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良种良法高产配套技术

Posted 大豆

篇首语:常识是本能,有足够的常识便是天才。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大豆良种良法高产配套技术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适时播种
  选用适应本地区增产潜力高的品种,适时播种。在大豆播种前使用除草剂,播种后视草情再使用除草剂。下种时间,春大豆4月底至5月初,播深5厘米,播种时必须十分注意土壤的墒情。大豆种子萌发的条件,主要有水分、温度、氧气。
  ①水分:种子萌发首先是吸水,因而水是萌发的重要因素。种子萌发时吸收的水分相当于种子重量的1.21―1.5倍,即开始萌发,吸水达130%―140%较为适宜。土壤含水量与大豆吸水量有密切关系,土壤含水量在20%―24%时,发芽较快,低于18%,则难以出苗。如水分过多,对萌发也有不良影响。
  ②温度:土壤温度也是影响种子萌发的重要因素之一。种子萌发过程的最适温度,就是酶活性最强的温度。大豆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5―32摄氏度,温度过高或过低,均影响大豆发芽。
  ③氧气:从种子萌发到幼苗生长,生命活动极为活跃,需要有充足的氧气供给,以促进呼吸作用释放能量,促进物质代谢过程。
  2、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是大豆栽培中有效的增产措施之一。当前大豆的种植密度偏低,缺苗断垄现象严重。构成大豆的产量主要有四个因素,“单位面积株数,每株荚数,每荚粒数和粒重。”而在实际生产中,这四个因素是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因此,要获得大豆高产,必须有合理的群体结构。
  创造合理的群体结构,就是要通过调整密度,使单位面积内的株数与单株性状之间保持一定的协调关系。而合理的密度又受品种类型和肥力条件的影响。大豆品种类型繁多,有早熟、中熟、晚熟之分,又有叶片大小、分枝多少、繁茂性强弱之别,不同类型的品种,应有不同的合理密度。大豆分枝多,高大的品种种植密度应偏低;分枝少,独秆类型品种要密植。另外还有一个原则是“肥地宜稀,瘠地宜密”,在干早瘠薄的土地上种植大豆每亩留苗2万株,播种量为5公斤左右。在高水肥地春播大豆每亩留苗8000―10000株,行距50厘米,株距12―15厘米,种子量3―4公斤;夏播大豆一般情况每亩1.8万―2万株,播种量6―7公斤,行距40―50厘米,株距10―15厘米。
  3、提高肥力
  大豆产量高低与土壤肥力有密切关系。要提倡秸秆还田,大量施用有机肥料。大豆的根瘤菌能固氮,但不能满足大豆所需的氮素供应,更不能代替施肥。施肥时应注意提高根瘤的固氮效能。根据山西农大的试验证明,在大豆前茬作物上大量施肥对大豆有好处,有机肥和磷肥混合作种肥,花期施氮肥效果均好。
  一般亩产200公斤大豆,必须施足有机肥2000公斤,磷肥50公斤混合作种肥,花期施氮肥10公斤。实践证明,在苗期、花期、荚期氮磷配合施用,均可增产,且以花期效果最好。豆田施入的肥料,一部分被植株直接吸收利用,另一部分先供养根瘤菌,再通过根瘤菌的作用间接地营养植物体。由于磷素是构成根瘤菌的主要物质,又是固氮素不可缺少的元素,因此,施用磷肥可以起到以磷促氮的作用。试验表明,凡施磷肥的,根瘤菌的固氮强度和固氮量均较对照有显著提高,固氮强度提高20.98%,固氮量增加33.3%。磷肥与有机肥混合施用效果更好,固氮量较对照提高73.3%。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以有机肥混合磷肥作种肥施用,是以磷促氮的好方法。值得注意的是在幼苗阶段即根瘤菌形成初期,施用过量的速效性氮肥不仅影响根瘤数量,而且会降低其固氮能力。
