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灌棉花害虫发生规律及防治
Posted 成虫
篇首语:一卷旌收千骑虏,万全身出百重围。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滴灌棉花害虫发生规律及防治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随着滴灌棉花技术大面积应用,其灌溉方式发生了改善,它将水分、养分均匀持续地定时、定位地运送到棉花根系附近,棉花栽培配套技术随之改变,致使棉田害虫所处的生态环境,及其发生规律也随之发生相应变化。为此,很有必要摸清膜下滴灌条件下棉花害虫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措施,确保棉花持续均衡增产。
一、棉铃虫
1.发生程度
与历年相比,2005年中度偏重发生,其中第1、第2代中度偏重发生,第3代轻度发生,在新湖垦区还是首次。
2.发生原因
①与灌溉方式改变有关温、湿度是影响棉铃虫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棉花膜下滴灌与淹灌相比特点是:667平方米灌量减少,灌水周期缩短,灌水次数增加,渗水深度变浅,改变了棉田生态小气候。
适宜温度25~28摄氏度,相对湿度70%~80%,膜下滴灌能够始终保持棉田较为湿润状态,有利于老熟幼虫在棉田5厘米土壤中化蛹,田间一、二代化蛹调查表明,在干、支管附近,边行膜边土壤棉铃虫蛹多于棉田其它地方。
②与耕作制度有关据资料介绍,秋耕冬灌蛹的越冬死亡率60%以上;不耕不灌蛹的越冬死亡率仅为6%,相差10倍,土壤含水量30%,蛹的越冬死亡率可达70%~90%。
③与栽培管理有关在一定密度范围内提高667平方米保苗株数是达到高产的一个重要手段,但密而不匀,致使棉花管理上不一致,如水肥运筹、化调用量、打顶早晚等,田间郁蔽,生长过旺,为棉铃虫的发生提供很好的条件。
④与气候变暖有关近几年,秋冬季气温明显比历年偏高,春季温度回升快,开春期比历年偏早5~7天,初霜期比历年偏晚9天,比2004年偏晚13天,使棉铃虫的发生有了较大改变,越冬基数大,死亡率低,越冬代羽化始期提前。
⑤与防治方法有关秋冬灌面积逐年减少不足30%,造成越冬基数大,死亡率低,一些行之有效的农业防治技术得不到落实,如秋春季铲埂除蛹是消灭越冬代的最好防治措施,玉米诱集带只种不防。
⑥与田间虫情调查有关对棉田虫情调查重视不够,待发现棉田有虫才防已为时过晚。
⑦与地理环境有关越冬代成虫发生轻重与棉田四周所处环境有关,根据调查,2005年越冬代成虫发生偏重地块,一是靠近沙包的棉田,二是沙土地的棉田,三是棉田边有杨树林带而没冬灌的,四是去年棉铃虫危害重的棉田。
⑧与滴水出苗有关一般棉田播种于4月18日基本结束,滴水出苗在4月25日结束,在播种期间,春季风大,土壤跑墒快,土壤相对湿度小,蛹在7~8厘米土室中越冬,而8~10厘米土壤基本为干土层,滴水使土壤湿度增加,有利于蛹羽化提前。
3发生规律及危害特点。
①越冬代根据三场测报点频振诱杀灯观测,5月11日诱到棉铃虫雌虫,5月15日诱到棉铃虫雄虫,雌虫比雄虫晚3天,雄雌比为1∶2.4,羽化历期5月11~30日,历时21天,羽化盛期5月23~28日,历时6天。
