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颡鱼人工繁殖与培育方法
Posted 黄颡鱼
篇首语:发明是百分之一的聪明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黄颡鱼人工繁殖与培育方法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黄颡鱼的鱼种培育是指将黄颡鱼从1.5~2.5厘米培育至6~10厘米这一阶段。鱼种阶段的黄颡鱼相对鱼苗阶段来说,具有集群性强、适应能力强、食性与成鱼相似等特点。在实际生产中,黄颡鱼的养殖往往不经过鱼种培育这一阶段,而是从鱼苗阶段直接进入到成鱼养殖了阶段。如果不经过鱼种培育阶段,可以减少黄颡鱼养殖的环节,但是到成鱼收获季节时,有些个体达不到商品鱼的规格,会影响到养殖的经济效益。经过鱼种培育阶段后,黄颡鱼养成时,商品鱼个体大,规格整齐,经济效益较好。
一、培育鱼种方法黄颡鱼鱼种培育方法有池塘培育、流水培育和网箱培育等几种。较常采用的方法是池塘培育,对于流水培育和网箱培育黄颡鱼应视条件而定。(一)流水培育鱼种1、流水培育鱼种池的要求。在建流水池时首先要考虑水源、水质、水位落差、交通、电源、成本等因素,使集约化养殖的黄颡鱼鱼种能在适宜的生态条件下生长。在设计建造流水池时,总的原则是,流水池应保持一定的水体交换量,以达到池内有充足的溶氧;要保证鱼池各部位水体交换充分,没有死角和分层现象;为了减少鱼类能量的消耗,在保证溶氧的前提下,要尽量减少水流的冲击;流水池的进水、排水系统和排污设施布局要合理。流水池可以建造成长方形切角、椭圆形或圆形,面积以30~50平方米为宜,池深0.8~1米,0.5~0.7米,池底距排水口坡度为3°~5°。进水方式是全环抱小管进水,在池底处设35~40个直径为3~4厘米的进水水泥管孔,均匀地排在池壁上,设有一个总进水渠流入每个鱼池。流水池不要过大或过小,池子过大,虽然相对造价成本较低,利用率高,但水体交换慢,排污时间长,池水(尤其是底层)溶氧低,有死角和分层现象,影响鱼类生长;池子过小,面积利用率低,造价高,水体利用率差。流水池,无论哪种设计建造方式,都要以砖石浆砌,水泥灰浆抹面,池底、池壁要平整光滑,以免挂污,影响水质。排污方式在池底中心位置设排污暗渠和暗管,规格要根据池子的大小来确定,排污孔的直径、数量根据池水容积和排水速度而定,排污孔上盖拦鱼网,大池可设排污孔2~3个,小池可设1~2个,池外用阀门控制。
2、放养前的准备流水池使用前要修补好缺损,检查能否保水,进排水是否顺畅。用强氯精或漂白粉溶液泼洒消毒,冲洗完后再浸泡7天。流水池消毒并浸泡好后,就可以进水。进水时要有滤水设施,以防野杂鱼、敌害生物进入池内。进水深度为40~50厘米。鱼种放养前要进行试水。
3、鱼种放养鱼种流水池放养要求水质清新,溶氧在5毫克/升以上,各项指标符合“渔业水域水质标准”。鱼种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没有病害。放养密度为每立方米水体200~300尾。流水池水流充足,溶氧丰富,鱼种的放养密度可以相对大一些。
4、饲料流水池培育鱼种,其饵料来源全部靠人工投喂。