  4、合理灌水
  在水地种植大豆,要灌足底墒水,以保全苗;饱浇花荚水,以增花保荚;控制幼苗水,以适当的蹲苗。并防止花荚期因雨水过量而倒伏。农谚说的好:“大豆开花,垄沟摸虾。干花湿荚,亩收石八(表示丰收)。湿花干荚,有秆无瓜(表示歉收)”。可见大豆开花结荚――鼓粒对水分的要求十分重要,大豆开花后4―7周时缺水一周,减产36%,所以要及时灌水。从理论上讲,大豆在不同的生长期,其耗水量不同,从开花到鼓粒期耗水量最大。
  大豆开花结荚期需水量最多,这个时期是大豆需水的临界期。在此时期,一方面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物质运输与转化都迅速达到高峰,需水量大增。同时蒸腾作用也逐渐增强,直至达到高峰,耗水量也必然大增,与其他作物相比,大豆水分临界期历时可长达两个月之久。这是因为大豆开花结荚时期长,开花以后虽已进入生殖生长,但是营养生长还是进行较长时间,特别是无限结荚习性的品种更是如此。另一方面,大豆开花4―7天,正是生殖细胞减数分裂形成四分体的时期,对水分的要求最敏感。开花期干旱,会引起大量的落花;结荚时干旱,会引起落荚;鼓粒期干旱,会影响籽粒的发育而产生秕粒。因此,降雨多少及雨量分布情况,与大豆产量关系密切。年降水量600―800毫米,并且多集中在夏季后半期的干旱与半干旱地区,最适于大豆的栽培。
  5、提倡间作栽培技术
  间作栽培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充分利用空间、地力和生长季节的有效增产措施。目前我国百余种间作形式中,与豆类作物间作者约占70%左右,其中尤以玉米大豆间作最为普遍。
  近年来,我国玉米播种面积迅速扩大,在热量资源充足的条件下,要提倡实行玉米大豆间作双丰收。经试验表明,间作方式不同,增产效果也有差异。如我省部分地区旱地,玉米单作时,亩产281.7公斤,大豆单作时,亩产114.9公斤。理论上讲,玉米、大豆单作的平均产量应为198.3公斤。按某一种方式间作时,玉米亩产191.6公斤,大豆亩产56.3公斤,合计亩产247.9公斤。这就是说,在肥力、密度相同的条件下,间作比单作每亩增产50公斤。
  间作为什么比单作增产?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改善了通风透光条件。单作情况下,由于植株形态相似,个体互相遮阴严重,降低了光能的利用。高低秆作物相间种植,在田间形成了起伏不平的波浪状分布,扩大了对空间的利用,改善了通风透光条件。据测定,间作的透光率较单作提高38.1%―78.6%,通风率提高64.9%―74.2%;二是充分利用了土壤。两种作物相间种植,由于根系形态和分布上的差异及其对营养元素需求数量和时间的区别,提高了土壤中营养物质的利用率。据测定,间作的总根量较单作增加7%。总之,由于间作改善了光、养、水、气的条件,使间作玉米比单作增产18%左右,间作大豆产量与单作基本保持平衡,最后提高了单位面积总产量。间作对品种的要求,玉米要矮秆大穗、高产;大豆要耐阴抗倒,单株生产性能好的类型。俗话说“豆打傍秸麦打齐”,意思是大豆分枝多,结荚数高,产量高。密度要适中,一般不宜过密,以充分发挥单株的增产潜力。种植比例的配制,以当地玉米大豆的经济地位和土地条件为依据。
  利用多种间套形式和合理的间套技术,首先是将大豆插入旱地耕作制,把用地与养地结合起来;其次是从改善人民营养状况和维护农业生态平衡出发,对常年低产地,可以适当调减小麦、玉米等作物,以扩大大豆播种面积。
  根据山西农大的试验,在玉米大豆间作的各种方式中,以宽行玉米捎种大豆间作效果最好,其总产量可超过单种玉米,又可获得一定数量的大豆,是把高产和国民经济多方面需要结合起来的栽培好方式。
  1.98年,太谷县部分乡镇试验,将原来行距60厘米,株距50厘米,每亩2220株的玉米田改为两行玉米,中间留120厘米的大行距,株距缩小为30厘米,仍保持每亩2220株的密度,在玉米大行中间种两行窄距大豆,行距30厘米。结果,亩产玉米429公斤,大豆126.5公斤,每亩总产504.5公斤,较单种玉米亩产480.9公斤增产15.3%。所以群众说,宽行捎种间作是增豆不减粮的栽培好方式。
