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油6号油菜开花结角不正常原因分析

Posted 油菜

篇首语:愿所行皆坦途,愿所求皆如愿。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扬油6号油菜开花结角不正常原因分析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39****1491手机5月29日发来短信:我是涟水红窑的。我在去年10月底分别移栽镇油5号和扬油6号油菜各1亩,现在镇油5号已能收获,而扬油6号三分之一的植株还在开花,而且有三分之一的花没有结角。请问是种子原因吗?
  因短信中表述的症状不够具体和明确,因而不能确切诊断。
  缺硼是油菜出现“花而不实”、结角不良和出现“二次开花”现象的常见原因。缺硼植株一般株高变矮,叶片变小,叶质变硬脆,叶色变浓;结角不良,阴角多,部分角局部变粗大、每角粒数少,似萝卜角;因结角和结实不良,植株体内养分过剩,开花期延长,迟迟不能收花,出现“二次开花”现象。不同油菜品种对缺硼的敏感性不一致。在相同土壤和相同栽培管理条件下,对缺硼敏感的品种症状表现会更明显一些。上述田块结角不良的扬油6号植株,如果叶片、角等部位有较明显的缺硼症状,可以认为结角不良是由缺硼引起的。
  油菜蕾期和开花期受冻害及病虫危害,也会引起结角、结实不良,继而因植株体内养分过剩,出现开花期拉长的现象。今年我省冬春季有多次冷空气南下,油菜受冻害普遍比较严重,特别是到3月下旬和4月上中旬仍有倒春寒来袭,对处于薹花期的油菜危害较大。扬油6号为早中熟品种,冬前生长较旺,返青后抽薹迅速,如果其花期偏早,受低温冻害的危害会更加严重一些。油菜薹花期受冻,常出现分段结角的现象,通常在低温期开花的不能结角,低温过后上部薹茎能正常结角;植株上的叶片生长基本正常,与缺硼植株有明显差别。
  今年小麦、油菜上蚜虫发生比较严重,蚜害重时油菜结角也会受到影响。蚜虫发生重,油菜病毒病也可能加重发生。发生病毒病的油菜植株会出现叶片、薹茎畸形,叶色褪绿、花叶,结角不良等症状,开花期也会拉长。
  6月2日,经电话回访,上述田块的扬油6号叶片小而色绿,结角不良,有很多像针一样的阴角,还有很多角基部变粗、尖端细,像萝卜角。据此判断,油菜出现结角不良和持续开花现象,很可能是缺硼引起的。

相关参考

优质高产甘蓝型油菜--扬油6号

一、品种介绍:扬油6号具有以下特点:huiche(1)高产稳产。扬油6号一般每亩产量可达200公斤左右,每亩具有300公斤以上的产量潜力。huiche(2)品质优。据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

优质高产甘蓝型油菜--扬油6号

一、品种介绍:扬油6号具有以下特点:huiche(1)高产稳产。扬油6号一般每亩产量可达200公斤左右,每亩具有300公斤以上的产量潜力。huiche(2)品质优。据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

甘蓝型双低油菜扬油6号

扬油6号是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最新育成的低芥酸、低硫苷油菜新品种,于2004年通过国家审定定名(品种审定号:国审油2004026)。在江苏、安徽、江西、浙江、上海等省市示范种植,普遍认定该品种

甘蓝型双低油菜扬油6号

扬油6号是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最新育成的低芥酸、低硫苷油菜新品种,于2004年通过国家审定定名(品种审定号:国审油2004026)。在江苏、安徽、江西、浙江、上海等省市示范种植,普遍认定该品种

扬油3号(油菜)

扬油3号系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用上海黄籽白菜与澳大利亚优质品种Jumbeck杂交选育而成的双低白菜型油菜新品种。该品种集早熟、高产、优质、多抗等优点为一体,是理想的白菜型油菜替代品种。  特征特性扬油

扬油3号(油菜)

扬油3号系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用上海黄籽白菜与澳大利亚优质品种Jumbeck杂交选育而成的双低白菜型油菜新品种。该品种集早熟、高产、优质、多抗等优点为一体,是理想的白菜型油菜替代品种。  特征特性扬油

双低油菜品种--扬油7号

1特征特性  ①产量高。  2.02~2004年在江苏省常规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单产2652kg/hm2,比对照苏油1号增产3.39%,其中2002~2003年度比对照增产9.87%,增产极显著。  

双低油菜品种--扬油7号

1特征特性  ①产量高。  2.02~2004年在江苏省常规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单产2652kg/hm2,比对照苏油1号增产3.39%,其中2002~2003年度比对照增产9.87%,增产极显著。  

双低油菜新品种――扬油7号

1特征特性  ①产量高。  2.02~2004年在江苏省常规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单产2652kg/hm2,比对照苏油1号增产3.39%,其中2002~2003年度比对照增产9.87%,增产极显著。  

双低油菜新品种――扬油7号

1特征特性  ①产量高。  2.02~2004年在江苏省常规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单产2652kg/hm2,比对照苏油1号增产3.39%,其中2002~2003年度比对照增产9.87%,增产极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