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白霉病
Posted 孢子
篇首语:生活就是这样,别人看结果,自己撑过程。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棉花白霉病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症状在各棉区棉花生长中后期发病。初在单个叶脉网间现直径3-4mm白斑,后变为不规则多角形,病斑在叶片正面为浅绿色至黄绿色,叶背对应处生出很多白霜状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严重时病叶干枯脱落。
病原RamulariaareolaAtk.称白斑柱隔孢或棉柱隔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梗无色,成束地从叶背气孔中伸出,多在基部分枝,顶端具齿状突起,具隔膜,大小23-70×4-6(μm);分生孢子长圆形,两端突然尖削,有1-3个隔膜,大小14-35×3.5-5.0(μm),无色。有性态为Mycosphaerellaareola(Atk.)Ehrl.etWolf称网孢球腔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很难见到。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以菌丝体在病残体上越冬。翌春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随气流传,引起初侵染。病部又产生分生孢子,不断地进行再侵染。气温25-30摄氏度、多雨高湿利于该病扩展和蔓延。
防治方法(1)采收后及时清除病残体,深埋或沤肥。huiche(2)种植抗病或耐病品种如BJA592、Acala1517RR等。huiche(3)发病初期开始喷洒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600-700倍液,隔7-10天1次。
相关参考
症状我国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棉区后期棉铃上时有发生,据观察主要发生在棉花疫病、炭疽病侵染过的棉铃上,棉铃表面长有灰绒状霉层,病情严重的造成棉铃干腐。 病因BotrytiscinereaPers.exF
症状我国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棉区后期棉铃上时有发生,据观察主要发生在棉花疫病、炭疽病侵染过的棉铃上,棉铃表面长有灰绒状霉层,病情严重的造成棉铃干腐。 病因BotrytiscinereaPers.exF
症状各棉区都有发生。主要为害棉铃。初在棉铃的裂缝、虫孔、伤口或裂口处产生水浸状黄褐色斑,接着产生黄绿色或黄褐色粉状物,填满铃缝处,造成棉铃不能正常开裂,连阴雨或湿度大时,长出黄褐色或黄绿色绒毛状霉,即
症状各棉区都有发生。主要为害棉铃。初在棉铃的裂缝、虫孔、伤口或裂口处产生水浸状黄褐色斑,接着产生黄绿色或黄褐色粉状物,填满铃缝处,造成棉铃不能正常开裂,连阴雨或湿度大时,长出黄褐色或黄绿色绒毛状霉,即
进入多雨的季节,有农民来询问棉铃上有黄尖,严重的会造成整个的烂铃,是咋回事?根据带来的棉铃看:棉花的铃已进入成铃期,上面的花已经干枯,干花上有灰色的霉层。摘下残花,绿色的棉铃的顶尖发黄,掰开棉铃,有的
进入多雨的季节,有农民来询问棉铃上有黄尖,严重的会造成整个的烂铃,是咋回事?根据带来的棉铃看:棉花的铃已进入成铃期,上面的花已经干枯,干花上有灰色的霉层。摘下残花,绿色的棉铃的顶尖发黄,掰开棉铃,有的
水霉病是一种常见真菌性疾病,表现症状在疾病早期,肉眼看不出异状,当肉眼能看出时,菌丝不仅在伤口侵入,且已向外长出外菌丝,似灰白色棉毛状,故俗称生毛,或白毛病。由于霉菌能分泌大量蛋白质分解酶,机体受刺激
水霉病是一种常见真菌性疾病,表现症状在疾病早期,肉眼看不出异状,当肉眼能看出时,菌丝不仅在伤口侵入,且已向外长出外菌丝,似灰白色棉毛状,故俗称生毛,或白毛病。由于霉菌能分泌大量蛋白质分解酶,机体受刺激
症状主要侵害叶片。初发病时在叶面产生浅绿色或黄色无明显边缘的斑驳,病斑扩展有时受叶脉限制。叶背面生白色霉怪,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图右)病原:RamulariaanomalaPeck称异形柱隔
症状主要侵害叶片。初发病时在叶面产生浅绿色或黄色无明显边缘的斑驳,病斑扩展有时受叶脉限制。叶背面生白色霉怪,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图右)病原:RamulariaanomalaPeck称异形柱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