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茶生产特点及技术对策
Posted 茶树
篇首语:做一个俗人,要知世俗而不俗世,知世故而不世故。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春茶生产特点及技术对策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春季是茶树周年生长的开始,也是茶叶占全年产量比例大、品质好的关键季节。通常春茶产量占全年的40%~50%,产值超过全年的50%。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抓好春茶生产。
茶树经过冬季休眠,到春季树体积累的养分达到最高值,加之春季雨水充沛、气候温和、病虫为害少,这些构成了春茶高产、优质的条件。春茶从4月开始到5月中、下旬结束,只1个多月时间就要采下占全年50%的茶叶,时间紧、任务重,加之此时正值农忙季节,如果安排不当,容易使新梢养大变老,直接影响春茶品质。此时如果管理跟不上,致使茶树养分不足,会影响生长和下季茶叶产量。针对春茶生产特点,在技术管理上可采取如下措施。
1适时修剪、促进早发
适时、适度修剪能促进和调节新梢生长,维持茶树旺盛生长,促使采摘面整齐一致,提高采茶工效;但若修剪过深,将减少新梢萌发数量,造成减产。修剪过早,会引起茶芽冻害;过迟则推迟茶芽萌发。因此,春剪宜轻不宜重,剪去树冠3cm左右,将茶树蓬面细弱枯枝剪去,并在冰冻期结束后立即进行。对蓬面枝条参差不齐、发芽能力减弱、树势衰退、产量明显下降的茶树,则可进行深修剪10~15cm,使之更新复壮,培养宽阔而平整的采摘面。
2早施春肥、促进猛发
肥料是茶树生长的物质基础,高产茶树的营养生长十分旺盛。茶园中的基肥肥效缓慢,不能充分满足茶芽萌发生长的需要。为促使茶芽多发、猛发,在春茶萌发之前必须追施速效氮肥1次,以增加茶树的营养。追肥在3月中、下旬或更早些,每亩(667平方米)施尿素25~50kg。具体数量根据茶叶产量制定,通常标准是每生产100kg干茶,追施纯氮12.5kg。施肥前将茶园全面中耕锄草1次,然后沿树冠垂直位置开20cm左右深的沟,将肥料撒施其中,并立即覆土。
3及时开采、抑制“洪峰”
春季,当气温稳定在10摄氏度时,茶树各种营养芽便开始吸收水分和养料,不断膨大、萌发,由于萌发迅速、集中,多有“洪峰”出现。为了防止老茶,必须及时开园采摘。当茶树上有5%~8%的新梢达到采摘标准时就要开采,生产细嫩、名优茶;当茶树上有10%~15%的新梢达到采摘标准时就要开采,生产大宗红、绿茶。同时,在整个春茶的采摘过程中,必须严格做到分批勤采、先发先采、后发后采。这样可使春梢生长趋于平衡,抑制或缓和“洪峰”,有利于茶叶增产提质和调剂采茶用工。
相关参考
春茶提早开采、提早上市,从而提高春茶产量产值,是茶业增效茶农增收的关键,结合富阳市茶叶生产实际,春茶开采前主要抓好茶园施肥、茶树修剪、冻害预防、茶厂茶机维修等工作。 1、浅耕施肥。通过浅耕,可疏松土
春茶提早开采、提早上市,从而提高春茶产量产值,是茶业增效茶农增收的关键,结合富阳市茶叶生产实际,春茶开采前主要抓好茶园施肥、茶树修剪、冻害预防、茶厂茶机维修等工作。 1、浅耕施肥。通过浅耕,可疏松土
玉米生产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 一是种植密度不合理,主要表现是该密的不密,该稀的不稀,紧凑型玉米品种郑单958、浚单20,亩产600公斤以上,种植密度每亩应在4500—5000棵,而大多在4000—4
玉米生产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 一是种植密度不合理,主要表现是该密的不密,该稀的不稀,紧凑型玉米品种郑单958、浚单20,亩产600公斤以上,种植密度每亩应在4500—5000棵,而大多在4000—4
1、及时耕作 茶园经过持续的干旱少雨和人为踩踏,土壤已经板结,为了增加土壤的通透性,提高土温,及时蓄积水份,改善土壤结构,促进茶树根系活动,提早春茶生长萌发,因此要尽早进行茶园除草松土,一般宜在2月
1、及时耕作 茶园经过持续的干旱少雨和人为踩踏,土壤已经板结,为了增加土壤的通透性,提高土温,及时蓄积水份,改善土壤结构,促进茶树根系活动,提早春茶生长萌发,因此要尽早进行茶园除草松土,一般宜在2月
2012年12月29日 ,铁东区蔬菜特产办公室主任、技术指导员刘艳,带领本单位技术指导员曹玉芹、韩福生一行三人,到叶赫镇白木匠、英额卜、板昌等6个村,入户指导农民备耕生产。通过与示范户的交流,了解到城
2012年12月29日 ,铁东区蔬菜特产办公室主任、技术指导员刘艳,带领本单位技术指导员曹玉芹、韩福生一行三人,到叶赫镇白木匠、英额卜、板昌等6个村,入户指导农民备耕生产。通过与示范户的交流,了解到城
一、水稻机械化喷直播技术的特点和技术要求水稻机械化喷直播技术是一项利用普通机动弥雾喷粉机把水稻露白种子喷向大田,实现机械化直播的技术。早在1997年慈溪市农机总站的工程技术人员就提出了该项技术的基本思
一、水稻机械化喷直播技术的特点和技术要求水稻机械化喷直播技术是一项利用普通机动弥雾喷粉机把水稻露白种子喷向大田,实现机械化直播的技术。早在1997年慈溪市农机总站的工程技术人员就提出了该项技术的基本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