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常见的石斑鱼
Posted 石斑鱼
篇首语: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四种常见的石斑鱼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石斑鱼(EPinepHelussP.)属鲈形目,体长椭圆形稍侧扁。口大,具辅上颌骨,牙细尖,有的扩大成犬牙。体被小栉鳞,有时常埋于皮下。背鳍和臀鳍棘发达。尾鳍圆形或凹形。体色变异甚多,常呈褐色或红色,并具条纹和斑点,为暖水性的大中型海产鱼类。下面介绍常见的四种石斑鱼特征:
(1)点带石斑鱼吻短钝,背鳍8-11根棘,基底无黑斑,体侧有5条不明显横带,体侧及各鳍上分散着斑点。为热带中、下层鱼类,喜栖息于岩礁底质海区,为南海名贵鱼类。性凶猛,肉食为主,喜食鱼、虾、蟹,饥饿时自相残杀。可生活在盐度11-41‰水域,最适水温22-28℃,18℃以下食欲减退,15℃以下鱼体失去平衡。可进行网箱养殖。分布于我国东海、南海等海域。
(2)赤点石斑鱼背鳍Ⅺ,16条,背鳍基底具一黑斑,体棕褐色,头、体、奇鳍有许多橙黄色斑(浸制标本变白色)。暖温性中、下层鱼类。成鱼摄食鱼、虾、蟹。雌雄同体,雌性先成熟,大部分3龄性成熟,体长231-295毫米时,从雌性转变为雄性。大部分6龄鱼(个别为5龄鱼)体长340-400毫米,绝对生殖力为10万―25万粒,产卵期为5-9月,盛期为5-6月。肉鲜美,可供出口,是名贵鱼类,现已进行人工繁殖,是网箱及浅海养殖对象。分布于我国台湾,东海、南海,以及印度和日本。
(3)青石斑鱼体下部具若干橙红色斑点,体侧具6条深褐色垂直条纹,第3与第4带间隔最宽;仅尾鳍具斑点。暖水性中、下层鱼类。仔稚鱼摄食浮游生物,成鱼摄食鱼、虾、蟹。雌、雄同体,雌鱼先性成熟,体长250-400毫米时性逆转,雄鱼6龄(个别5龄)全部性成熟。绝对生殖力为8万―25万粒,产卵期为5月下旬至7月,20℃开始产卵,22-24℃盛期,产浮性卵。水温22-25℃,需23-30小时孵出仔鱼。肉味鲜美,为名贵鱼类,活鱼大量销往香港及澳门。为我国及东南亚浅海养殖对象,可以用网箱养殖。分布于我国台湾,东海、南海,以及日本。
(4)斜带石斑鱼身体延长,在头和身体的背部呈棕褐色,腹部底纹呈白色;无数橙褐色或是红褐色的小点分布于头、身体和鳍条的中部;身体上有5大不规则的、间断的、向腹部分叉的黑斑;第一个黑斑在前背鳍棘的下方,最后的黑斑在尾柄上;2个黑斑在中鳃盖,而另外的1-2个在次鳃盖和中鳃盖的边接处。当暴露于空气中时橙色的点变为褐色,而在防腐剂中则变得模糊。
斜带石斑鱼常栖息于大陆沿岸和大岛屿,但在河口、离岸100米深的水域中也可发现。主要的繁殖期在3月至6月。雌鱼全长25-30厘米时成熟(2或3年龄鱼),而性转化常发生于55-75厘米体长。生殖力在1尾35厘米的鱼估计为85万粒,而62厘米的鱼约为290万粒。
相关参考
石斑鱼(EpinepHelussp.)属鲈形目,体长椭圆形稍侧扁。口大,具辅上颌骨,牙细尖,有的扩大成犬牙。体被小栉鳞,有时常埋于皮下。背鳍和臀鳍棘发达。尾鳍圆形或凹形。体色变异甚多,常呈褐色或红色,
石斑鱼(EpinepHelussp.)属鲈形目,体长椭圆形稍侧扁。口大,具辅上颌骨,牙细尖,有的扩大成犬牙。体被小栉鳞,有时常埋于皮下。背鳍和臀鳍棘发达。尾鳍圆形或凹形。体色变异甚多,常呈褐色或红色,
1.浮上水面毙死病。此病多在孵化后十天内发生,特征是仔鱼浮在水面而死亡。据日本有关资料介绍,原因主要是育苗的光线发生剧变和充气过大引起。防治办法:保持环境光线相对稳定,微充气。2.神经坏死病毒病。病原
1.浮上水面毙死病。此病多在孵化后十天内发生,特征是仔鱼浮在水面而死亡。据日本有关资料介绍,原因主要是育苗的光线发生剧变和充气过大引起。防治办法:保持环境光线相对稳定,微充气。2.神经坏死病毒病。病原
钦州石斑鱼是钦州四大名贵海产之一。它的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当地售价100~120元/公斤,在国内外市场上久负盛名,供不应求,远销港澳、东南亚和日本等。 钦州沿海常见的品种有宝石石斑鱼、六带
钦州石斑鱼是钦州四大名贵海产之一。它的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当地售价100~120元/公斤,在国内外市场上久负盛名,供不应求,远销港澳、东南亚和日本等。 钦州沿海常见的品种有宝石石斑鱼、六带
石斑鱼(EpinepHlus)属鲈形目(Perciformes)、坤科(Serranidae)、石斑鱼亚科(EpinepHlinal)、石斑鱼属(EpinepHelsuBloch)。是沿海常见的暖水性
石斑鱼(EpinepHlus)属鲈形目(Perciformes)、坤科(Serranidae)、石斑鱼亚科(EpinepHlinal)、石斑鱼属(EpinepHelsuBloch)。是沿海常见的暖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