②第1代卵:盛期5月25~30日,历时6天。幼虫:历期5月22日~6月15日,历时25天,前期主要危害棉花顶心、嫩叶为主,造成多头棉,后期以危害棉花蕾为主,造成内围蕾大量脱落。蛹:历期7月17~31日,历时15天。成虫:羽化历期6月7日~7月10日,历时34天,盛期6月18日~7月3日,历时16天,雄雌比为1∶1.3。
6.11~20日,每个连队摆放杨树枝10把和一盏杀虫灯观测成虫发生动态。
6.14日有70%连队诱到成虫,6月21日开始职工大量摆放杨树把,所有杀虫灯开灯诱杀,从6月22日~7月7日共摆放杨树技把177067把,平均每天诱11804头。
6月11日对棉田产卵情况进行挂牌观察,从卵至孵化1龄幼虫需2.5~3天,当时平均气温26.5摄氏度,最高33.4摄氏度。初步测定棉铃虫羽化后,成虫交配产卵需3~4天。
③第2代卵:盛期6月25日~7月4日,历时10天。
6.25日11时发现百株产卵量6~8粒。幼虫:历期6月28日~7月19日,历时22天,主要危害棉花花蕾,造成花蕾大量脱落,危害时间长,危害重。蛹:历期7月17~31日,历时15天。羽化需6~9天。成虫:羽化历期7月25日~8月17日,历时24天,盛期7月27日~8月7日,历时13天,雄雌比为1∶1.4。
④第3代卵:盛期7月28日~31日,历时4天。从7月24~31日在产卵盛期喷施Bt粉剂,对卵进行观察,7月26日产的8粒卵到7月29没有孵化,没有喷施Bt粉剂的棉田,7月27日早晨产的卵,7月28日上午孵化。幼虫:历期7月30日~8月22日,历时24天,田间调查对棉花危害甚微。成虫:羽化历期8月25日~9月11日,历时18天,盛期不明显,发生规律非常不整齐,从测报点观测,8月25日~9月11日和9月22~26日诱到27头雌虫,9月6~9日,9月24~26日,7天共诱10头雄虫,雄雌比1∶2.7。
4.防治技术
①加强田间虫情调查力度。在成虫羽化始期前每个连队进行杨树把和杀虫灯监测成虫羽化盛期(确定摆放杨树把时间),要特别注意卵的调查(确定生物防治时间),可采取定点调查和不定点调查相结合,定期调查和不定期调查相结合,形成一个以测报站为中心,以各连队为测报点的测报网络,为科学预防提供可靠依据。
②农业防治是棉铃虫防治中最经济、有效的措施。秋耕冬灌,要加大冬灌力度。早春全面开展铲埂除蛹,特别对发生重的棉田菜地、玉米地、林带不能留死角,压低越冬代虫口基数。早播早管,全面实现4月苗,使生育进程提前,现行中耕破坏蛹室,拔除田间杂草,特别是苘麻,对地边林带有沙枣树的做好化防。加强棉田各生育期管理,做到匀水、匀肥、匀苗。合理水肥调控,达到棉花长势均衡一致,防旺长、晚熟,做到及时早打顶整枝,同时在每代成虫羽化高峰期,均匀喷施磷酸二氢钾150~200克/667平方米,有利于驱避产卵,促使卵钙化,减少棉田着卵量,降低有效卵孵化率。
③诱杀防治。种好管好玉米诱杀带,采取大网格式种植,要做到与棉花同步播种滴水出苗,必须及时在产卵高峰期对玉米诱杀带进行化防。在成虫始期摆放杨树把和杀虫灯,摆放的数量要足,方法和位置要正确。
④生物防治。把握好防治时期,做到科学合理防治。在产卵盛期2~3天内均匀喷施Bt粉剂,避开强光,早晚使用,它可与其它杀虫剂混合用;在3龄幼虫之前用生物制剂防治。主要防治对象为第1代棉铃虫。
及时预报,查清虫情,有的放矢不盲目用药;化防第1代,百株卵量8~10粒或幼虫2头,第2代坚决不能化防;提高防治质量;喷药量要足,药液量不少于30千克/667平方米。调查防效,效果差的应及时补防。
⑤化学防治。禁止使用广谱性杀虫剂。
⑥人工捕捉幼虫和控蛹。
二、棉叶螨和棉蚜
1.红蜘蛛是常年害虫,做好预测预报,勤观察,点片发生治彻底,插好标记是关键。全程交替使用杀螨剂。
2.棉蚜是阶段性害虫,生物防治是关键,横扫地头、地边。
