鲫鱼疖疮病防治方法

Posted 生石灰

篇首语:不怕路长,只怕志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鲫鱼疖疮病防治方法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鱼疖疮病由疖疮型点状气单胞菌引起。患病初期,鱼背部皮肤及组织发炎,随着病情发展,这些部位组织内出现脓疱,患部隆起红肿,用手摸有柔软浮肿的感觉。脓疱内部充满脓汁和细菌。脓疱周围皮肤和肌肉发炎充血,严重时肠也充血。鳍条裂开,鳍基部充血。此病无明显流行季节,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鲫鱼发生疖疮病后,可以采用外泼消毒药和内服抗菌药相结合的方法治疗。

  (1)外泼消毒药。每立方米水体用二氧化氯或二溴海因0.3~0.5克加水全池泼洒,连续3~5天;若病情严重,第一天剂量加倍。消毒杀菌药使用1个疗程后,隔2天,每亩水面用生石灰15~20公斤化浆全池泼洒,或每立方米水体用漂白粉2克加水全池泼洒。水质较肥时,每亩用浓缩戊二醛15~20毫升加水全池泼洒,连用3~5天;水质较瘦时,每立方米水体用强氯精(含三氯异氰脲酸40%~50%)0.3~0.5克加水全池泼洒,连用3~5天。

  (2)内服抗菌药。每100公斤鱼体重用复合维生素1~2克、诺氟沙星2~5克混合拌5~10公斤饲料投喂,每天2次,连用3~5天;或每100公斤鱼体重用三黄粉5~10克、磺胺嘧啶10~15克混合拌5~10公斤饲料投喂,每天2次,连用3~5天;或每100公斤鱼体重用大蒜素20~30克、磺胺二甲基异恶唑5~10克混合拌5~10公斤饲料投喂,每天2次,连用3~5天。

  预防鲫鱼发生疖疮病要做好以下两点:

  (1)做好清塘消毒工作。每亩用150~200公斤生石灰带水清塘或每亩用100~150公斤生石灰干法清塘。发生过鱼疖疮病的池塘,除做好消毒外,还必须曝晒10~15天。

  (2)投放的鱼种或成鱼尽可能缩短运输时间,减少机械损伤,杜绝带病、带伤的鱼种或成鱼下塘。鱼种或成鱼必须经过消毒,一般用20毫克/升高锰酸钾溶液浸泡20分钟,或用3%~5%食盐溶液浸泡15~20分钟后投放。

相关参考

鲫鱼疖疮病防治法

鱼疖疮病由疖疮型点状气单胞菌引起。患病初期,鱼背部皮肤及组织发炎,随着病情发展,这些部位组织内出现脓疱,患部隆起红肿,用手摸有柔软浮肿的感觉。脓疱内部充满脓汁和细菌。脓疱周围皮肤和肌肉发炎充血,严重时

鱼类疖疮病的防治

一、病原。本病病原体为疖疮型点状气单胞杆菌。  二、流行情况。该病主要发生在青鱼、草鱼、鲤鱼、鲫鱼等鱼中,无明显流行季节,一年四季都有。  一般水质污浊、养殖密度过大、水质较肥、鱼体受伤等条件下易发生

鱼类疖疮病的防治

一、病原。本病病原体为疖疮型点状气单胞杆菌。  二、流行情况。该病主要发生在青鱼、草鱼、鲤鱼、鲫鱼等鱼中,无明显流行季节,一年四季都有。  一般水质污浊、养殖密度过大、水质较肥、鱼体受伤等条件下易发生

传染性鱼疖疮病防治

(一)病原体由红菌引起。  (二)症状病鱼的鱼体肌肉组织出现脓疮,脓疮周围的皮肤和肌肉发炎、充血,用手摸有浮肿感觉。严重时肠道也充血,鳍基部充血,鳍条裂开,主要发生于2~3龄的青、草、鲤鱼。  (三)

传染性鱼疖疮病防治

(一)病原体由红菌引起。  (二)症状病鱼的鱼体肌肉组织出现脓疮,脓疮周围的皮肤和肌肉发炎、充血,用手摸有浮肿感觉。严重时肠道也充血,鳍基部充血,鳍条裂开,主要发生于2~3龄的青、草、鲤鱼。  (三)

鹦鹉鱼疖疮病的防治

(1)病原和传播途径:病原体为杆菌。传播途径:水蚤,病鱼或工具。热带鱼中有几种易染此病。如二年的虎皮、一年以上的小桃核、红桃核、蔓龙。这类鱼特别易因患此病而死亡。但发病率不算高。自然死亡率不高。  (

鹦鹉鱼疖疮病的防治

(1)病原和传播途径:病原体为杆菌。传播途径:水蚤,病鱼或工具。热带鱼中有几种易染此病。如二年的虎皮、一年以上的小桃核、红桃核、蔓龙。这类鱼特别易因患此病而死亡。但发病率不算高。自然死亡率不高。  (

传染性鱼疖疮病的防治

(一)病原体由红菌引起。  (二)症状病鱼的鱼体肌肉组织出现脓疮,脓疮周围的皮肤和肌肉发炎、充血,用手摸有浮肿感觉。严重时肠道也充血,鳍基部充血,鳍条裂开,主要发生于2~3龄的青、草、鲤鱼。  (三)

传染性鱼疖疮病的防治

(一)病原体由红菌引起。  (二)症状病鱼的鱼体肌肉组织出现脓疮,脓疮周围的皮肤和肌肉发炎、充血,用手摸有浮肿感觉。严重时肠道也充血,鳍基部充血,鳍条裂开,主要发生于2~3龄的青、草、鲤鱼。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