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的防治
Posted 饲料
篇首语:丈夫欲遂平生志,一载寒窗一举汤。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的防治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近年来,由于养殖户盲目追求淡水鱼的产量,提高养殖密度以及颗粒饲料的大面积推广应用,鱼类细菌性败血症发生比较多。
症状与诊断患病早期,病鱼口腔、腹部、鳃盖、眼眶及鱼体两侧轻度充血。而后病情加重,眼眶周围充血,眼球突出,腹部膨大、红肿,解剖时可见肝、脾肿大,肠道充血、无食,鳃丝灰白,严重时鳃丝呈紫色,末端腐烂。
3.月份,病鱼多表现为头、口腔、鳃盖、眼眶等部位以及鱼体表两侧充血发炎。
5.份以后病鱼多表现为鳃盖下缘、鳍基和内脏充血发炎。
发病原因(1)放养密度高;(2)池塘水质差;(3)近亲繁殖,导致鱼种体质下降;(4)过多投喂商品饲料,天然饲料少导致鱼体内脂肪过多、抵抗力下降、死亡率增高;(5)养殖户缺乏防病意识,乱扔病死鱼导致天然水域病原体增多;(6)冬季拉网过程中,消毒工作不到位导致病原体入侵鱼体受伤部位发病。
预防措施食场周围定期消毒,发现病情及时处理。将病死鱼及时捞出深埋,定期用生石灰、漂白粉、二氧化氯全池泼洒消毒。及时开启增氧机、加注新水。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维生素C,提高鱼体抗病能力。控制投喂量,保持良好水质。
治疗措施(1)内服硫酸庆大霉素每100公斤鱼体重用5支,对治疗鲫鱼、鳊鱼出血病效果显著。
(2)锚头鱼蚤等寄生虫感染也会诱发此病,第一天杀灭鱼体外寄生虫;第二天使用水体消毒剂消毒,隔天再消毒1次;同时每公斤饲料中拌入2~2.5克恩诺沙星,连喂5~7天(投药前应停食1天);第六天左右全池用生石灰化浆泼洒1次调节水质。(建湖县恒济镇农业中心沈玉斌)
相关参考
此病为暴发性传染病,主要病原为气单胞菌、耶尔森菌等多种病原,并且还有新病原出现。流行季节一般是4--10月,流行高峰期是6--8月,是我国养鱼史上危害淡水鱼的种类最多、危害鱼的年龄范围最大、流行地域最
此病为暴发性传染病,主要病原为气单胞菌、耶尔森菌等多种病原,并且还有新病原出现。流行季节一般是4--10月,流行高峰期是6--8月,是我国养鱼史上危害淡水鱼的种类最多、危害鱼的年龄范围最大、流行地域最
淡水养殖鱼类的细菌性败血症是近年来在我国流行范围广、导致患病鱼类种类多、死亡率高、危害和损失大的养殖鱼类急性传染性疾病,也被称为淡水养殖鱼类暴发性鱼病。 1、病原及发病规律。 淡水养殖鱼类的细菌性
淡水养殖鱼类的细菌性败血症是近年来在我国流行范围广、导致患病鱼类种类多、死亡率高、危害和损失大的养殖鱼类急性传染性疾病,也被称为淡水养殖鱼类暴发性鱼病。 1、病原及发病规律。 淡水养殖鱼类的细菌性
淡水养殖鱼类的细菌性败血症是近年来在我国流行范围广、导致患病鱼类种类多、死亡率高、危害和损失大的养殖鱼类急性传染性疾病,也被称为淡水养殖鱼类暴发性鱼病。 1、病原及发病规律。 淡水养殖鱼类的细菌性
淡水养殖鱼类的细菌性败血症是近年来在我国流行范围广、导致患病鱼类种类多、死亡率高、危害和损失大的养殖鱼类急性传染性疾病,也被称为淡水养殖鱼类暴发性鱼病。 1、病原及发病规律。 淡水养殖鱼类的细菌性
淡水养殖鱼类的细菌性败血症是近年来在我国流行范围广、导致患病鱼类种类多、死亡率高、危害和损失大的养殖鱼类急性传染性疾病,也被称为淡水养殖鱼类暴发性鱼病。 1、病原及发病规律。 淡水养殖鱼类的细菌性
淡水养殖鱼类的细菌性败血症是近年来在我国流行范围广、导致患病鱼类种类多、死亡率高、危害和损失大的养殖鱼类急性传染性疾病,也被称为淡水养殖鱼类暴发性鱼病。 1、病原及发病规律。 淡水养殖鱼类的细菌性
花鲢、白鲢是淡水鱼养殖重要的混养品种,对提升池塘的综合养殖效益意义重大。在养殖过程中,花白鲢的细菌性败血症(俗称“出血病”)时常发生,有时治疗效果不明显,或反复发作,损失严重。防治方法有以下几方面供参
花鲢、白鲢是淡水鱼养殖重要的混养品种,对提升池塘的综合养殖效益意义重大。在养殖过程中,花白鲢的细菌性败血症(俗称“出血病”)时常发生,有时治疗效果不明显,或反复发作,损失严重。防治方法有以下几方面供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