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菌核病的发病机理及防治

Posted 菌核

篇首语:真正有知识的人谦虚、谨慎;只有无知的人才冒昧、武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大豆菌核病的发病机理及防治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发病机理:
  大豆菌核病的发生主要与其发生时期、轮作方式、栽培方式、气候及品种抗性有关。现重点介绍一下其发病机理。菌核病以病菌的菌核在土中越冬,当春季豆田温、湿、光照条件合适时,菌核萌发产生多个子囊盘柄,在光照情况下子囊盘柄顶部膨大形成子囊盘,子囊成熟后,子囊孢子弹出浸染大豆生产衰弱的组织,如凋谢的花瓣,然后逐渐蔓延至其他部分。大豆生长至花期时田间冠层已形成,冠层内郁闭,气候潮湿,透光差,适于菌核萌发和子囊盘的发育。菌核的萌发时期从大豆盛花期开始,一直延续到鼓粒末期。子囊孢子往往先浸染已凋谢或脱落后掉在植株上的花瓣,营腐生生活,然后分泌酶使附近的寄主组织解体,再进一步扩展蔓延到寄主的其他部分。据调查研究,黑龙江省北部垦区大豆盛花期为7月10日~20日,子囊盘出现的高峰为7月20日至8月10日,菌核病盛发期为8月10日至20日。
  防治措施:
  1、品种选择:尽量选择株型收敛,通风透光好的品种。
  2、精选种子:播种前,将种子过筛以清除混杂于种间的菌核。
  3、深翻:发病严重的地块,实行秋季深翻,将土表的菌核埋入20cm以下的土层内,子囊盘柄在土中得不到光照,不能发育形成子囊盘,可减少浸染来源。
  4、轮作:黑龙江省大田作物中禾本科作物为菌核菌的非寄主作物,故与禾本科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
  5、排水与施肥:尽快排除田间积水,降低田间湿度,适量少施氮肥可减轻发病。
  6、铲趟:在菌核萌发期铲趟,能破坏子囊盘,较大程度地减轻发病。
  7、栽培密度:在雨水调合年份,尽量降低栽培密度,既不影响产量,又不利于发病。
  8、药剂防治:菌核发病初期,用40%纹库利可湿性粉剂800~1200倍液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叶面喷雾,隔7天补喷1次,在该致病真菌子囊盘萌发盛期,可用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有较好的控病效果。

相关参考

大豆的菌核发病原因及防治对策

1、症状  田间的植株上部叶片变褐枯死最先引人注意,病株的茎部继续发生褐色病斑,生白色棉絮状菌丝体及白色颗粒状物,后变黑色成为菌核。纵剖病株茎部,则见内有黑色圆柱形的菌核依次排列。病株枯死后呈灰白色,

大豆的菌核发病原因及防治对策

1、症状  田间的植株上部叶片变褐枯死最先引人注意,病株的茎部继续发生褐色病斑,生白色棉絮状菌丝体及白色颗粒状物,后变黑色成为菌核。纵剖病株茎部,则见内有黑色圆柱形的菌核依次排列。病株枯死后呈灰白色,

防治大豆菌核病

1、品种选择:尽量选择株型收敛,通风透光好的品种。  2、精选种子:播种前,将种子过筛以清除混杂于种间的菌核。  3、深翻:发病严重的地块,实行秋季深翻,将土表的菌核埋入20厘米以下的土层内,子囊盘柄

防治大豆菌核病

1、品种选择:尽量选择株型收敛,通风透光好的品种。  2、精选种子:播种前,将种子过筛以清除混杂于种间的菌核。  3、深翻:发病严重的地块,实行秋季深翻,将土表的菌核埋入20厘米以下的土层内,子囊盘柄

大豆菌核病发生与防治

大豆菌核病是大豆作物上常见病害,主要造成茎秆腐烂,病变部位苍白色,茎秆内中空并有黑色菌核,易折断。这两年,大豆菌核病有逐年加重发生趋势。  发生原因及特点:  1.田间菌核数量大大豆菌核病病菌属真菌,

大豆菌核病发生与防治

大豆菌核病是大豆作物上常见病害,主要造成茎秆腐烂,病变部位苍白色,茎秆内中空并有黑色菌核,易折断。这两年,大豆菌核病有逐年加重发生趋势。  发生原因及特点:  1.田间菌核数量大大豆菌核病病菌属真菌,

防治大豆三种主要病害

根腐病、菌核病、灰斑病是大豆三种主要病害,应及时采取措施防治。  根腐病:大豆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病初茎基部出现黑褐色病斑,并向上扩散至下部侧枝,病茎髓部变褐色,叶柄基部缢缩,叶片下垂。药剂防治可用种

防治大豆三种主要病害

根腐病、菌核病、灰斑病是大豆三种主要病害,应及时采取措施防治。  根腐病:大豆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病初茎基部出现黑褐色病斑,并向上扩散至下部侧枝,病茎髓部变褐色,叶柄基部缢缩,叶片下垂。药剂防治可用种

如何识别和防治大豆菌核病?

大豆菌核病被害状大豆菌核病,又称白腐病,主要发生在植株封垄以后,常在雨季盛发,病株茎部接近地面处或分枝处,产生不规则形的退绿或淡褐色斑块,之后常布满白色菌丝体,菌丝丛中形成大量黑色鼠粪状菌核,后期病部

如何识别和防治大豆菌核病?

大豆菌核病被害状大豆菌核病,又称白腐病,主要发生在植株封垄以后,常在雨季盛发,病株茎部接近地面处或分枝处,产生不规则形的退绿或淡褐色斑块,之后常布满白色菌丝体,菌丝丛中形成大量黑色鼠粪状菌核,后期病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