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鱼类的小瓜虫病防治
Posted 体表
篇首语:欠伸展肢体,吟咏心自愉。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几种鱼类的小瓜虫病防治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淡水白鲳
冬季,当水温在15℃-20℃之间时,淡水白鲳幼鱼易患小瓜虫病,病鱼体表出现大量黏液,严重感染时,在水中呈白云状。防治:鱼种进池前,镜检鱼的体表及鳃,发现有小瓜虫时,用5%的食盐水浸泡3分钟-5分钟。
越冬鱼苗
越冬鱼苗大多数在入冬初期易患细菌性烂鳃病,开春前患寄生虫引起的鱼病,水温15℃-25℃时患小瓜虫病或擦伤鱼体后患的水霉病等。
1.预防措施:①小心操作,尽量减少鱼体受伤。②鱼苗过数、转塘时用0.5%-0.6%的食盐水浸洗鱼苗10分钟-15分钟或每立方水用0.1克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洗鱼体5分钟-10分钟,然后再放入池塘。③每隔20天-30天,用生石灰全池泼洒一次,用量为每亩均1米深用15公斤-20公斤,兑水全池泼洒。④用茶麸(整块、不宜打碎)每亩水面,深均1米用7公斤-8公斤,置于池塘四角和中间,让其慢慢溶解,起消毒和调节水质的作用。
2.小瓜虫病:流行于水温15℃-25℃时,病状:病鱼游泳迟钝,浮于水面,有时集群绕池,检查病鱼鱼体,鳍条、鳃部有许多小白点。此时,每亩水面均1米可用半斤干辣椒和2两干姜片,用4斤清水煮沸后熬半小时,然后连渣带汁全池泼洒,连续2天,每天一次,可达到预期的效果。
草鱼
患病鱼体色发黑,消瘦,浮于水面或游动迟缓,多数病鱼体表有一层白色黏膜覆盖,鳍条缺损。取样送实验室检查,病鱼体表、鳍条和鳃布满白色点状包囊,少数病鱼眼角膜上也有小白点,用小镊子取下包囊放在玻片上进行显微镜观察,虫体呈圆形或球形,可任意变形和不断转动,当游动较慢时容易看到虫体有一个马蹄形的核,可看到10-20多个虫体,甚至更多,根据寄生虫的特点即可判断为小瓜虫病。
治疗方法:全池泼洒复合亚氯酸钠粉(商品名:鱼菌清2号)进行水体水体消
毒,用药量:每亩平均水深1米用绿袋和白袋药各一包分别溶水,然后将两种药液混匀,放置8分钟-10分钟后加水30千克全池泼洒。待泼洒3个小时后,再用青蒿末和杀虫王混合泼洒,每亩平均水深1米用青蒿末150克和杀虫王30毫米。用药后虫体基本脱落,如要加强效果,隔天再用一次。
相关参考
1.病原:小瓜虫。 2.症状:①小瓜虫寄生处形成l毫米以下的小白点。②严重时,躯干、头、鳍、鳃、口腔等处布满小白点,分泌有大量粘液,表皮糜烂,最后病鱼呼吸困难而死。 3.流行情况:小瓜虫寄生在淡水
1.病原:小瓜虫。 2.症状:①小瓜虫寄生处形成l毫米以下的小白点。②严重时,躯干、头、鳍、鳃、口腔等处布满小白点,分泌有大量粘液,表皮糜烂,最后病鱼呼吸困难而死。 3.流行情况:小瓜虫寄生在淡水
1.病原:小瓜虫。 2.症状:①小瓜虫寄生处形成l毫米以下的小白点。②严重时,躯干、头、鳍、鳃、口腔等处布满小白点,分泌有大量粘液,表皮糜烂,最后病鱼呼吸困难而死。 3.流行情况:小瓜虫寄生在淡水
1.病原:小瓜虫。 2.症状:①小瓜虫寄生处形成l毫米以下的小白点。②严重时,躯干、头、鳍、鳃、口腔等处布满小白点,分泌有大量粘液,表皮糜烂,最后病鱼呼吸困难而死。 3.流行情况:小瓜虫寄生在淡水
小瓜虫病又叫白点病,由多子小瓜虫寄生于各种淡水鱼的体表和鳃上引起。 症状:各种淡水鱼类,从鱼苗到成鱼都可感染发病,并可发生大批死亡。幼虫侵入鱼的皮肤和鳃,剥取宿主组织作营养,引起组织增生形成白色的囊
小瓜虫病又叫白点病,由多子小瓜虫寄生于各种淡水鱼的体表和鳃上引起。 症状:各种淡水鱼类,从鱼苗到成鱼都可感染发病,并可发生大批死亡。幼虫侵入鱼的皮肤和鳃,剥取宿主组织作营养,引起组织增生形成白色的囊
淡水小瓜虫病的病原是多子小瓜虫(1chthyopHthinusmultifiiis),它们引起致死性体外寄生虫病,因为病鱼体表或鳃上呈现白色小点病变,故又称“白点病”。该病对淡水养殖鱼类危害很大,虫体
淡水小瓜虫病的病原是多子小瓜虫(1chthyopHthinusmultifiiis),它们引起致死性体外寄生虫病,因为病鱼体表或鳃上呈现白色小点病变,故又称“白点病”。该病对淡水养殖鱼类危害很大,虫体
小瓜虫的病原为多子小瓜虫,主要寄生在鱼类的皮肤、鳍、鳃、头、口腔及眼等部位,形成胞囊呈白色小点状,肉眼可见。严重时鱼体浑身可见小白点,故称白点病。它引起体表各组织充血,鱼类感染小瓜虫后不能摄食,加之细
小瓜虫的病原为多子小瓜虫,主要寄生在鱼类的皮肤、鳍、鳃、头、口腔及眼等部位,形成胞囊呈白色小点状,肉眼可见。严重时鱼体浑身可见小白点,故称白点病。它引起体表各组织充血,鱼类感染小瓜虫后不能摄食,加之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