5、流水养殖黄颡鱼鱼种,最大特点是养殖密度大,所产生的排泄物和没有吃完的残饵量大,需要的溶氧含量高,因此,要经常清除粪便和残饵,要保持一定的水流交换量。(二)池塘培育鱼种根据此时黄颡鱼苗规格增大,摄食习性基本上与成鱼相似,集群体较强,摄食量增大,对生态环境适应性较为增强等特点,在培育过程中水温均较高的情况下,必须根据黄颡鱼的特点,抓住几个主要技术环节,才可获得成活率高,体质健壮的优质鱼种。其培育可在池塘、网箱中进行,但要注意池塘培育鱼种的面积不宜过大,否则不利于投喂及日常管理。
1、池塘条件及清理培育池面积一般1~2亩较为适宜,因为面积过大,易造成鱼种摄食不均,并给捕捞操作带来困难,池塘水深在1.5米左右,池底平整,排水口处约20%面积降低20厘米左右较为理想,淤泥少,保水性能较好,便于进、排水,周围环境安静,且稍微有些遮光物。在投放苗种前首先要进行池塘除野消毒,培育出浮游动物后进行放养鱼苗。
2、苗种放养放养2厘米左右的小规格夏花苗种,要求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无伤无病,游动敏捷,行动有力,并将鱼体进行严格药浴消毒。根据生产情况和池塘条件而确定苗种的放养密度,一般将鱼种饲养到越冬前后放养到成鱼池进行成鱼饲养的饲养密度较大,每亩放养量为8000~10000尾,如短期饲养到7月至8月份分池饲养商品鱼的每亩放养量为4000~6000尾。待鱼种长到8厘米时,即可进行分池,再放入成鱼池塘中饲养成鱼。
3、饲料及投喂在投放2厘米的苗种时池塘中浮游动物量可以基本上满足几天的需求量,在鱼种2~3厘米之间最好饲料是轮虫、桡足类、枝角类、摇蚊幼虫、水蚯蚓等活性饲料,随着个体的增大,池塘中天然饲料减少,必须要投喂人工混合饲料才能满足苗种的摄食需求。首先在池塘搭一个饵料台,其材料要用竹席、草席、彩条布等物,每亩池塘饵料台的面积约6~8平方米即可,最好将饵料台能升能降。将饵料台用竹桩固定的离池底约10~20厘米处,然后将饵料投喂在饵料台上。饵料配制方法有如下三种:(1)生产中较多的方法是将小杂鱼绞碎后掺拌部分鱼粉、蚕蛹粉、豆粉、麦麸、三等面粉等揉成团状饲料投喂,也可以将鱼绞碎成浆后用三等面粉粘合一下直接投喂。(2)将粉状原料混合均匀后加一定量的水揉成团状投喂。(3)人工配合成加工颗粒饲料,再经破碎成微型颗粒饲料投喂。后二种配合饵料的配制方法为:鱼粉23%、蚕蛹粉8%、肉骨粉8%、血粉8%、酵母粉6%、黄豆粉17%、标准面粉23%、植物油3%、维生素合剂1%、无机盐合剂1.5%、粘合剂1.5%。另外较多的养殖者采用小杂鱼绞成肉泥后直接投喂在池塘中。投喂量及次数,一般投喂量开始转化食性时为10%,在以后逐渐下降到占体重的5~6%,每天投喂2~4次,在3厘米长以前每天投喂3~4次,在身体全长5厘米前每天投喂2~3次,其后为每天投喂2次即可。黄颡鱼鱼种配合饲料的营养标准是:粗蛋白质40%~43%、脂肪8%~10%、碳水化合物18%~23%、纤维素3%~5%。
4、饲养日常管理在整个鱼种培育过程中,池塘日常管理是一项细致的、多方面的、经常性的工作,是提高鱼种成活率,使其达到大规格的关键。(1)每天投喂饲料要特别注意“四定”,即定时、定位、定量、定质。(2)每3~5天清整食场1次,每半个月用漂白粉(0.3~0.5千克)消毒1次。如投喂的是颗粒饲料,次数可适当减少。经常清除池边杂草和池中腐败污物,保持池塘环境卫生,防止有害昆虫、病菌的繁生。(3)每天清晨巡塘1次,观察水色和鱼的活动,特别是浮头情况,如浮头较严重,应及时加注新水。观察水质变化情况,掌握施肥、投饲的数量。