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特色渔业鲟鱼养殖病害防治初探

Posted 鲟鱼

篇首语:对我来说,不学习,毋宁死。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高原特色渔业鲟鱼养殖病害防治初探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鲟鱼属冷水性鱼类,具有独特的食用、经济及观赏价值,适宜微流水高密度养殖。鲟鱼来到云南高原,多采用潭泉水微流水养殖。潭泉水具有水质清洁、常年水温变化不大、溶氧含量低的特点。采用加长进水渠道、使用增氧设备、进行纯氧底层增氧等措施,能有效消除地下水中的不良养殖气体,迅速增加水中溶氧,水质达到鲟鱼养殖水体要求。根据高原气候特点,鲟鱼的发病规律,探索的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加以总结,仅供鲟鱼养殖者参考。

1.引起鲟鱼发病的原因

1.1.引起鲟鱼发病的生物因素

1.1.1 .寄生虫 体表寄生虫引起轮虫病、小瓜虫病、三代虫病;体内寄生虫主要为吸虫类引起的胆囊炎、肠道穿孔、出血等病症。

1.1.2 .真菌 致病真菌有毛霉菌、水霉菌和绵霉菌,危害的主要对象为鲟鱼卵、稚幼鲟。

1.1.3 .细菌 细菌引起的鲟鱼病有烂鳃病、烂尾病、蛀鳍病、肠胃炎、下颌炎等。

1.1.4 .病毒 生产中仅发现疑为病毒引起的鲟鱼病,如鲟鱼出血性败血症、鲟鱼疱疹病。

1.1.5 .敌害 甲壳类的螯虾、水生昆虫类水蜈蚣、水生动植物类水蚤、丝状藻类等。

1.2.引起鲟鱼发病的非生物因素

1.2.1 .环境因素

1.2.1 .1.水温和温差

不同的养殖对象具有不同的最适生长温度,鲟鱼养殖水温20 — 26℃ 。水温偏低引起消化慢、吸收差,易引发肠炎,严重时血液循环受阻而引起烂尾病。水温偏高,水体溶氧降低,氨氮、亚硝酸盐毒性增强,环境致病菌大量繁殖引发烂尾病、烂鳃病等。

1.2.1 .2.酸碱度、溶氧、氨氮、亚硝酸盐

喜欢弱碱性水质。酸碱度偏高、偏低都不得鲟鱼养殖。过低容易造成水体酸性,腐蚀鱼鳃,鱼躁动不发,易引发烂尾、体瘦等综合症。氨氮、亚硝酸偏高引起鱼中毒、呼吸受阻而死亡。鲟鱼是高耗氧鱼类,溶氧长期偏低引起鱼体肌肉出血。微流水、勤换水是解决良方。

1.1.3 .悬浮物

悬浮物主要指有机物、泥沙、矿物质、饱和有害气体等。有机物主要来源于残饵、饲料散失、排泄物和外界有机物残骸,它耗氧大,而且导致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造成病原菌感染或形成多种有害物质刺激鱼鳃和体表分泌大量粘液,引起鱼呼吸障碍而大规模死亡,勤换水,定期清洗鱼池可消除有机物的影响。泥沙及矿物质可在进水渠道中设深沉池而消除。饱和有害气体通过曝气消除。

1.2.2 .人为因素

1.2.2 .1.水质管理。

好水出好鱼,好水也是防治鲟鱼养殖病害的基本条件,调控好水质,使鲟鱼养殖微生态环境保持良好状态,避免病害发生。因水质调控不当,发生的鲟鱼养殖疾病,预防和治疗都很困难。

1.2.2 .2.操作规范

稚鲟培育过程中避免碰伤和擦伤。转食后鲟鱼饵料大小、开头硬度要适宜。不同规格鱼需分池,放养密度要适中。应尽量减少因操作不当导致鱼体受伤而感染。鲟鱼养殖的不同阶段需要制定不同的管理制度,编制不同的技术规程,要求上墙,每天按要求严格执行。

1.2.2 .3.给药方式和剂量

水体消毒要考虑药物对水体的污染、对鱼体的毒性等问题。用药前必须先试验后实施,特别是使用刺激性的药物(如含氯制剂等)要谨慎。

2.常见病及其防治

2.1.水霉病

症状菌丝侵入卵膜内,外菌丝在卵膜外丛生:菌体附着在鱼体皮肤和皮肤组织里,病鱼游动缓慢、食欲减退,最后瘦弱而死。

防治鱼卵孵化时水温控制在20— 25℃ 。充足的溶氧,适宜紫外线照射基本可控制水霉病的发生和蔓延。

被感染鱼需隔离浸泡于8—10毫克/升杀真菌的中草药内(煎煮、60— 80目过滤),水体泼洒1毫克/升中草药药汁,内服制霉素培育的枝角类或药饵。

2.2.小瓜虫病

症状被感染鱼体表可见小白点,镜检可确定。鱼体表粘液多,鱼躁动不安,且大批死亡。

防治对水源进行彻底消毒。?a href='http://www.baiven.com/baike/223/305487.html'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苯酚肷嫌茫?—10毫克/升)或者50—100ppm甲醛治疗具有一定的疗效;适当升高水温对瓜虫病有一定的控制作用。鲟鱼对硝酸亚汞或孔雀石绿地处理敏感。增强鲟鱼体质是控制小瓜虫发生的关键因素之一。

2.3.胃肠充气病

症状病鱼腹部膨大、仰泳后沉底。解剖可见胃、肠充气,胃内无食,胃、肠道内有大量粘液,有时后肠富集未消化物。

防治病鱼采用外科手术排气排液、强制性喂药饵,效果明显;投喂含润肠、抑菌、调节脾胃的中草药饵料、投喂含复方新诺明、土霉素或肠胃活性菌的饵料。

2.4.肠炎病

症状病鱼游动缓慢,食欲减退。解剖可见肠壁局部充血发炎或者全肠呈红色,肠内无食物且积黄色粘液,肛门红肿。

防治 外用泼洒2—4毫克/升煎煮过滤后中草药.

