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鱼小瓜虫病的防治

Posted

篇首语: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初春鱼小瓜虫病的防治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病原:多子小瓜虫。

  症状:当虫体大量寄生时,肉眼可见鱼体表、鳍条和鳃上布满白色点状囊胞,因此又称之为“白点病”。严重感染时,由于虫体侵入鱼 的皮肤和鳃的表皮组织,引起病灶部位的组织增生,并分泌大量粘液,形成一层白色的薄膜覆盖于病灶表面,同时鳍条病灶部位遭受破坏出现腐烂。

  危害对象及流行条件:国内各养殖地区此病均有发生。此虫对寄主没有严格的选择性,对当年鱼种危害最为严重。不论在何种饲养水域均能感染此病。

  防治:

  1、放养前每亩水面1米水深用50克“鱼虫灭2B”2000倍水溶解后全池泼洒。用“鱼康乐2号”以0.5%添加于饲料中,每15天投喂一次。苗种放养前用 “苗种浸泡剂”按1/5000的比例稀释后药浴3~5分钟。

  2、发病时用50克“鱼虫灭2B”2000倍水溶解后按每亩水面1米水深的用量全池均匀泼洒,隔2天再次使用一次。同时配合“鱼康乐2号”使用效果更佳。若病灶严重感染时,用“鱼康乐1号”以1.5%添加于饲料中,连续投喂3~5天。

相关参考

初春鱼小瓜虫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病原:多子小瓜虫。  症状:当虫体大量寄生时,肉眼可见鱼体表、鳍条和鳃上布满白色点状囊胞,因此又称之为“白点病”。严重感染时,由于虫体侵入鱼的皮肤和鳃的表皮组织,引起病灶部位的组织增生,并分泌大量粘液

初春鱼小瓜虫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病原:多子小瓜虫。  症状:当虫体大量寄生时,肉眼可见鱼体表、鳍条和鳃上布满白色点状囊胞,因此又称之为“白点病”。严重感染时,由于虫体侵入鱼的皮肤和鳃的表皮组织,引起病灶部位的组织增生,并分泌大量粘液

鱼小瓜虫病与打粉病的辨别与防治

鱼小瓜虫病又叫白点病,打粉病又叫白衣病。这两种病临床症状相似,病鱼体表黏液增多,皮肤和鳍上均出现小白点,在水温25℃左右流行,不易区别,常贻误治疗时机。病原体不一样小瓜虫病病原是小瓜虫,生活周期分为营

鱼小瓜虫病与打粉病的辨别与防治

鱼小瓜虫病又叫白点病,打粉病又叫白衣病。这两种病临床症状相似,病鱼体表黏液增多,皮肤和鳍上均出现小白点,在水温25℃左右流行,不易区别,常贻误治疗时机。病原体不一样小瓜虫病病原是小瓜虫,生活周期分为营

河南省源汇区鱼小瓜虫病与打粉病的辨别方法

鱼小瓜虫病又叫白点病,打粉病又叫白衣病。这两种病临床症状相似,病鱼体表黏液增多,皮肤和鳍上均出现小白点,在水温25℃左右流行,不易区别,常贻误治疗时机。病原体不一样小瓜虫病病原是小瓜虫,生活周期分为营

河南省源汇区鱼小瓜虫病与打粉病的辨别方法

鱼小瓜虫病又叫白点病,打粉病又叫白衣病。这两种病临床症状相似,病鱼体表黏液增多,皮肤和鳍上均出现小白点,在水温25℃左右流行,不易区别,常贻误治疗时机。病原体不一样小瓜虫病病原是小瓜虫,生活周期分为营

金鱼小瓜虫病的防治

小瓜虫病俗称白点病,是由原生动物小瓜虫寄生在鱼体引起的鱼病。小瓜虫病流行于初冬和春末,水温15—25℃时。是金鱼养殖中危害较严重的一种鱼病,此病在小面积鱼池和小族箱养殖时常常会恶性发作,能导致鱼类大批

金鱼小瓜虫病的防治

小瓜虫病俗称白点病,是由原生动物小瓜虫寄生在鱼体引起的鱼病。小瓜虫病流行于初冬和春末,水温15—25℃时。是金鱼养殖中危害较严重的一种鱼病,此病在小面积鱼池和小族箱养殖时常常会恶性发作,能导致鱼类大批

小瓜虫病的防治技术

小瓜虫的病原为多子小瓜虫,主要寄生在鱼类的皮肤、鳍、鳃、头、口腔及眼等部位,形成胞囊呈白色小点状,肉眼可见。严重时鱼体浑身可见小白点,故称白点病。它引起体表各组织充血,鱼类感染小瓜虫后不能摄食,加之细

小瓜虫病的防治技术

小瓜虫的病原为多子小瓜虫,主要寄生在鱼类的皮肤、鳍、鳃、头、口腔及眼等部位,形成胞囊呈白色小点状,肉眼可见。严重时鱼体浑身可见小白点,故称白点病。它引起体表各组织充血,鱼类感染小瓜虫后不能摄食,加之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