  6、提高夏播栽培技术
  国家“九五”攻关提出了夏大豆亩产300公斤的育种目标。在大豆育种工作中,不论采用传统的育种方法,还是采用现代的高新技术,都必须经过一个产量选择的过程,这也是育种工作成败的关键之一。
  在冬麦为主的华北平原中熟冬麦区和长江流域中早熟冬麦区,麦收后生长期较长,以夏播大豆为主,这样对夏播大豆的品种要求较高,一是产量,二是熟期。在制定育种目标时,要根据当地的自然特点、栽培特点和社会需要,选择切实可行的生态类型。选择亲本时除综合性状好、性状互补外,还要注意选择不同的地理起源,生态差异大的材料做亲本,从而丰富遗传基础,创造丰富的变异材料,从中选育出高产、稳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优良品种。这几年已培育出适应我省生态条件的不同类型早、中、晚熟品种,各地区在选择大豆品种时,一定要了解各品种的生长特性。夏播大豆在6月中下旬麦收后播种,9月下旬至10月底收获,生育期90―120天。夏大豆生长的有利条件是温度高、雨量充足;不利因素是花期短,播种时往往遇到干旱。品种类型大多数为有限结荚性,粒椭圆,脐褐色。对栽培条件的具体要求,夏播大豆要实行密植,适时早播,早中耕,及时灌水与施肥。夏播大豆与春播大豆不同,苗期不需蹲苗,而应在出苗后立即催苗。另外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夏大豆播种前最好不要燃烧麦茬。利用高茬覆盖技术,既可以畜水保墒,还可以培肥改土,产量也可大幅度增加。麦茬在覆盖过程中能逐步分解,一方面能归还土壤速效养分,补充大豆发育的需要,另一方面经过腐解能提高土壤的蓄水保墒性,又调节了土壤的温度条件,改善了土壤的理化性质,使肥力因素得到协调,进而在大豆生长发育过程中,促进根的生长,增加分枝和豆荚数,从而取得好的收成。
  7、防治病虫害
  大豆生长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夏播大豆常年种植面积占我国大豆总面积的1/3左右。在大豆生长期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病虫害发生,影响了大豆的总体产量,影响了农民种植大豆的积极性。大豆在苗期发病率较高,如幼苗发黄、矮小、不长或生长缓慢等现象的发生,轻者生育迟缓,重者植株死亡绝收,多数是点片发生。
  1.97―1998年山西农大对夏大豆苗期发黄、矮小的情况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豆苗发黄的类型可归纳为生理性发黄和病理性发黄,生理性发黄的原因主要有:
  (1)缺乏微量元素;(2)肥害(盐害);(3)土壤板结。病理性发黄的原因有:
  (1)大豆根发生孢囊线虫病;(2)大豆的花叶病毒。
  生理性发黄是由于豆苗生长的环境条件不适引起的,而病理性发黄是由于环境条件适合于病菌生长而使豆苗发病引起的。因此,应根据大豆的生育及其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即:
  (1)选择良好的土壤,不在盐碱土或板结的土壤上种大豆;
  (2)实行轮作倒茬,避免重茬和迎茬;
  (3)增施有机肥,种大豆前最好进行灭茬,浅耕;
  (4)选用高产、优质、多抗的大豆新品种;
  (5)采取药剂、肥料拌种;
  (6)加强苗期管理,包括及时定苗、及时治虫、及时中耕除草、适时灌溉等。
  在大豆生长中后期,大豆食心虫危害较普遍,严重时危害率达30%以上。目前还没有抗食心虫的品种,一般在7月下旬8月上旬用25%的溴氰菊脂或70%的杀灭菊酯喷1―2次,可防治大豆食心虫。
  8、收获
  收获时要去杂除劣。防止生物学混杂和机械混杂,不能在马路上用机车碾压,以防种子的破碎,保证大豆的商品质量。