下午应结合投饲或检查吃食情况巡视池塘,以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4)苗种培育期间,也是蝌蚪和各种有害水生昆虫繁衍的旺期,应随时捞出池塘中的蝌蚪,以免蝌蚪抢食鱼种的饲料。发现水蛇、水蜈蚣、水虿、龟鳖等敌害时,应及时处理。水鸟较多的地区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驱赶和杀灭。(5)适时注水,改善水质。池塘中每天投饲量大,排泄物多,池塘水极易过肥。因此,经常加水,可改善水质,预防缺氧泛池,促进鱼类生长。在饲养期间,一般10~15天加水1次。(6)鱼种培育阶段,是鱼病最易流行时期,在此段时期中要注意观察,并采用各种预防措施。黄颡鱼此时期最常见的病为出血性水肿病,除池塘用消毒剂消灭细菌,并在黄颡鱼的饵料中加添四环素每公斤饲料中加20克投喂,每天一次,连续3~5天。防治病害详见第七讲。(三)网箱培育鱼种网箱培育黄颡鱼鱼种,通常在江河、水库、湖泊等水体中进行。大水体中的水质清新、透明度较大、溶氧量充足,鱼种的生长速度较快。常用的网箱规格长5米,宽2米,高1米,一般用40目左右的网布加工而成,待鱼种长到3厘米以上时要更换网目为15~22目的网箱。
一般在网箱底部要设置一个饵料台,面积2~3平方米,并在网箱架上加一个遮盖物遮光。投喂的饵料同池塘饲养的饲料标准相同。
二、鱼种培育实例(一)黄颡鱼。山东枣庄市水产站周三武等于2001年培育黄颡鱼种获得较好的效果。他们于6月20日从江苏淡水研究所购买鱼苗,长途运输至目的地,经过4个多月的培育,共产黄颡鱼种309千克,平均亩产206千克,鱼种规格平均全长15.3厘米,体长12.3厘米,体高3.8厘米,体重56克,最大体重64克。大规格黄颡鱼种以30元/千克被人订购,平均亩产值6180元,亩成本3350元,亩利润2830元。投入产出比为1:
1.84。可抵同年鲤鱼种培育池的3倍。他们的作法是:
1、鱼苗的运输与放养(1)放养前的准备。鱼苗放养前10天,把试验池的老水抽入另一池子,用生石灰彻底清塘两天后把老水经40目筛绢过滤再抽回试验池,水深仅40厘米。鱼苗下池前30天,每亩施入鸡粪80千克。(2)鱼苗运输。
6.20日上午8:00开始装苗,当时水温25℃,预报最高气温32℃。为了保证运苗安全,采用了封闭降温运输。即尼龙袋装鱼充氧后,放入泡沫箱,每个箱内再放两个50毫米矿泉水塑料冰瓶,然后回盖用胶带封严封牢。经过1天的运输,到晚上8:00运抵试验池,袋内水湿未见升高。
2.尾鱼苗成活19200尾,运输成活率为96%。(3)放养。鱼苗运抵后,将尼龙袋先在28℃的池水中浸泡15分钟,然后用3%的食盐水消毒8分钟,之后慢慢放入池中。
2、人工饲料安排与投喂(1)饲料安排。前期饵料有鸡蛋黄、豆浆、鱼肉糜、干鱼虫等。中期饵料是高蛋白配合颗粒饵料(见表2-8),粗蛋白含量39.5%。表2-8中期配合颗粒饵料配方(粗蛋白39.5%)组成成鱼糠复合豆菜籽麸玉次矿物多种份粉虾氨基酸饼饼皮米粉盐维生素含量(%)30552015105820.2后期饵料是低蛋白配合颗粒饵料(见表2-9),粗蛋白含量33.5%。表2-9后期配合颗粒饵料配方(粗蛋白33.5%)组成成鱼糠复合豆菜籽麸玉次矿物多种份粉虾氨基酸饼饼皮米粉盐维生素含量(%)155525151581020.2(2)饵料变换。鱼苗下池第2天,池水透明度为30厘米,轮虫具有一定密度,之后再未施肥。饵料品种的变换分为三期:前期。从6月21日至8月12日,前1周以蛋黄为主,辅泼熟豆浆;第2、3周以熟豆浆为主,辅以鱼肉糜;之后以干鱼虫为主,辅以鱼肉糜;中期。从8月13日至9月6日,使用表1粗蛋白为39.5%的配合颗粒饵料。后期。
