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池塘养鱼鱼病预防策略
Posted 水体
篇首语: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浅谈池塘养鱼鱼病预防策略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鱼生活于水中,其发病不像陆生动物那样易于诊断,鱼病的治疗只能进行群体治疗。在生产中主要给药方式也仅限于全池泼洒和内服两种,内服治疗只能将药物加入饵料中,而患病的鱼又往往已停食,能进食的病鱼,往往体质较弱,抢食能力弱,很难吃到足够的饵料,使体内药物浓度很难达到治疗浓度。因此在日常养殖生产中鱼病预防工作就显得尤其重要。
一、清塘消毒不彻底及其处理策略一些养殖业主因池塘面积大,操作费工时,及片面追求养殖时间,而在鱼出塘后未晒塘,不清底泥,匆匆忙忙用漂白粉等药物消毒后就注水再次投放鱼种。底泥中含有大量的有害菌及孢子虫卵没有被杀灭,这就是鱼病尤其是孢子虫病普遍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底泥中大量未被分解的有机质给下一周期的养殖带来了隐患。处理对策:鱼出塘后,干塘清除过多的底泥(保留10厘米即可),日晒1~2个月。放养鱼种前20天左右,每亩用生石灰150千克全池均匀遍洒,并翻动底泥使生石灰与之混合,然后注水10厘米左右,使高浓度的生石灰溶液渗透到底泥里。几天后遍洒生石灰,使池水达150克/立方米,以杀灭孢子虫及孢子虫卵。
二、水质富营养化的处理策略有些地方的养殖业主仍然沿袭着传统的养殖方式,向池塘里投入大量的有机肥,甚至是未发酵的有机肥,这些有机肥在池塘里分解要消耗大量的氧气,又往往产生一些氨氮、亚硝酸盐、沼气等有害物质,并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变老,进而影响鱼类健康。在高密度池塘养鱼中,投入大量的饲料。鱼类的粪便主要是以氨氮形式排出,因此在池塘水体中(尤其是养殖中后期)含有足够的氮元素。在养殖生产中除养殖初期或水体特别清瘦时施用有机肥外,养殖过程中只要定期补充磷肥即可,一般每半月左右可施磷肥一次,每次每亩施过磷酸钙5千克左右。施磷肥时,一定要注意在晴天上午,将过磷酸钙溶解后全池泼洒。当池塘水体呈现深绿、墨绿、蓝绿等颜色时,就标志着水体过肥和老化,这时鲢鱼不喜食的蓝绿藻,如污泥颤藻、颗粒直链藻等占优势种群。在下风口水面上出现的翠绿色的“水华”是由水华微囊藻、铜绿微囊藻等形成的。这些藻类产氧能力低,死亡时又产生有毒物质,引起鱼中毒,当大量死亡时又造成“转水”,引发泛池等。对于过肥老化水体的处理方法是:上午在下风处1/3面积,泼洒硫酸铜1克/立方米(出现水华区域适当加大剂量),下午在下风口排水使水位下降10厘米,然后补水至原水位。第二天大剂量投入光合细菌、硝化细菌等复合有益菌,同时开动增氧机。有益菌的施入不仅使水体菌相变好,而且有益菌分解有机质为小球藻、裸藻、栅藻等小型藻类提供营养,使之大量繁殖,形成优势种群,从而改变了水体藻相,使水体变得“肥、嫩、活、爽”。
三、水产药物的使用渔药的发展落后于水产养殖的发展,这的确给鱼病治疗带来了困难。在养殖生产中一些养殖业主用药比较混乱,其主要表现在:
1.任意加大药物的使用剂量,直接造成鱼类中毒。
2.频繁换药,用一种药物不够一个疗程就认为无疗效,而匆匆换药。
3.低剂量长期、重复使用同一种药物,致使产生耐药菌株。
4.盲目用药,不能做到对症下药。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建议养殖业主应该做到:
1.选择正规、信誉度高的渔药厂家的药物,在购买药物时要认清其标注的主要成份,尽量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药物。在专业人员指导下使用。
2.治疗用药一般一个疗程为5~7天,预防用药不超过3天。
3.内服、外用的同类作用药物要不同种类交替使用,避免产生耐药菌株。