2.5.蛀鳍烂尾病

症状病鱼游动失去平衡,鳍基部充血,鳍条末端蛀蚀,鳍间组织破坏,鳍条分开,尾部发炎,尾柄溃烂,继发水霉感染。

防治减少鱼体受伤感染。外用常规消毒剂,内服抗生素即可。

2.6.弯体病

症状病鱼身体弯曲,严重时呈“S”或“Z”形,鱼沉底拒食逐渐消瘦致死。

防治投喂营养全面的配合饲料。饵料中添加适量维生素、新鲜的蔬菜、动物内脏等以满足鱼体对维生素、矿物质的需求。

2.7.脂肪肝

症状病鱼食欲不 振,生长缓慢,抗病力降低。肝、胰脏的脂肪堆积,形成脂肪肝。

防治强调配合饵料的营养平衡性和某些抗脂肪肝物质的补充,饵料中添加适量的胆碱或护肝药物有利于防治脂肪肝。

2.8.萎瘪病

症状鱼体清瘦发黑,头大体小,常在池底缓慢游动,这时鱼已无力摄食,最终衰竭而死亡。

防治控制放养密度,及时筛选分养,加强饲养管理。饵料中添加健脾消食、调节脾胃的中药、能量药物或诱食剂具有一定的疗效。

3.小结

鲟鱼是高原特色新兴产业,在养殖过程中注重追求高密度、高产量、高效益,往往忽略水体生态环境改善、对病原体的控制和投喂营养丰富全面的饲料以及对鱼情鱼病的观察,常常是出现病症后再进行治疗,往往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鲟鱼养殖必须树立“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观念,建立日常管理制度,编制健康养殖技术规程,实现养殖过程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尽量避免鲟鱼病害发生。

相关参考

鲟鱼主要病害防治

鲟鱼具有个体大、生长快、可塑性强、易驯化、抗病力强、肉质好等特点。随着经济的发展,鲟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喜爱,鲟鱼养殖将对我省水产养殖业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鲟鱼养殖原来集中在北方,由于人

鲟鱼主要病害防治

鲟鱼具有个体大、生长快、可塑性强、易驯化、抗病力强、肉质好等特点。随着经济的发展,鲟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喜爱,鲟鱼养殖将对我省水产养殖业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鲟鱼养殖原来集中在北方,由于人

淡水小龙虾病害防治技术初探

淡水小龙虾,学名克氏原螯虾。近年来,小龙虾养殖业迅猛发展,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产量不断攀升,随之而来小龙虾病害越来越多,弊病损失也越来越大。要取得较的养殖效益,必须生态养殖和病害防控一起抓,贯彻“预防为

淡水小龙虾病害防治技术初探

淡水小龙虾,学名克氏原螯虾。近年来,小龙虾养殖业迅猛发展,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产量不断攀升,随之而来小龙虾病害越来越多,弊病损失也越来越大。要取得较的养殖效益,必须生态养殖和病害防控一起抓,贯彻“预防为

鲟鱼病害的防治技术

鲟鱼具有个体大、生长快、可塑性强、易驯化、抗病力强、肉质好等特点。随着经济的发展,鲟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喜爱,鲟鱼养殖将对我省水产养殖业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鲟鱼养殖原来集中在北方,由于人

鲟鱼病害的防治技术

鲟鱼具有个体大、生长快、可塑性强、易驯化、抗病力强、肉质好等特点。随着经济的发展,鲟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喜爱,鲟鱼养殖将对我省水产养殖业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鲟鱼养殖原来集中在北方,由于人

鲟鱼苗种非病害死亡的主要原因

一、水源问题鲟鱼苗种培育对水环境的变化较为敏感,对水质要求也高,现在许多养殖户都采取打地下深井水作为鱼苗养殖的水源,地下井水水温虽然适宜鱼苗培育,但在使用前一定要检测水体各项指标,是否符合《渔业水质标

鲟鱼苗种非病害死亡的主要原因

一、水源问题鲟鱼苗种培育对水环境的变化较为敏感,对水质要求也高,现在许多养殖户都采取打地下深井水作为鱼苗养殖的水源,地下井水水温虽然适宜鱼苗培育,但在使用前一定要检测水体各项指标,是否符合《渔业水质标

鲟鱼人工养殖不同发育阶段的病害防治(下)

5.小瓜虫病(1)病因及症状:病原体为小瓜虫。小瓜虫寄生处容易形成白点,肉眼可以看见,故该病又称白点病。严重时,全身各处遍布小白点,同时伴有大量粘液,病鱼体色发黑,消瘦,游动不正常。可以通过显微镜检查

鲟鱼人工养殖不同发育阶段的病害防治(下)

5.小瓜虫病(1)病因及症状:病原体为小瓜虫。小瓜虫寄生处容易形成白点,肉眼可以看见,故该病又称白点病。严重时,全身各处遍布小白点,同时伴有大量粘液,病鱼体色发黑,消瘦,游动不正常。可以通过显微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