶片变褐枯死最先引人注意,病株的茎部继续发生褐色病斑,生白色棉絮状菌丝体及白色颗粒状物,后变黑色成为菌核。纵剖病株茎部,则见内有黑色圆柱形的菌核依次排列。病株枯死后呈灰白色,
根腐病、菌核病、灰斑病是大豆三种主要病害,应及时采取措施防治。 根腐病:大豆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病初茎基部出现黑褐色病斑,并向上扩散至下部侧枝,病茎髓部变褐色,叶柄基部缢缩,叶片下垂。药剂防治可用种
根腐病、菌核病、灰斑病是大豆三种主要病害,应及时采取措施防治。 根腐病:大豆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病初茎基部出现黑褐色病斑,并向上扩散至下部侧枝,病茎髓部变褐色,叶柄基部缢缩,叶片下垂。药剂防治可用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