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烂鳃病的治疗

Posted 庆大霉素

篇首语:科学的自负比起无知的自负来还只能算是谦虚。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鱼烂鳃病的治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金鱼中最为常见的疾病,发病率高、传染快、死亡率高、治疗也比较困难。

  [发病原因]由细菌(黏球菌)引起的称为细菌性烂鳃。

  [症状]鳃丝呈粉红或苍白,继而组织破坏,黏液增多,带有污泥,严重时鳃盖骨的内表皮充血,中间部分的表皮亦被腐蚀成一个圆形或不规则的透明小窗。软骨外露,常离群独游,行动缓慢,体色变得暗黑,头部更甚。病鱼往往因呼吸受阻,窒息而死,死亡率较高。

  [发病季节]终年均可发生,但以春末夏初和夏末秋初(4―10月)为多见。

  [防治方法](1)利用黏细菌耐盐能力较差的弱点,在每5千克水中投放食盐50―100克,浴洗病鱼5―15分钟。(2)在每5千克水中溶呋喃西林或痢特灵片0.1―0,2克,将病鱼浴洗10―20分钟,或用映喃西林或痢特灵全池(缸)泼洒,浸洗数天,更换新水(用药比例为2毫克/升)。(3)可任意选用卡那霉素、庆大霉素、青霉素、链霉素、金霉素中的任何一种抗菌素溶于池(缸)中,用药量为每50千克水中投卡那霉素100万一150万单位;或庆大霉素16万单位;或青霉素80万一120万单位;或链霉素1克;或金霉素3―5克,还可用上述药液以注射器直接喷洗鳃片,效果也较显著。

相关参考

鱼烂鳃病的诊断及治疗

一、细菌性烂鳃病病原是鱼害黏球菌,习惯上称烂鳃病。该病主要为害草鱼和青鱼,水温15℃以上开始发生,15~30℃范围内水温越高越易暴发流行,致死时间也越短。症状:病鱼体色发黑,鳃盖中间部分常糜烂成一圆形

鱼烂鳃病的诊断及治疗

一、细菌性烂鳃病病原是鱼害黏球菌,习惯上称烂鳃病。该病主要为害草鱼和青鱼,水温15℃以上开始发生,15~30℃范围内水温越高越易暴发流行,致死时间也越短。症状:病鱼体色发黑,鳃盖中间部分常糜烂成一圆形

鱼烂鳃病的防治

1.病原及流行情况。  鱼烂鳃病是由粘球菌引起的疾病,是草鱼主要传染病之一。流行季节从每年3月开始,一直蔓延至10月,其中5~7月为流行高峰,对草鱼种危害最大,死亡率较高。该病发生的原因,往往由于鱼池

鱼烂鳃病的防治

1.病原及流行情况。  鱼烂鳃病是由粘球菌引起的疾病,是草鱼主要传染病之一。流行季节从每年3月开始,一直蔓延至10月,其中5~7月为流行高峰,对草鱼种危害最大,死亡率较高。该病发生的原因,往往由于鱼池

鹦鹉鱼烂鳃病的防治

(1)病原:病原体为粘球菌,传染途径主要是病鱼。从商店购买鱼易带此病。金鱼、热带鱼都易得此病,不易根治。常常并发肠炎,有时不出现任何症状鱼即死掉,只有撬开腮盖或解剖后,才能确诊此病。死亡率一般50%~

鹦鹉鱼烂鳃病的防治

(1)病原:病原体为粘球菌,传染途径主要是病鱼。从商店购买鱼易带此病。金鱼、热带鱼都易得此病,不易根治。常常并发肠炎,有时不出现任何症状鱼即死掉,只有撬开腮盖或解剖后,才能确诊此病。死亡率一般50%~

传染性鱼烂鳃病的防治

(一)病原体属于粘细菌目、粘球菌料、粘球菌属、鱼害粘球菌。柱状曲挠杆菌感染引起。  (二)症状病鱼身体青黑色,鳃丝尖端发白腐烂,软骨外露,鳃丝末端有许多粘液和污泥覆盖其上,严重者,鳃盖骨内、外表皮充血

传染性鱼烂鳃病的防治

(一)病原体属于粘细菌目、粘球菌料、粘球菌属、鱼害粘球菌。柱状曲挠杆菌感染引起。  (二)症状病鱼身体青黑色,鳃丝尖端发白腐烂,软骨外露,鳃丝末端有许多粘液和污泥覆盖其上,严重者,鳃盖骨内、外表皮充血

生姜治鱼烂鳃病

鱼烂腮病病原为黏球菌属的鱼害黏球菌,病鱼发病初期,鱼鳃腐烂发白,鳃上常附着污泥和粘液,严重时鱼鳃盖骨内表皮常常腐蚀一块,从外向里看去似一个透明的小窗。病鱼常上浮独游,行动缓慢,体色变黑,体形消瘦。该病

生姜治鱼烂鳃病

鱼烂腮病病原为黏球菌属的鱼害黏球菌,病鱼发病初期,鱼鳃腐烂发白,鳃上常附着污泥和粘液,严重时鱼鳃盖骨内表皮常常腐蚀一块,从外向里看去似一个透明的小窗。病鱼常上浮独游,行动缓慢,体色变黑,体形消瘦。该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