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秋季茶树短穗扦插育苗技术
Posted 茶树
篇首语:学者有自立之志,当拔出流俗,不可泛泛与世浮沉。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夏秋季茶树短穗扦插育苗技术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苗圃制作
1.选地。要求没有种过烟叶、麻类和蔬菜的黄壤,亦可选用沙壤或红壤;土壤pH值4.5~5.5,0~15厘米土层有机质含量1.5%以下;要求浇水便利,并靠近水源的下方。
2.整地。先将土壤全面深耕25~30厘米,再将表面20厘米土壤重新精整若干遍,确保土碎地平。
3.作畦。夏季正东西向作畦,秋季偏东西向作畦。畦宽1.2米,高8~10厘米,畦沟宽30厘米,每畦长度15~20米。作畦完毕,用新黄土垫于畦的最上层,厚度8~10厘米,锄细耙平。
4.搭棚。在畦的两侧埋植上木桩,桩距7.4米~1.7米,桩高距畦面45~60厘米。用细棍横向把桩搭起来,便于在最上面放玉米秸遮荫。若用树枝等作遮荫料,棚架高改为40~45厘米,桩距不变。
二、扦插
1.插条准备。
(1)要求:长33厘米,茎粗0.3厘米以上,呈红棕色或半红棕色,木质化或半木质化,叶呈成熟叶状,腋芽萌动至1芽1叶初展,无严重病虫害。
(2)剪枝:在茶树上选好插条后开始剪枝。剪枝斜口均呈45°倾斜,与叶片倾斜同一方向,上剪口距最近芽基0.2~0.3厘米,剪下枝条有1叶和1个生长芽,长2.7~3.3厘米。
2.插条入土。插前2小时把苗圃淋透水,然后手拿插条呈45°倾斜插入土中,行距8~15厘米,株距1.4~7.6厘米,深度以插至叶柄基部为宜。每插1行后及时用手压紧,1畦插完后用疏松黄土填平揿沟,2~3畦插完后及时浇水并盖上玉米秸秆或树枝。
三、苗圃平时管理
1.遮荫。入土至初生根为第1阶段,遮光度80%~45%;初生根至1芽3叶为第2阶段,遮光度75%40%;1芽3叶至第2轮茶苗生长达1芽2叶时为第3阶段,遮光度50%~75%;第2轮茶苗85%以上已有1芽2叶后,选择阴天揭去遮荫物。
2.浇水。结合天气状况勤察慎浇,保持土壤相对含水量80%(第1阶段)和75%~80%(第2、3阶段)。
3.追肥。当茶苗第1轮生长停止后开始追肥,每隔10~15天,每667平方米用尿素4.5千克均匀撒于苗圃内,反复淋水,直至尿素完全溶化入土后停止浇水。
四、起苗定植
5月下旬至8月中下旬扦插的夏秋茶苗,起苗时间为次年的2月至3月中旬。起苗前必须先浇透水,做到少伤根叶、多带土,以提高定植成活率。若干天不能及时定植的,可用60%~70%的泥浆水盛于容器中,把茶苗根部放入泥浆中保湿即可。
相关参考
一、母树的选取与插枝的培养:选长势旺盛、良种性状齐一、无病虫园为母本园,再在母本园中选取母树,当选母树不采茶,留梢培养插穗,一般留春梢作夏插穗,留夏秋梢作秋冬插穗,剪插穗前13天左右打顶。 二、苗圃
一、母树的选取与插枝的培养:选长势旺盛、良种性状齐一、无病虫园为母本园,再在母本园中选取母树,当选母树不采茶,留梢培养插穗,一般留春梢作夏插穗,留夏秋梢作秋冬插穗,剪插穗前13天左右打顶。 二、苗圃
茶树营养袋短穗扦插育苗技术,是采用营养袋直接扦插短穗,培育植株的过程。这种无性繁殖的方法,能有效保持母本茶树的特征特性,后代性状一致,有利于培育壮苗,移栽不伤根系,有效提高成活率。但是,育苗技术要求高
茶树营养袋短穗扦插育苗技术,是采用营养袋直接扦插短穗,培育植株的过程。这种无性繁殖的方法,能有效保持母本茶树的特征特性,后代性状一致,有利于培育壮苗,移栽不伤根系,有效提高成活率。但是,育苗技术要求高
茶树无心土短穗扦插不仅比传统的铺心土短穗扦插要节约成本,而且扦插成活率可达85%,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一、苗辅地准备 (一)选择地块。苗圃地要靠近水源,土质疏松,地势平坦,便于排灌。 (二)规划
茶树无心土短穗扦插不仅比传统的铺心土短穗扦插要节约成本,而且扦插成活率可达85%,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一、苗辅地准备 (一)选择地块。苗圃地要靠近水源,土质疏松,地势平坦,便于排灌。 (二)规划
白茶育苗一般采用无性繁殖短穗扦插育苗技术,经试验表明,白茶采用茶籽育苗,其后代呈现性状变异,即没有春季阶段性返白的特性,采用短穗扦插育苗,能保持母本的特性,后代性状一致,繁殖系数高,成活率高。考虑到白
白茶育苗一般采用无性繁殖短穗扦插育苗技术,经试验表明,白茶采用茶籽育苗,其后代呈现性状变异,即没有春季阶段性返白的特性,采用短穗扦插育苗,能保持母本的特性,后代性状一致,繁殖系数高,成活率高。考虑到白
目前茶树无性繁殖主要采用畦面铺心土的短穗扦插方式。这种技术固然可以有效地减少繁育过程中的病害和草害,但因其工作量大,投入成本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茶树良种的繁育和推广。近年来,我们通过较大面积的试验,
目前茶树无性繁殖主要采用畦面铺心土的短穗扦插方式。这种技术固然可以有效地减少繁育过程中的病害和草害,但因其工作量大,投入成本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茶树良种的繁育和推广。近年来,我们通过较大面积的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