4.使用有益菌类来调节水质、预防疾病。大陆和台湾省学者的研究都表明养殖水体中较好的菌相导致较好的藻相,我们在生产中的结果与之一致。同时有益菌类分解底质中有机质,减少或避免了有害物质的产生,抑制了有害菌类的繁殖,起到了改善水质、促进鱼类生长、预防疾病的作用。使用有益菌类可在鱼种下塘时大剂量施入,3天后再用一次,以便使有益菌类在水体内迅速繁殖成为优势种群,以后每10~15天按正常量使用一次,使用时应注意防止水体缺氧,应选择晴好天气,必要时开动增氧机。
四、饲料的选择在生产中我们发现一些养殖业主片面追求高蛋白饲料,我们知道对于鲤科鱼类,其第一限制性氨基酸是赖氨酸。忽略了赖氨酸的需求量,往往造成部分蛋白质不能被吸收而排出体外,若用饲料原料来调整赖氨酸达到鱼类需求量,就必须提高饲料中蛋白的含量,从而有部分蛋白质不能被吸收排到水体。这不仅增加了水体中氮的含量,同时也增加了鱼类肝脏的负担,今年6月份流行的肝胆综合症,我们认为与饲料中不可利用的蛋白质较高及用药的不合理有着直接关系。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利用添加缓释赖氨酸来调节饲料中赖氨酸的含量不足。这既可使饲料在适当蛋白含量的水平满足鱼类对氨基酸的需求,又解决了添加合成赖氨酸与饲料蛋白质氨基酸吸收不同步的弊端。
五、死亡鱼的处理在我们走访养殖业主时经常发现已死亡的鱼漂浮在池塘内,或捞出后随意丢在岸上,或丢弃在河里,这不仅污染了水质,污染了水源,同时腐烂的死鱼又是病害菌的培养基,造成疾病传播。因此处理死鱼的最好办法是及时捞出挖坑深埋。
相关参考
区域养殖,均衡上市对于池塘同一种商品鱼,可以按照鱼种规格,分档至二三种规格,按照大小分类结果进行放养,强化养鱼放养模式,结合相应的养殖技术,在鱼类上市的时候,采用捕大留小的原则,并结合鱼塘实际存鱼量和
区域养殖,均衡上市对于池塘同一种商品鱼,可以按照鱼种规格,分档至二三种规格,按照大小分类结果进行放养,强化养鱼放养模式,结合相应的养殖技术,在鱼类上市的时候,采用捕大留小的原则,并结合鱼塘实际存鱼量和
池塘养鱼密度大、水质差,做好防病治病工作非常重要,一时疏忽,鱼病蔓延,导致大面积死亡,会给养鱼者带来重大经济损失。在鱼病的防治中,应以加强管理、积极预防为主,药物治疗为辅。在池塘养鱼中,预防疾病要注意
池塘养鱼密度大、水质差,做好防病治病工作非常重要,一时疏忽,鱼病蔓延,导致大面积死亡,会给养鱼者带来重大经济损失。在鱼病的防治中,应以加强管理、积极预防为主,药物治疗为辅。在池塘养鱼中,预防疾病要注意
鱼类生活在水中,平时看不见摸不着,它的生活和生长情况都是通过水体环境的变化反映出来的,各种养殖措施也都通过水环境而作用于鱼体。根据鱼类对各种环境的要求,人为地调节的控制池塘水质,是池塘养鱼日常管理中难
鱼类生活在水中,平时看不见摸不着,它的生活和生长情况都是通过水体环境的变化反映出来的,各种养殖措施也都通过水环境而作用于鱼体。根据鱼类对各种环境的要求,人为地调节的控制池塘水质,是池塘养鱼日常管理中难
1.投饲原则为了提高饲料的利用率,降低饲料系数,投喂饲料时必须坚持四定原则,即定时、定量、定质、定位。 2.投饲场所投喂颗粒饲料的精养池塘,投喂食场的选择很重要。食场应选择在池塘的下风头或偏下风头处
1.投饲原则为了提高饲料的利用率,降低饲料系数,投喂饲料时必须坚持四定原则,即定时、定量、定质、定位。 2.投饲场所投喂颗粒饲料的精养池塘,投喂食场的选择很重要。食场应选择在池塘的下风头或偏下风头处
一、改造池塘,从标准化养殖中要效益。把水面小的鱼塘经过拆埂并塘加以扩大。二、采取科学投喂技术,从降本节支中要效益。(1)开辟新饲料源,降低生产成本,利用多种优质低价饲料代替鱼粉;(2)发展节粮型渔业;
一、改造池塘,从标准化养殖中要效益。把水面小的鱼塘经过拆埂并塘加以扩大。二、采取科学投喂技术,从降本节支中要效益。(1)开辟新饲料源,降低生产成本,利用多种优质低价饲料代替鱼粉;(2)发展节粮型渔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