9.6日之后,使用表2粗蛋白为33.5%的配合颗粒饵料。(3)投喂技术。前期,采用全池泼洒。中期和后期在活饵台定点投喂,形成条件反射。
一般情况下日给饵3次,上午8:00,下午5:00,晚上9:00,给饵量依据鱼的吃食情况灵活掌握。
一般晚上一次明显较多。
3、水质管理。由于池水既老又浅,无水补充,池子40~60厘米的水深有一个月,直到7月下旬依靠降雨和地下水位回升,池水才达到90厘米。
8.是句一场大雨,又使池水达到120厘米,之后很快又下降至100厘米上下。在这种情况下,采取了以下措施:(1)泼洒生石灰,每亩用量13~15千克,共计8次。其中有3次调节pH值(6.5以下)。(2)泼洒“杀菌王”药片,共计用5个疗程。其中两个疗程是为了防治烂鳃病,3个疗程是为了改善水质。(3)喷水增氧。池中浅泥厚,为了使池水不致混浊,经常用水泵抽水再喷洒回池中,既改善水质又能增氧。(4)捕杀蝌蚪。由于春早时间长,周围的青蛙成群聚集鱼场,数量大大多于往年,几乎天天得捕杀蝌蚪。(5)投喂浮萍。每周撒喂一次,20~30千克,既是鱼种的喜食饵料,又可遮荫降温,还能起净化水质作用。(二)瓦氏黄颡鱼种的集约化培育。湖北万松良等通过三年的实践认为,集约化培育鱼种的特点是完全依靠人工投饲,放养密度大,育种率高,饲养管理较为方便。但因密度大,管理要特别精细,若有疏忽,易由病害或水质恶化造成批量死亡,或发生逃鱼事故。鱼种集约化培育的设施要求与上述鱼苗培育基本相同,但培育面积宜大一些。如流水泥池5~20平方米一口,网箱5~10平方米一口,网目稀至10~20目。也可仍用育苗水泥池和网箱培育鱼种。放养密度依据设施条件和放苗规格而定。
一般流水水泥池每立方水体放养1~1.5厘米鱼苗3000~4000尾,至3厘米时分稀至1500~2500尾,直至养成5厘米左右的鱼种。网箱中的密度稍小一些,1~1.5厘米的鱼苗每立方水体放养2000~3000尾,至2~2.5厘米时放养密度为1500~2000尾,至3.5厘米时放养密度为1000尾,直至养成5厘米左右的鱼种。鱼种投喂的饲料有3种:
一是红虫和水蚯蚓;二是绞碎的鱼浆;三是人工配合饲料。红虫和水蚯蚓适合鱼种阶段早期投喂,中期应投喂鱼浆,后期逐渐驯食人工配合饲料。配合饲料的推荐方如下:鱼粉36%,蚕蛹10%,肉骨粉9%,血粉8%,面粉30%,豆油2.5%,粘合剂1.5%,复合维生素1%,无机盐合剂1%。配合饲料有条件可制成微颗粒饲料,或者直接用水拌成团饼状投喂。也可将鱼浆与鱼粉、豆饼粉和面粉等粉状料拌合成团投喂。根据鱼种摄食情况,一天投喂3~4次,边吃边喂。让所有的鱼吃饱。瓦氏黄颡鱼苗种有集群摄食的习惯,很容易驯食。日常主要做好水质调控和溶氧管理工作。水泥池应保持昼夜微流水不断,并有气泵定时增氧,始终保持池水溶氧在5mg/1以上。每1~2天虹吸排污一次。网箱内也要定时清箱,清除粪便。根据鱼种生长情况,适时分池分箱,调整合适的鱼种密度。注意防病治病,发现症状,及时诊治。另外,在晴天日光较强的情况下,育种池和网箱上要有适当遮盖,以满足瓦氏黄颡鱼避光栖息的习性。在良好的集约化养殖条件下,约需25天培育,瓦氏黄颡鱼苗可长成5厘米以上的鱼种。【难点重点提示】1、本讲的难点在于黄颡鱼的人工繁殖和鱼苗培育中的关键环节上,繁苗过程中亲鱼培育、激素运用、水温控制是整个黄颡鱼人工繁殖的核心,读者务必倍加重视。同时注意黄颡鱼和瓦氏黄颡鱼苗种培育中的异同。
