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褐斑病

Posted 孢子

篇首语:守株待兔只能得一餐饱,主动出击方能丰衣足食。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棉花褐斑病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症状主要为害叶片。子叶染病初生针尖大小紫红色斑点,后扩大成褐色、边缘紫色、稍隆起的圆形至不规则形病斑,多个病斑融合在一起形居的大病斑,中间散生黑色小粒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病斑中心易破碎脱落穿孔,严重的叶片脱落。真叶染病病斑圆形,黄褐色,边缘紫红色。
  病原Phyl10stictagossypinaEll.etMart。称棉小叶点霉和P.malkoffiiBubak.称马尔科夫叶点霉,均属半知菌亚门真菌。两菌分生孢子器均埋生在叶片组织内。前者球形黄褐色,高93.8μm,直径85.7μm,顶端孔口直径18μm,深褐色。分生孢子卵圆形至椭圆形,两端各生1油滴,长4.8-7.9μm,宽2.4-3.8μm。马尔科夫叶点霉菌分生孢子椭圆形至短圆柱形,大小7.04-9.28×3.63-4.5(μm),也具2个油点。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两病原菌均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在病残体上越冬。翌年从分生孢子器中释放出大量分生孢子,通过风雨传播,湿度大的条件下孢子萌发。棉花第一真叶刚长出时,遇低温降雨,幼苗生长弱,易发病。
  防治方法参见棉花轮纹斑病。

相关参考

棉花褐斑病的发生及防治

分布和寄主植物各棉区都有地生,华东地区较普遍。只为害棉花。  症状主要为害棉苗,受害子叶呈现紫红色小斑点以后能互相愈合成不规则形病斑。病斑黄褐色,边缘紫红色,中间散生小黑点(分生孢子器);病斑容易破碎

棉花褐斑病的发生及防治

分布和寄主植物各棉区都有地生,华东地区较普遍。只为害棉花。  症状主要为害棉苗,受害子叶呈现紫红色小斑点以后能互相愈合成不规则形病斑。病斑黄褐色,边缘紫红色,中间散生小黑点(分生孢子器);病斑容易破碎

棉花角斑病咋防治

棉花角斑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棉花从子叶期到成株期均可发病。发病后首先在叶片背面产生深绿色小点,以后小点逐渐扩大,受叶脉限制形成多角形油渍状病斑。菌液潮湿时为黄褐色黏状物,干燥后呈白色干痂状。严重时可造

棉花角斑病咋防治

棉花角斑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棉花从子叶期到成株期均可发病。发病后首先在叶片背面产生深绿色小点,以后小点逐渐扩大,受叶脉限制形成多角形油渍状病斑。菌液潮湿时为黄褐色黏状物,干燥后呈白色干痂状。严重时可造

棉花角斑病的防治技术

棉花角斑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各棉区都有发生,受害棉株引起大量落蕾、落花、落铃、落叶、烂铃。  症状识别:此同主要侵害叶片,也能侵染青铃和茎秆。子叶受害后,病部出现水渍状的斑点,后期变为黑褐色;真叶发病

棉花角斑病的防治技术

棉花角斑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各棉区都有发生,受害棉株引起大量落蕾、落花、落铃、落叶、烂铃。  症状识别:此同主要侵害叶片,也能侵染青铃和茎秆。子叶受害后,病部出现水渍状的斑点,后期变为黑褐色;真叶发病

棉花角斑病的危害特点及防治措施是什么?

棉花角斑病在我国长江流域及新疆棉区发生较为严重,以初夏发病强度最大。  (1)危害特点  ①棉花发芽到吐絮期间均可发病,种芽、子叶、真叶、茎、苞叶和棉铃均可被侵染。  ②子叶发病初期为圆形或椭圆形油浸

棉花角斑病的危害特点及防治措施是什么?

棉花角斑病在我国长江流域及新疆棉区发生较为严重,以初夏发病强度最大。  (1)危害特点  ①棉花发芽到吐絮期间均可发病,种芽、子叶、真叶、茎、苞叶和棉铃均可被侵染。  ②子叶发病初期为圆形或椭圆形油浸

棉花角斑病

症状该病不仅为害棉苗,同时也为害成株的茎叶及发育中的棉铃。苗期染病子叶受害呈水渍状不规则形或圆形病斑,黑褐色,严重的子叶枯死脱落。真叶染病叶背先产生深绿色小点,后扩展成油渍状,叶片正面病斑多角形,有时

棉花角斑病

症状该病不仅为害棉苗,同时也为害成株的茎叶及发育中的棉铃。苗期染病子叶受害呈水渍状不规则形或圆形病斑,黑褐色,严重的子叶枯死脱落。真叶染病叶背先产生深绿色小点,后扩展成油渍状,叶片正面病斑多角形,有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