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叶斑病咋防治
Posted 花生
篇首语:学向勤中得,萤窗万卷书。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花生叶斑病咋防治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防治花生叶斑病的主要措施如下:
1、消灭病源菌。在花生收获后及时清除遗留田间的病菌残体,不要随意乱抛、乱堆。对有病菌残体的地块应及时翻耕,以加速病菌残体的分解,防止病菌再侵染花生。
2、选用抗病品种。较抗病的一般是生长直立、叶片厚、颜色深、花生粒大的品种或者是早熟品种,在发病较重的地块、可选用这些品种种植,如冀花2号、鲁花14等。
3、加强栽培管理。要适时播种、合理密植,施足底肥,及时追肥,促进花生健壮生长,提高抗病力。
4、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及时喷药防治可使病害减轻。比较好的药剂:80%的代森锰锌400倍液、70%的甲基托布津1000-1500倍液,50%的多菌灵1000-1500倍液。喷施药时要注意喷匀、喷透,每隔7-10天喷药1次,连喷2-3次,可基本控制该病的发生。
相关参考
1、防治病虫害。此期危害花生的主要病虫害有叶斑病、锈病、蛴螬、棉铃虫等,如不及时防治,极易造成叶片脱落、绿叶面积减少。 (1)防病。为了防治叶斑病、锈病,延长叶片功能期,可在发病后,根据病情选用多菌
1、防治病虫害。此期危害花生的主要病虫害有叶斑病、锈病、蛴螬、棉铃虫等,如不及时防治,极易造成叶片脱落、绿叶面积减少。 (1)防病。为了防治叶斑病、锈病,延长叶片功能期,可在发病后,根据病情选用多菌
棉花角斑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棉花从子叶期到成株期均可发病。发病后首先在叶片背面产生深绿色小点,以后小点逐渐扩大,受叶脉限制形成多角形油渍状病斑。菌液潮湿时为黄褐色黏状物,干燥后呈白色干痂状。严重时可造
棉花角斑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棉花从子叶期到成株期均可发病。发病后首先在叶片背面产生深绿色小点,以后小点逐渐扩大,受叶脉限制形成多角形油渍状病斑。菌液潮湿时为黄褐色黏状物,干燥后呈白色干痂状。严重时可造
田间地表和玉米秸垛内残留的病叶组织中的菌丝体及附着的分生孢子均可越冬,成为第二年的初侵染来源。玉米生长季节,越冬菌源产生孢子,随雨水或气流传播到玉米叶片上,适宜温、湿度条件下萌发入侵。病菌侵入后迅速扩
田间地表和玉米秸垛内残留的病叶组织中的菌丝体及附着的分生孢子均可越冬,成为第二年的初侵染来源。玉米生长季节,越冬菌源产生孢子,随雨水或气流传播到玉米叶片上,适宜温、湿度条件下萌发入侵。病菌侵入后迅速扩
防治花生叶斑病的主要措施如下: 1、消灭病源菌。在花生收获后及时清除遗留田间的病菌残体,不要随意乱抛、乱堆。对有病菌残体的地块应及时翻耕,以加速病菌残体的分解,防止病菌再侵染花生。 2、选用抗病品
防治花生叶斑病的主要措施如下: 1、消灭病源菌。在花生收获后及时清除遗留田间的病菌残体,不要随意乱抛、乱堆。对有病菌残体的地块应及时翻耕,以加速病菌残体的分解,防止病菌再侵染花生。 2、选用抗病品
花生叶斑病是由两种病菌引起的病害,即花生黑斑病和花生褐斑病,这两种病同属不同种。 花生褐斑病发生期较早,在初花期即出现;黑斑病则较迟,顺落针期才发生。因此,褐斑病在下部叶片较多,黑斑病多在上部叶片。
花生叶斑病是由两种病菌引起的病害,即花生黑斑病和花生褐斑病,这两种病同属不同种。 花生褐斑病发生期较早,在初花期即出现;黑斑病则较迟,顺落针期才发生。因此,褐斑病在下部叶片较多,黑斑病多在上部叶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