鳗鱼烂鳃病的防治
Posted 池水
篇首语:观书散遗帙,探古穷至妙。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鳗鱼烂鳃病的防治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夏秋季节我国南方水温多在20-30℃之间,且天气变化异常,气温、气压变化较大。而养鳗池受天气影响,水质变化波动较大,不易控制,这就导致了致病菌在水体的滋生和生长。在水温为15-30℃的范围内,水温越高,水质越差,鱼的密度越大,则越易暴发流行。
1.病原:致病菌主要有两种,一种为柱状嗜纤维菌,另一种为嗜纤维菌。带菌鱼是最主要的传染源,其次是被污染的水及塘泥。气温异常、水质不稳是诱发疾病的外因。
2.症状:病鱼体色发黑,尤其以头部为甚;游动缓慢,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迟钝,呼吸困难,食欲减退;病情严重时,离群独游水面,不吃食,对外界刺激失去反应。发病缓慢,病程较长者,鱼体消瘦。解剖病鱼,可见其鳃盖内表面的皮肤往往充血发炎,中间部分常糜烂。鳃上黏液增多,常带有污泥,鳃丝肿胀,鳃的某些部位因局部缺血而呈淡红色或灰白色;每天清晨,可看到呼吸困难的病鳗在池边离群独游,或靠岸边食台上,甚至有的爬上岸用皮肤呼吸。通常内脏器官外观正常。
3.预防方法
(1)使用益池宝全池泼洒,每亩1米水深用量为5-6千克。调节和改良水质。
(2)鱼种下塘前,用2%-4%的食盐水药浴5-20分钟。
4.治疗方法:因鱼体内外及池水中都有病原菌,所以既需要内服药,杀灭鱼体内的病原菌,又需要全池遍洒药物,以杀灭池水中及鱼体表的病原菌。
(1)外用药:
①漂白粉(含有效氯30%)先溶于水,滤掉残渣,然后全池遍洒,使池水呈1.1-1.3毫克/升的浓度;
②三氯异氰尿酸(含有效氯85%)全池遍洒,使池水呈0.5-0.6毫克/升浓度;
③全池遍洒五倍子(要先磨碎后用开水浸泡),使池水呈2-4毫克/升;
④大黄经20倍0.3%氨水浸泡提效后,连水带渣全池遍洒,浓度为2.4-3.8毫克/升。
(2)内服药:
每20千克饵料添加土霉素50-80克,连喂5-7天为一个疗程。
相关参考
一.烂鳃病的类形:细菌性烂鳃病、寄生虫烂鳃病、水生藻菌烂鳃病。二.病原:细菌性烂鳃病的菌株,菌体细长,粗细约为0.5um左右;两端钝圆,一般稍弯,有时半月圆形。体长工2—24um,有的长达37um,革
一.烂鳃病的类形:细菌性烂鳃病、寄生虫烂鳃病、水生藻菌烂鳃病。二.病原:细菌性烂鳃病的菌株,菌体细长,粗细约为0.5um左右;两端钝圆,一般稍弯,有时半月圆形。体长工2—24um,有的长达37um,革
患烂鳃病多由寄生虫寄生或细菌感染引起,故有寄生虫烂鳃病和细菌性烂鳃病两种。(1)寄生虫烂鳃病:其病原体是指环虫或车轮虫,它们交互感染,鳃部明显浮肿,鳃盖张开困难,严重时,鳃丝局部溃烂,以至鳃软骨外露,
患烂鳃病多由寄生虫寄生或细菌感染引起,故有寄生虫烂鳃病和细菌性烂鳃病两种。(1)寄生虫烂鳃病:其病原体是指环虫或车轮虫,它们交互感染,鳃部明显浮肿,鳃盖张开困难,严重时,鳃丝局部溃烂,以至鳃软骨外露,
鳗鱼烂鳃病分为细菌性烂鳃、寄生虫烂鳃和霉菌性烂鳃,但为害最为严重的主要是细菌性烂鳃和细菌、寄生虫混合感染的烂鳃,为害的规格大多数是中成鳗。土池使用药物往往容易破坏水质,导致病程长,损失大。 近年来,
鳗鱼烂鳃病分为细菌性烂鳃、寄生虫烂鳃和霉菌性烂鳃,但为害最为严重的主要是细菌性烂鳃和细菌、寄生虫混合感染的烂鳃,为害的规格大多数是中成鳗。土池使用药物往往容易破坏水质,导致病程长,损失大。 近年来,
1.病原及流行情况。 鱼烂鳃病是由粘球菌引起的疾病,是草鱼主要传染病之一。流行季节从每年3月开始,一直蔓延至10月,其中5~7月为流行高峰,对草鱼种危害最大,死亡率较高。该病发生的原因,往往由于鱼池
1.病原及流行情况。 鱼烂鳃病是由粘球菌引起的疾病,是草鱼主要传染病之一。流行季节从每年3月开始,一直蔓延至10月,其中5~7月为流行高峰,对草鱼种危害最大,死亡率较高。该病发生的原因,往往由于鱼池
目前对于鲤鱼急性烂鳃病的治疗还缺乏特效药物,因此应强调“防重于治”的理念,从改善和优化养殖水体环境、增强鱼体免疫力来预防此病发生。预防方面应在具体的生产过程中做到:放养前清除塘底过多的淤泥,合理确定养
目前对于鲤鱼急性烂鳃病的治疗还缺乏特效药物,因此应强调“防重于治”的理念,从改善和优化养殖水体环境、增强鱼体免疫力来预防此病发生。预防方面应在具体的生产过程中做到:放养前清除塘底过多的淤泥,合理确定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