2、苗种培育是本讲的重点。读者通过学习应掌握黄颡鱼鱼苗培育中,根据其习性,必须设置一个过渡培育(亦称暂养)阶段,以保证鱼苗的成活率。同时还要掌握鱼种培育中的流水也、常规池、小网箱培育等不同方式的异同,以在生产中创造条件、营造环境、合理安排生产。
相关参考
黄颡鱼的鱼种培育是指将黄颡鱼从1.5~2.5厘米培育至6~10厘米这一阶段。鱼种阶段的黄颡鱼相对鱼苗阶段来说,具有集群性强、适应能力强、食性与成鱼相似等特点。在实际生产中,黄颡鱼的养殖往往不经过鱼种培
黄颡鱼的鱼种培育是指将黄颡鱼从1.5~2.5厘米培育至6~10厘米这一阶段。鱼种阶段的黄颡鱼相对鱼苗阶段来说,具有集群性强、适应能力强、食性与成鱼相似等特点。在实际生产中,黄颡鱼的养殖往往不经过鱼种培
供人工繁殖用亲鱼可以直接从江河、湖泊、水库、池塘等水体中捕捞选用,这是目前养殖单位进行黄颡鱼人工繁殖常用的方法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自己培育黄颡鱼亲鱼,然后从中选用。如果从江河、湖泊、外荡、水库、池塘中
供人工繁殖用亲鱼可以直接从江河、湖泊、水库、池塘等水体中捕捞选用,这是目前养殖单位进行黄颡鱼人工繁殖常用的方法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自己培育黄颡鱼亲鱼,然后从中选用。如果从江河、湖泊、外荡、水库、池塘中
亲鱼培育,是指在人工饲养管理条件下,使亲鱼的性腺成熟,或者使收集和留养的亲鱼,生长发育到性成熟的过程。在对黄颡鱼人工繁殖的过程中,只有亲鱼达到性成熟,再辅以一定的催产措施,才可能使亲鱼顺利产卵和出苗。
亲鱼培育,是指在人工饲养管理条件下,使亲鱼的性腺成熟,或者使收集和留养的亲鱼,生长发育到性成熟的过程。在对黄颡鱼人工繁殖的过程中,只有亲鱼达到性成熟,再辅以一定的催产措施,才可能使亲鱼顺利产卵和出苗。
一、亲鱼1.来源与选择可从江河、水库、湖泊中捕捞,也可在人工养殖的商品鱼中挑选。要求个体大,体质健壮,无病无伤,性腺发育良好。2.成熟年龄与体重年龄2~3龄,黄颡鱼体重150克以上,江黄颡鱼200克以
一、亲鱼1.来源与选择可从江河、水库、湖泊中捕捞,也可在人工养殖的商品鱼中挑选。要求个体大,体质健壮,无病无伤,性腺发育良好。2.成熟年龄与体重年龄2~3龄,黄颡鱼体重150克以上,江黄颡鱼200克以
瓦氏黄颡鱼又名江黄颡、硬角黄腊丁、郎丝江颡、嗄呀子等。主要分布于长江及其支流中,分类上隶属于鲶形目、鲶科、黄颡鱼属,是该属中个体最大的一个种。该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少肌间刺,备受广大养殖户
瓦氏黄颡鱼又名江黄颡、硬角黄腊丁、郎丝江颡、嗄呀子等。主要分布于长江及其支流中,分类上隶属于鲶形目、鲶科、黄颡鱼属,是该属中个体最大的一个种。该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少肌间刺,备受广大养殖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