相关参考

玉米良种良法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要实现玉米种植增产增收,不仅需要有优良品种,还需要有配套的科学种植方法,因为良种只有在其适应的栽培管理条件下才能充分发挥最大增产潜力。所谓良种,是指优良品种种植最大效益化的相应配套的集成技术措施。目前

玉米良种良法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要实现玉米种植增产增收,不仅需要有优良品种,还需要有配套的科学种植方法,因为良种只有在其适应的栽培管理条件下才能充分发挥最大增产潜力。所谓良种,是指优良品种种植最大效益化的相应配套的集成技术措施。目前

临翔区蚂蚁堆乡推广玉米良种良法配套技术

玉米不仅适应性强,也是高产粮食作物之一,要使高产特性在良好的栽培条件下得到发挥,那么良种必须与良法配套才能获得高产,特别在山地玉米大面积生产中,必须以良种来带动耕作制度的改进,从而提高科学种植水平。 

临翔区蚂蚁堆乡推广玉米良种良法配套技术

玉米不仅适应性强,也是高产粮食作物之一,要使高产特性在良好的栽培条件下得到发挥,那么良种必须与良法配套才能获得高产,特别在山地玉米大面积生产中,必须以良种来带动耕作制度的改进,从而提高科学种植水平。 

春大豆间玉米套红薯高产高效栽培模式与配套技术

1、因地制宜,选择良种  宁远县属亚热带季风湿润区,由于地形、地貌的影响,垂直差异明显,旱土大多分布在山地,光照偏少。  三~四月份阴雨寡照,寒潮频繁,对大豆、玉米出苗不利;夏秋干旱突发出,旱土基本无

春大豆间玉米套红薯高产高效栽培模式与配套技术

1、因地制宜,选择良种  宁远县属亚热带季风湿润区,由于地形、地貌的影响,垂直差异明显,旱土大多分布在山地,光照偏少。  三~四月份阴雨寡照,寒潮频繁,对大豆、玉米出苗不利;夏秋干旱突发出,旱土基本无

夏玉米高产栽培十大技术

近年来,不少农民由于对夏玉米高产关键技术认识不足,没有真正掌握应用,没有落实到田间地头,影响了产量的进一步提高。良种必须与良法配套,进行规范化栽培,才能发挥品种的增产潜力,实现夏玉米高产丰收。  1优

夏玉米高产栽培十大技术

近年来,不少农民由于对夏玉米高产关键技术认识不足,没有真正掌握应用,没有落实到田间地头,影响了产量的进一步提高。良种必须与良法配套,进行规范化栽培,才能发挥品种的增产潜力,实现夏玉米高产丰收。  1优

六项措施使大豆高产高效

优种良法相配套。项目区大豆在种植现有高产优质大豆品种的同时,采取引进、示范、推广相结合的方式,因地制宜地引进了冀豆12号、邯豆3号、冀黄13号、日本高油大豆等新优品种,使大豆项目区优种覆盖率达了100

六项措施做到 大豆高产高效

优种良法相配套。项目区大豆在种植现有高产优质大豆品种的同时,采取引进、示范、推广相结合的方式,因地制宜地引进了冀豆12号、邯豆3号、冀黄13号、日本高油大豆等新优品种,使大豆项目区优种覆盖率达了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