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黑穗病的发生
Posted 甘蔗
篇首语: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甘蔗黑穗病的发生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甘蔗黑穗病又称甘蔗鞭黑穗病、黑粉病、灰包病或公甘蔗,属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分蘖期,该病在我国各产蔗省区普遍发生。随着中国蔗区不断扩大,蔗田连年连作,甘蔗黑穗病日渐猖獗,高发病区黑穗病率达30%以上。发病后蔗株从梢头长出一条黑色鞭状物,随后叶片、节间变细,最终不能形成有效蔗茎而降低产量和品质。
1、症状。
该病最明显特征是病蔗梢头有一条向下内卷的黑色鞭状物,称为黑穗鞭,长几厘米至数10厘米不等。鞭中央是由薄壁组织或维管束组织构成的心柱,外围包着一层厚垣孢子。病鞭在形成初期,外包一层银白色薄膜,即甘蔗表皮。病株未抽出鞭状物前,叶片细长,叶色淡绿茎细小,节间长,后破裂散出大量黑粉,最后只剩下心柱。染病种蔗萌芽早,茎细小,叶细长,淡绿,分蘖增多,后分蘖上也长出黑穗鞭。
2、病原菌及传播途径。
病原物为甘蔗鞭黑粉菌,属担子菌亚门真菌。厚垣孢子近圆形呈棕或黑色,单胞具乳突,大小5~6微米,萌发长出长短不一的担子。担子3~4个细胞,每一细胞产生1至数个担孢子。担孢子透明,椭圆形。该菌有不同生理小种。病菌以冬孢子形成落在甘蔗芽、甘蔗宿根和土壤中越冬,这些带菌的种蔗、宿根和土壤成为次年发病的初次侵染源。病菌侵入蔗芽分生组织内,有一部分在当年刺激蔗芽长出侧芽产生黑穗鞭,鞭上散出的冬孢子,落在地面,随着雨水或灌溉传播,侵染甘蔗根头部的芽或晚抽出的分蘖,黑穗鞭上的冬孢子又会成为当年病害再次侵染的菌源。
3、发病条件。
厚垣孢子在干燥土壤中可存活数月至1年,冬春干旱有利于冬孢子的存活,而高温高湿则对病菌的萌发和侵入有利。因此,在长期干旱、高温的灌溉地区和冬春干旱、夏秋多雨的地区,甘蔗鞭黑穗病的发病率高,发病重。宿根蔗田比新植蔗田发病重;宿根年限越长,病害发生越重;梢头苗做种地较整株做种地发病轻;氮肥施用过多,会促使迟分蘖和侧芽生长,发病重。
相关参考
甘蔗黑穗病由真菌引起,是各国为害最严重、最棘手的病害,产量损失严重。病害典型症状:病株生长点受侵染后,梢头长出一条直或向下弯曲的黑色鞭状物,或者是黑鞭孕育与抽出期间的甘蔗叶片变狭长,色淡绿。感病品种黑
甘蔗黑穗病由真菌引起,是各国为害最严重、最棘手的病害,产量损失严重。病害典型症状:病株生长点受侵染后,梢头长出一条直或向下弯曲的黑色鞭状物,或者是黑鞭孕育与抽出期间的甘蔗叶片变狭长,色淡绿。感病品种黑
云南蔗区冬春干旱、夏秋气候炎热、雨量充沛,干旱有利于病菌在田间的积累,高湿有利于病菌的萌发和侵染。而大旱之后的多雨小气候,高温高湿,黑穗病、褐条病、黄点病、稍腐病、锈病等病害极易发生流行。因此,要积极
云南蔗区冬春干旱、夏秋气候炎热、雨量充沛,干旱有利于病菌在田间的积累,高湿有利于病菌的萌发和侵染。而大旱之后的多雨小气候,高温高湿,黑穗病、褐条病、黄点病、稍腐病、锈病等病害极易发生流行。因此,要积极
甘蔗黑穗病又名甘蔗鞭黑穗病,主要借助气流、雨水、灌溉水和昆虫传播。初侵染源主要是带病种蔗及带菌土壤。很多蔗农种植甘蔗时省去了对种蔗消毒这一重要步骤,或将病株拔除随手丢在田里,或作肥料或喂牛。这种做法并
甘蔗黑穗病又名甘蔗鞭黑穗病,主要借助气流、雨水、灌溉水和昆虫传播。初侵染源主要是带病种蔗及带菌土壤。很多蔗农种植甘蔗时省去了对种蔗消毒这一重要步骤,或将病株拔除随手丢在田里,或作肥料或喂牛。这种做法并
云南蔗区冬春干旱、夏秋气候炎热、雨量充沛,干旱有利于病菌在田间的积累,高湿有利于病菌的萌发和侵染。尤其大旱之后的多雨小气候,高温高湿,眼斑病、黑穗病、褐条病、稍腐病、锈病等病害极易发生流行。因此,要积
云南蔗区冬春干旱、夏秋气候炎热、雨量充沛,干旱有利于病菌在田间的积累,高湿有利于病菌的萌发和侵染。尤其大旱之后的多雨小气候,高温高湿,眼斑病、黑穗病、褐条病、稍腐病、锈病等病害极易发生流行。因此,要积
1.选种抗病品种。 2.种苗处理:2~3%石灰水浸种24小时;40%拌种双可湿性粉剂、40%拌种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10分钟,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3.选择无病或少病种苗在热水处理的基础上建立
1.选种抗病品种。 2.种苗处理:2~3%石灰水浸种24小时;40%拌种双可湿性粉剂、40%拌种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10分钟,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3.选择无病或少病种苗在热水处理的基础上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