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良种繁育
Posted 茶树
篇首语:情况是在不断的变化,要使自己的思想适应新的情况,就得学习。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茶树良种繁育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短穗扦插是茶树良种无性繁育的方法之一,它具有能保持良种的特性,后代性状一致;插穗短、材料省、繁殖系数高,土地利用经济,成龄茶树枝条和幼龄茶树的修剪枝条均可利用;扦插后发根快,成活率高,根群发达,移栽成活率高等优点。目前正是茶树短穗扦插繁育的最佳时期,故而来谈谈短穗扦插的几个技术要点:
1、插穗的选择:作为插穗应选择生长旺盛,无病虫为害,品种纯正的半木质化的枝条为穗,其营养含量充分,半木质枝条又有利于发根,提高成活率。
2、苗圃地选择与整理苗圃地应选择在交通方便、地势平坦、有足够水源、排水方便的农田或水田。土质疏松、微酸。前期作物为烟草、麻类、蔬菜地不宜作为圃园。苗圃要求畦宽100-120cm,长15m左右,畦地高15-20cm,沟宽30-40cm,周围开排水沟深50-60cm。苗圃地一般施熟腐厩肥1000-1500公斤或饼肥100-150公斤,配过磷酸钙20公斤覆土,然后再在畦面上铺疏松红壤心土4-6cm。
3、剪穗与扦插插穗要当天剪当天插,剪取的穗长3-4cm,每个穗上应具有一个饱满腋芽和一片键全真叶,剪口平滑,斜口与叶向一致。扦插一般在8月底至10月中旬的每天上午10时前或下午阳光转弱时进行,按行距7-10cm将插穗斜插入土中,深度以露出叶柄为度,边插边将土压实,株宽以叶片不互相遮叠为宜,一般亩插穗15-20万枚左右,扦后立即充分浇水。
4、苗圃管理(1)搭棚遮荫:苗地搭棚遮荫,可避免日光强烈照射,降低风速,减少水分蒸发,提高成活率;棚高35-50cm,扦插后立即盖好荫棚(遮阳网),入冬后加盖塑料薄膜,防寒越冬。至来年5-6月份可以全部拆除荫棚。
(2)浇水和灌水:插穗至发根前,要勤浇水,晴天早、晚各一次,阴天1天浇一次,大雨后应注意排水。插穗发根后隔日或几天浇水一次,保持土壤湿润。
(3)除草、施肥:畦面上的杂草,及时用手工拔除,以免影响茶苗生长;苗圃地施肥以少量多次为宜,当插穗根长到5-6cm时,开始第一次施肥,以后每月一次,0.5%硫酸铵溶液或0.2%尿素,结合浇水施入。
(4)病虫防治:苗期常见的病虫有假眼小绿蝉、茶蚜、叶螨类及叶病。常用农药为80%敌敌畏、40%乐果、10%吡虫啉、98%巴丹、73%克螨特、苦参碱、70%甲基托布津、0.5-0.7半量式波尔多液、75%百菌清等。杀菌剂应在前次喷药后隔3-5天再喷一次。
相关参考
茶树良种繁育方式通常分为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种,可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采用。 (1)有性繁殖:是应用茶籽繁殖后代的方式,它的后代称为有性系。其优点是技术简单,茶籽贮运方便,苗期管理省工,繁殖数量大,
茶树良种繁育方式通常分为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种,可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采用。 (1)有性繁殖:是应用茶籽繁殖后代的方式,它的后代称为有性系。其优点是技术简单,茶籽贮运方便,苗期管理省工,繁殖数量大,
与种子繁殖的茶树品种相比,无性系茶树良种具有以下优点: ①高产:一般在同等环境条件和管理水平下,无性系茶树良种比一般品种增产10%以上。 ②优质:茶叶色、香、味、形的形成主要由茶树新梢的化学特性和
与种子繁殖的茶树品种相比,无性系茶树良种具有以下优点: ①高产:一般在同等环境条件和管理水平下,无性系茶树良种比一般品种增产10%以上。 ②优质:茶叶色、香、味、形的形成主要由茶树新梢的化学特性和
1.选用良种 种子(种苗)是茶树栽培的基本生产资料,任何一种栽培方式都是建立在一定时期的良种基础上的。自80年代以来,茶树栽培已全部采用密植矮化免耕方式,由于个体空间缩小,群体密度增大,更需要与之相适
1.选用良种 种子(种苗)是茶树栽培的基本生产资料,任何一种栽培方式都是建立在一定时期的良种基础上的。自80年代以来,茶树栽培已全部采用密植矮化免耕方式,由于个体空间缩小,群体密度增大,更需要与之相适
选育茶树优良品种的方法很多,主要有系统选种、杂交育种、人工引变育种、引种驯化等。 (1)系统选种:又叫单株选种。就是根据育种目标,在选种材料中选出优良单株,第一单株分别无性繁殖,并与标准种及原始群体
选育茶树优良品种的方法很多,主要有系统选种、杂交育种、人工引变育种、引种驯化等。 (1)系统选种:又叫单株选种。就是根据育种目标,在选种材料中选出优良单株,第一单株分别无性繁殖,并与标准种及原始群体
学名:C.sinensiscv.Fujian-shuixian 又名水吉水仙、武夷水仙。无性系。灌木型,中叶类,晚生种。 三倍体。 产地及分布:原产福建省建阳市水湖乡大湖村,已有一百多年栽培史。
学名:C.sinensiscv.Fujian-shuixian 又名水吉水仙、武夷水仙。无性系。灌木型,中叶类,晚生种。 三倍体。 产地及分布:原产福建省建阳市水湖乡大湖村,已有一百多年栽培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