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冬前田管的措施

Posted 油菜

篇首语:要得惊人艺,须下苦功夫。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油菜冬前田管的措施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查苗补缺 当油菜移栽成活后应及时查苗补缺,减少缺窝缺株,确保苗齐、苗全、苗壮。
  及时追肥 早施、勤施苗肥。要充分利用冬前有效生长期,以追肥为主要手段,促进苗势升级。以施速效氮肥为主,对缺磷、钾的土壤,要补磷、补钾,以防缺素僵苗。
  一般在移栽成活后,及时追施第一次苗肥,以利促进冬前幼苗生长。
  重施腊肥 越冬前或越冬初期,在油菜行间增施土杂肥、圈肥、人粪尿、草木灰等肥料,可提高地温2摄氏度~3摄氏度,起到防寒保暖的效果,同时还可以起到冬肥春用的效果。因此,要施好腊肥。其施用时间应掌握在大冻之前,一般在冬至到小寒期间施用为佳。腊肥应以迟效的厩肥、泥肥、饼肥为主,配合施用一定量的草木灰、过磷酸钙等。
  中耕培土 对于稻茬和免耕移栽的油菜,由于整地质量差或没有翻耕,土壤比较板结,杂草发生也重,因此,苗期必须勤中耕,一般2~3次,以消灭杂草,疏松土壤,降低田间湿度,增加土壤温度,防止土壤板结,促进根部生长。中耕时应按“行间深、根旁浅”的原则进行,并注意培土和壅蔸,以便增强油菜抗寒防倒能力,促进根茎发生。此外,必须高标准开好“三沟”防渍害,及时灌水防干旱。
  巧防早薹 秋发栽培中,因播期较早,生长加快,冬前遇到较高的温度时,易出现早薹早花现象,使油菜抗寒力降低,易受冻害而造成减产。务必在培育壮苗早栽的基础上,加强田间管理。对年前出现早薹早花的油菜要及时摘薹,摘薹可解决油菜早薹早花,提高抗寒能力。
  防病治虫 冬前油菜的病虫害主要是“二虫一病”即:蚜虫、菜青虫、病毒病。防治方法是:蚜虫:亩用25%阿克泰2~4克、或25%快杀灵25毫升、或10%大功臣10~25克、或24%吡?抗20克对水常规喷雾。菜青虫:亩用1.5%蔬丹25克、或4.5%高保35~50克对水常规喷雾。病毒病:亩用病毒A100克对水40公斤均匀喷雾,重病田块隔七天再喷一次,连用二次,对病毒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关参考

2010年小麦、油菜冬至苗情及当前田管

2009年12月22日前后,市农技站科技人员对全市小麦、油菜冬至苗情进行了一次跑面定点调查。调查结果表明,由于今年小麦油菜生长前期播栽条件较好,小麦油菜长势均好于去年,具体表现在:  小麦:调查30个

2010年小麦、油菜冬至苗情及当前田管

2009年12月22日前后,市农技站科技人员对全市小麦、油菜冬至苗情进行了一次跑面定点调查。调查结果表明,由于今年小麦油菜生长前期播栽条件较好,小麦油菜长势均好于去年,具体表现在:  小麦:调查30个

油菜套种冬洋芋增产又增收

油菜套种冬洋芋,在亩产油菜籽180~200千克的同时。可亩产冬洋芋500千克左右。  一、冬洋芋的栽培措施  1.施足底肥。洋芋怕渍水,应在水稻收割后及时按3~4米开厢,理深沟40厘米以上。经翻挖碎土

油菜套种冬洋芋增产又增收

油菜套种冬洋芋,在亩产油菜籽180~200千克的同时。可亩产冬洋芋500千克左右。  一、冬洋芋的栽培措施  1.施足底肥。洋芋怕渍水,应在水稻收割后及时按3~4米开厢,理深沟40厘米以上。经翻挖碎土

迟播油菜冬前细管理

油菜迟播迟栽会使植株营养生长不良,降低产量。但是,只要做好冬前管理工作,迟播迟栽油菜同样可以获得高产。油菜冬前管理措施主要有:  早施苗肥迟播迟栽油菜生长慢,要早施苗肥促其生长。油菜移栽返青后要及时追

迟播油菜冬前细管理

油菜迟播迟栽会使植株营养生长不良,降低产量。但是,只要做好冬前管理工作,迟播迟栽油菜同样可以获得高产。油菜冬前管理措施主要有:  早施苗肥迟播迟栽油菜生长慢,要早施苗肥促其生长。油菜移栽返青后要及时追

邯郸县油菜冬前及越冬前管理意见

今年油菜大部分播种晚,苗龄小,根系少,为了确保油菜安全越冬,应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田间管理技术措施。  1、疏苗:对疙瘩苗要抓紧疏苗,以免苗挤苗,形成弱苗。疏苗时去小留大,以利培育壮苗。  2、中耕

邯郸县油菜冬前及越冬前管理意见

今年油菜大部分播种晚,苗龄小,根系少,为了确保油菜安全越冬,应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田间管理技术措施。  1、疏苗:对疙瘩苗要抓紧疏苗,以免苗挤苗,形成弱苗。疏苗时去小留大,以利培育壮苗。  2、中耕

促进油菜壮苗三措施

促进油菜早发壮苗的措施是,要在施足底肥、培育壮苗、及时移栽的基础上,重点采取以下措施促油菜冬前早发壮苗。  间苗定苗。要求早间苗,稀定苗。掌握的原则是间密留稀,去弱留壮,调整株间距离,保持均匀。  一

促进油菜壮苗三措施

促进油菜早发壮苗的措施是,要在施足底肥、培育壮苗、及时移栽的基础上,重点采取以下措施促油菜冬前早发壮苗。  间苗定苗。要求早间苗,稀定苗。掌握的原则是间密留稀,去弱留壮,调整株间距离,保持均匀。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