三、三种新型棉田害虫
1.截形叶螨,原来新湖垦区主要以土耳其斯坦叶螨为主,截形叶螨2005年在棉田中开始大量发生危害,其危害症状不明显,不易发现。
2.双斑萤叶甲,过去主要危害禾谷类作物,现已进入棉田危害棉花。成虫有群集性,属咀嚼式口器,主要取食棉叶,形成叶片孔和枯斑,影响棉花叶正常生长。
3.黄腹灯蛾,成虫前翅生黑色斑点,腹部背面黄色,老熟幼虫背面和腹面均为土黄色,背面有暗色纵带,幼虫主要分布在离沙包近的棉田四周的杂草丛中,棉花出苗时进入棉田危害,以幼虫群集在棉花子叶、真叶、顶心、幼茎啃食,造成缺苗断垄,选用久效磷等内吸性杀虫剂1000~1500倍液防治。
相关参考
从2002年起141团大面积推广棉花滴灌种植技术,单产逐年提高,经济效益显著。但近几年棉田有不同程度的早衰现象发生,造成棉花吐絮不畅,夹壳,僵瓣僵尖增多,品质降低。 一、早衰原因 1.连作年限长
从2002年起141团大面积推广棉花滴灌种植技术,单产逐年提高,经济效益显著。但近几年棉田有不同程度的早衰现象发生,造成棉花吐絮不畅,夹壳,僵瓣僵尖增多,品质降低。 一、早衰原因 1.连作年限长
棉花红蜘蛛是我国各棉区普遍发生,为害较重的一类害虫,棉花红蜘蛛主要在棉叶的背面吸食营养汁液,为害初时叶片正面出现较多白点,几天后叶柄处变红,重则落叶垮秆,状如火烧,造成大面积减产或绝收。 发生规律:
棉花红蜘蛛是我国各棉区普遍发生,为害较重的一类害虫,棉花红蜘蛛主要在棉叶的背面吸食营养汁液,为害初时叶片正面出现较多白点,几天后叶柄处变红,重则落叶垮秆,状如火烧,造成大面积减产或绝收。 发生规律:
棉盲蝽是棉花上的主要害虫,以成虫、若虫刺吸危害棉花顶尖、嫩叶、幼蕾、幼铃等,可造成棉苗顶芽焦枯变黑,形成多头棉或枝叶丛生疯长,棉叶破碎,幼蕾、铃脱落,对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影响很大。 发生规律成虫有趋
棉盲蝽是棉花上的主要害虫,以成虫、若虫刺吸危害棉花顶尖、嫩叶、幼蕾、幼铃等,可造成棉苗顶芽焦枯变黑,形成多头棉或枝叶丛生疯长,棉叶破碎,幼蕾、铃脱落,对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影响很大。 发生规律成虫有趋
棉花红蜘蛛,又叫棉叶螨,是危害棉花较重的一种害虫,主要在棉叶的背面吸食汁液。危害初期叶片正面出现较多白点,几天后叶柄处变红,重则叶片枯脱落,棉株枯死,状如火烧,造成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 发生规律苗
棉花红蜘蛛,又叫棉叶螨,是危害棉花较重的一种害虫,主要在棉叶的背面吸食汁液。危害初期叶片正面出现较多白点,几天后叶柄处变红,重则叶片枯脱落,棉株枯死,状如火烧,造成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 发生规律苗
石家庄市玉米常年种植面积为400多万亩,玉米病虫害常年发生总面积2000多万亩次。玉米田常发生的害虫主要有苗期害虫和玉米螟,主要病害有黑粉病、病毒病,不同年份个别品种发生褐斑病、大小斑病、弯孢菌叶斑病
石家庄市玉米常年种植面积为400多万亩,玉米病虫害常年发生总面积2000多万亩次。玉米田常发生的害虫主要有苗期害虫和玉米螟,主要病害有黑粉病、病毒病,不同年份个别品种发生褐斑病、大小斑病、弯孢菌叶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