鲑鳟鱼传染性造血组织坏死病

Posted 传染性

篇首语: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鲑鳟鱼传染性造血组织坏死病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病原病原为传染性造血组织坏死病毒。

  传播途径垂直传播:带病毒亲鱼的卵和精液,由卵传播几率更大;水平传播:水源受污染等。病毒主要经鳃和消化道入侵鱼体。

  症状该病往往在鱼苗及幼鱼期引起突发性批量死亡,一般感染后7天~14天发病。病鱼游动迟钝,旋转活动,有时沉底,体色变黑,腹部膨大,鳍基充血,肛门悬挂不透明、粘液状粪便,体侧肌肉呈“V”形出血。慢性病鱼眼球往往突出。

  流行及危害主要危害鲑科鱼类如虹鳟、大麻哈鱼、河鳟等鱼苗及当年鱼种,发病水温4℃~13℃,8℃~10℃时发病率最高,15℃以上停止发病,2月龄以下鱼苗在水温10℃时死亡率达100%,2月~6月龄鱼种死亡率大于50%,大于7月龄鱼种死亡率约为10%左右,近年发现7克~100克虹鳟也有发病案例。

  预防养殖设施及工具严格消毒;鱼卵用聚乙烯吡咯烷酮碘(含1%有效碘)50毫克/升浸洗15分钟,但当pH显碱性时可将浓度提高至60毫克/升,因为在碱性条件下聚乙烯吡咯烷酮碘效用降低;病鱼彻底销毁;鱼苗池设在孵化场最上游。

  治疗将病鱼池水温提高至17℃~20℃可控制病情严重恶化。另外患传染性造血组织坏死病病鱼肛门所拖粪便较传染性胰脏坏死病病鱼所拖粪便更粗、更长。

相关参考

鲑鳟鱼传染性胰脏坏死病

病原病原体为传染性胰脏坏死病病毒。  传播途径垂直传播:带病毒亲鱼的卵,精液;水平传播:病鱼的粪便、尿、分泌物将病毒带入水中,感染途径为鳃和口。  症状体重5克以上幼鱼多为慢性,死亡速度较慢,外观腹部

鲑鳟鱼传染性胰脏坏死病

病原病原体为传染性胰脏坏死病病毒。  传播途径垂直传播:带病毒亲鱼的卵,精液;水平传播:病鱼的粪便、尿、分泌物将病毒带入水中,感染途径为鳃和口。  症状体重5克以上幼鱼多为慢性,死亡速度较慢,外观腹部

鲑鳟鱼类常见疾病与预防

鲑鳟鱼类是世界性的主要养殖冷水鱼类,一般均采用较密集的集约化养殖方式养殖,因而各种鱼病容易流行,一般主要包括病毒性鱼病、细菌及真菌性鱼病、寄生虫性鱼病这几大类。  一、病毒性疾病1.传染性胰脏坏死病病

鲑鳟鱼类常见疾病咋预防

鲑鳟鱼类是世界性的主要养殖冷水鱼类,一般均采用较密集的集约化养殖方式养殖,因而各种鱼病容易流行,一般主要包括病毒性鱼病、细菌及真菌性鱼病、寄生虫性鱼病这几大类。  一、病毒性疾病1.传染性胰脏坏死病病

鲑鳟鱼类常见疾病与预防

鲑鳟鱼类是世界性的主要养殖冷水鱼类,一般均采用较密集的集约化养殖方式养殖,因而各种鱼病容易流行,一般主要包括病毒性鱼病、细菌及真菌性鱼病、寄生虫性鱼病这几大类。  一、病毒性疾病1.传染性胰脏坏死病病

鲑鳟鱼类常见疾病咋预防

鲑鳟鱼类是世界性的主要养殖冷水鱼类,一般均采用较密集的集约化养殖方式养殖,因而各种鱼病容易流行,一般主要包括病毒性鱼病、细菌及真菌性鱼病、寄生虫性鱼病这几大类。  一、病毒性疾病1.传染性胰脏坏死病病

病毒性疾病:鱼传染性造血组织坏死病

[病原]鱼传染性造血组织坏死病的病原为传染性造血组织坏死病毒(简写IHNV)。  [症状及病理变化]患病鱼开始表现为游动缓慢,顺流漂起,以后摇晃游动,继而浮起横转,往往在激烈游动后不久死亡。病鱼体色发

病毒性疾病:鱼传染性造血组织坏死病

[病原]鱼传染性造血组织坏死病的病原为传染性造血组织坏死病毒(简写IHNV)。  [症状及病理变化]患病鱼开始表现为游动缓慢,顺流漂起,以后摇晃游动,继而浮起横转,往往在激烈游动后不久死亡。病鱼体色发

鲑鳟鱼水霉病

水霉病该病是鲑鳟鱼类养殖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病  病原该病病原为藻菌纲内的水霉、绵霉、丝囊霉、腐霉等霉菌,它们都具有细长的菌丝,其菌丝的一端着生于鱼的皮肤组织里,吸取营养,另一端大部分伸出体表,形成灰白色

鲑鳟鱼水霉病

水霉病该病是鲑鳟鱼类养殖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病  病原该病病原为藻菌纲内的水霉、绵霉、丝囊霉、腐霉等霉菌,它们都具有细长的菌丝,其菌丝的一端着生于鱼的皮肤组织里,吸取营养,另一端大部分伸出体表,形成灰白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