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鱼类养殖:生物环境因子
Posted 水体
篇首语:风流不在谈锋胜,袖手无言味最长。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淡水鱼类养殖:生物环境因子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生物环境因子与鱼类养殖有极为密切的关系。有些水生生物对鱼类的增殖有利,这表现在:第一,水生生物为鱼类提供饵料,如在浮游动物中,多种原生动物、轮虫和剑水蚤等可以作为鱼苗、鱼种和鳙鱼的适口饵料;在浮游植物中,金藻、硅藻和黄藻等可供鲢鱼滤食;各种底栖动物如螺、蚌、水生昆虫和水蚯蚓等可作为青鱼和鲤鱼的优质饵料。第二,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有利于改善水质,为鱼类提供氧气。值得注意的是在水体中,有些水生生物对鱼类的增殖有害。如池塘水体中微囊藻大量繁殖死亡后分解产生有毒物质,会使鱼类中毒死亡;池底青泥苔过多时会大量吸收养分使水质变瘦;卵甲藻寄生鱼体内引起“打粉病”等。浮游生物具有一定色泽。浮游生物的多少,影响水色和透明度。在温度适宜,水体越肥,水体中浮游生物数量越多,水体颜色越深,透明度越小。
一般来说,颜色呈油绿色或淡褐色,透明度在20~30厘米的水体较肥,适宜于养殖滤食性鱼类。如果水体透明度大于60厘米,则水体较瘦,适宜于养殖给食性鱼类。
相关参考
一、盈江县淡水池塘养殖鱼类疾病发生的病(原)因1、病原的侵害病原就是致病的生物,包括病毒、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和寄生原生动物、单殖吸虫、绦虫、线虫等寄生虫。2、非正常的环境因素养殖水域的温度、盐度、溶氧
一、盈江县淡水池塘养殖鱼类疾病发生的病(原)因1、病原的侵害病原就是致病的生物,包括病毒、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和寄生原生动物、单殖吸虫、绦虫、线虫等寄生虫。2、非正常的环境因素养殖水域的温度、盐度、溶氧
进入春季,随着气温和水温的不断上升,各种病原生物活动加强,容易使鱼类感染各种疾病,同时,鱼类经过越冬期,体质较弱,对致病因子抵抗力相对较差,容易感染各种疾病,引起池鱼大量死亡,给养殖者造成的损失较大,
进入春季,随着气温和水温的不断上升,各种病原生物活动加强,容易使鱼类感染各种疾病,同时,鱼类经过越冬期,体质较弱,对致病因子抵抗力相对较差,容易感染各种疾病,引起池鱼大量死亡,给养殖者造成的损失较大,
春季水温开始回升,各种能使鱼体致病的细菌、寄生虫开始大量繁衍,同时,鱼类经过越冬期,体质较弱,对致病因子抵抗力相对较差,容易感染各种疾病,引起池鱼大量死亡,给养殖者造成的损失较大,并严重影响存活个体后
春季水温开始回升,各种能使鱼体致病的细菌、寄生虫开始大量繁衍,同时,鱼类经过越冬期,体质较弱,对致病因子抵抗力相对较差,容易感染各种疾病,引起池鱼大量死亡,给养殖者造成的损失较大,并严重影响存活个体后
PH值(酸碱度)是渔塘水质的重要指标,直接影响鱼类的生理活动,还通过改变水体环境中其他理化及生物因子间接作用于鱼类。鱼类最适宜在pH值为7.8~8.5的中性或微碱性水体中生长,如果pH值低于6或高于1
PH值(酸碱度)是渔塘水质的重要指标,直接影响鱼类的生理活动,还通过改变水体环境中其他理化及生物因子间接作用于鱼类。鱼类最适宜在pH值为7.8~8.5的中性或微碱性水体中生长,如果pH值低于6或高于1
我国的淡水水产品,大约占水产品总产量的2/5以上,所占份额之高,为国外所罕见。这是由于我国的淡水水面广阔,淡水鱼种类繁多,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同时我国有悠久的养殖历史,以及在开发利用淡水龟类资源
PH值(酸碱度)是渔塘水质的重要指标,不仅直接影响鱼类的生理活动,而且还通过改变水体环境中其他理化及生物因子间接作用于鱼类。鱼类最适宜在pH值为7.8--8.5的中性或微碱性水体中生长,如果pH值低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