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高茶叶栽培技术 高产优质茶叶栽培技术
Posted 树冠
篇首语:宁死不背理,宁贫不堕志。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优高茶叶栽培技术 高产优质茶叶栽培技术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选择良好的生态环境建园:红、黄泥土(PH4.5-5.5),土壤肥沃、日夜温差大、云雾多、生态环境优良者为首选,等高建园,水、电、路综合配套,开沟并重施基肥,科学定植。
2、选用优良品种:以无性系良种为佳。其中:适制扁形茶主推:春波绿、龙井43、乌牛早、黄观音、奇兰、梅占、黄奇等;螺形茶主推:春波绿、早春毫、元霄绿等;乌龙茶主推:铁观音、黄观音、黄茶、茶兰、春兰等;炒绿主推:早春毫、春波绿、元霄绿、福鼎大毫、福安大白等。
3、推广高产高效优质栽培技术
(1)种植高度:常规2500-4500株/亩,计划密植5000-7000株/亩,速成丰产6000-14000株/亩,视肥水管理和立地条件而定。
(2)树冠培育:采用定剪、轻剪、重剪、台割等方式。定剪目的在培育丰产树架,第一次定剪离地15―20cm,第2、3次分别提高15―20cm,树冠高度控制在70cm以内。
轻剪目的在调节芽数,单芽重、刺激树枝育芽能力,1-2次/年,剪平为度。
重剪是重新调节生长枝,恢复树冠芽数,1次/5年。
台割是更新复壮茶树,高度离地10cm左右。
应因树、因龄选择,结合合理采摘,培育和维持高产优质树冠。
(3)合理采摘
小树以养叶为主,促进叶面积指数迅速扩大,促进树冠早日形成,以“打顶留侧、留叶采摘”为主。
中树以“采高留低、采密留稀、采中留侧、留一真叶采摘”为原则,大树以“早发早采、迟发迟采、分批分级”采摘,春茶留1叶采,夏、秋茶留鱼叶采摘为宜。
(4)土壤管理
生产每百斤茶叶需消耗土壤纯氮10公斤以上,磷钾约2.5-3.5kg。因此亩产150-250kg茶,每年亩施纯氮50kg,磷钾各12.5-17.5kg,肥料以农家肥等有机肥为主,适当搭配尿素、复合肥,结合施肥每季应浅耕一次,秋冬封园后深翻中耕一次。
(5)病虫害防治
综合应用生物、农药防治措施,重点推广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标准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以应对我国即将启动的茶叶市场准入制度和国际贸易壁垒,提高茶叶市场竞争力。
(6)低温冻害与补救措施
防止:用茶丛覆盖保温减少水分蒸发,喷水结冻防霜、灌水、洗霜、熏烟等。
补救:
①增施早春肥,2月/下-上/3月,亩产150kg干茶。园亩施氮24-30kg。
②及时轻剪。
③喷叶面肥0.5-1%尿素或专用营养液。
④清沟排水。
⑤勤采、嫩采、分批抢采。
相关参考
综合运用农业技术,满足和控制茶树的生长发育,提供为获取高产优质茶叶所要求的一切栽培技术措施。茶叶高产优质的栽培技术,是在品种优良环境适宜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运用肥、水、剪、采、促、控相结合的措施,以调
综合运用农业技术,满足和控制茶树的生长发育,提供为获取高产优质茶叶所要求的一切栽培技术措施。茶叶高产优质的栽培技术,是在品种优良环境适宜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运用肥、水、剪、采、促、控相结合的措施,以调
一、什么是高山茶 通常把海拔600米以上地区所产茶叶通称为高山茶。高山茶以其品质优、无污染、低(甚至无)农药残留等特点,正日益深人人心,成为广大消费者的首选茶叶饮晶。 茶叶起源于我国云贵高原地带,
一、什么是高山茶 通常把海拔600米以上地区所产茶叶通称为高山茶。高山茶以其品质优、无污染、低(甚至无)农药残留等特点,正日益深人人心,成为广大消费者的首选茶叶饮晶。 茶叶起源于我国云贵高原地带,
该项技术适用于适度规模,茶农一般经营30亩,采用无性系良种,3年投产,4年盈利7~8年高产。采制一体化经营,实现亩产值2000~8000元。其主要技术要点为: (一)选地条件海拔高度1200米以下,
该项技术适用于适度规模,茶农一般经营30亩,采用无性系良种,3年投产,4年盈利7~8年高产。采制一体化经营,实现亩产值2000~8000元。其主要技术要点为: (一)选地条件海拔高度1200米以下,
茶叶是人们喜爱的一种饮料,但近年来由于一些地区环境恶化和大量使用化肥农药,致使局部茶区茶叶质量下降。目前,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食品符合我国加入WTO对农产品质量的要求,是增加茶农收入的一条有效途径。现将
茶叶是人们喜爱的一种饮料,但近年来由于一些地区环境恶化和大量使用化肥农药,致使局部茶区茶叶质量下降。目前,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食品符合我国加入WTO对农产品质量的要求,是增加茶农收入的一条有效途径。现将
套种模式南疆不同地区套种模式和作物种类较多,现推荐几种常见的较规范的也容易机械作业的套种模式,需要套种别的作物,可在此模式下根据当地条件灵活调整。 1.∶4∶4模式冬小麦2米预留1.8米。冬小麦幅宽
套种模式南疆不同地区套种模式和作物种类较多,现推荐几种常见的较规范的也容易机械作业的套种模式,需要套种别的作物,可在此模式下根据当地条件灵活调整。 1.∶4∶4模式冬小麦2米预留1.8米。冬小麦幅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