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疾病:鱼传染性胰腺坏死病

Posted 胰腺

篇首语:没有风暴,船帆只不过是一块破布。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病毒性疾病:鱼传染性胰腺坏死病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病原]鱼传染性胰腺坏死病的病原为传染性胰腺坏死病毒(简写IPNV)。[症状及病理变化]病鱼表现为游动失调,常作垂直回转运动,一会儿沉入水底,一会儿又重复回转游动,直至死亡。

  一般从开始回转游动至死亡仅1~2小时。患病鱼体色发黑,眼球突出,腹部膨大,腹部及鳍基部充血,鳃呈淡红色,肛门处常拖有一条线状黏液便。剖解可见有乳白色或淡黄色腹水,腹水物通常在5%~10%的福尔马林中不凝固,这具有诊断价值;消化道内没有食物,黏膜变性、坏死;肝、脾、肾水肿并异常苍白,胰腺组织严重坏死。对胰脏组织进行超薄切片,可观察到在细胞的胞浆中有包涵体存在。

  [流行情况]鱼传染性胰腺坏死病最早发生在加拿大、美国,本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台湾、山西、山东、东北、甘肃等地,流行很广。主要危害美洲红点蛙、虹鳟、河鳟、克氏鲑、银大马哈鱼、大口玫瑰大麻哈鱼、湖红点鲑、大鳞大麻哈鱼等。是鱼类口岸第1类检疫对象。该病有急、慢性之分,急性型病鱼在几天内全部死亡;慢性型则每天持续少量死亡。被感染的14~70日龄鱼苗、鱼种,死亡率可达80%~100%。

  一般全长超过15厘米的鱼多数呈隐性经过。该病毒可通过病鱼的粪便、卵、精液及被污染的空气、水、物品而传播。

相关参考

病毒性疾病:鱼传染性造血组织坏死病

[病原]鱼传染性造血组织坏死病的病原为传染性造血组织坏死病毒(简写IHNV)。  [症状及病理变化]患病鱼开始表现为游动缓慢,顺流漂起,以后摇晃游动,继而浮起横转,往往在激烈游动后不久死亡。病鱼体色发

病毒性疾病:鱼传染性造血组织坏死病

[病原]鱼传染性造血组织坏死病的病原为传染性造血组织坏死病毒(简写IHNV)。  [症状及病理变化]患病鱼开始表现为游动缓慢,顺流漂起,以后摇晃游动,继而浮起横转,往往在激烈游动后不久死亡。病鱼体色发

常见鱼病的综合防治技术

一、病毒性疾病(一)主要病种:虾鳟等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胰脏坏死病、蟹抖抖病、鳗狂游病、鳗出血性张口病、鳜传染性肝肾坏死病、草鱼出血病、鲤痘疮病等。(二)综合防治:(1)放养前。干池清淤,彻底清塘,

常见鱼病的综合防治技术

一、病毒性疾病(一)主要病种:虾鳟等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胰脏坏死病、蟹抖抖病、鳗狂游病、鳗出血性张口病、鳜传染性肝肾坏死病、草鱼出血病、鲤痘疮病等。(二)综合防治:(1)放养前。干池清淤,彻底清塘,

海水神仙鱼的疾病防治

1、病毒性疾病  (1)传染性造血功能坏死病  病原:传染性造血功能坏死病毒。  症状;主要感染幼鱼,病鱼体发黑,鳃变白,肝脏偏白,病鱼拒食;无较好的治疗措施,预防有一定的效果。笔者曾对美国红鱼鱼种(

海水神仙鱼的疾病防治

1、病毒性疾病  (1)传染性造血功能坏死病  病原:传染性造血功能坏死病毒。  症状;主要感染幼鱼,病鱼体发黑,鳃变白,肝脏偏白,病鱼拒食;无较好的治疗措施,预防有一定的效果。笔者曾对美国红鱼鱼种(

鲑鳟鱼传染性造血组织坏死病

病原病原为传染性造血组织坏死病毒。  传播途径垂直传播:带病毒亲鱼的卵和精液,由卵传播几率更大;水平传播:水源受污染等。病毒主要经鳃和消化道入侵鱼体。  症状该病往往在鱼苗及幼鱼期引起突发性批量死亡,

鲑鳟鱼传染性造血组织坏死病

病原病原为传染性造血组织坏死病毒。  传播途径垂直传播:带病毒亲鱼的卵和精液,由卵传播几率更大;水平传播:水源受污染等。病毒主要经鳃和消化道入侵鱼体。  症状该病往往在鱼苗及幼鱼期引起突发性批量死亡,

鲑鳟鱼类常见疾病与预防

鲑鳟鱼类是世界性的主要养殖冷水鱼类,一般均采用较密集的集约化养殖方式养殖,因而各种鱼病容易流行,一般主要包括病毒性鱼病、细菌及真菌性鱼病、寄生虫性鱼病这几大类。  一、病毒性疾病1.传染性胰脏坏死病病

鲑鳟鱼类常见疾病咋预防

鲑鳟鱼类是世界性的主要养殖冷水鱼类,一般均采用较密集的集约化养殖方式养殖,因而各种鱼病容易流行,一般主要包括病毒性鱼病、细菌及真菌性鱼病、寄生虫性鱼病这几大类。  一、病毒性疾病1.传染性胰脏坏死病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