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皮病(血性腐败病)的防治方法
Posted 青鱼
篇首语:著论准过秦,作赋拟子虚。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赤皮病(血性腐败病)的防治方法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赤皮病是草鱼、青鱼的主要疾病之一。多发生于2~3龄大鱼,当年的鱼种也可发生,常与肠炎病、烂鳃病同时发生形成并发症。该病是由荧光假单胞杆菌的感染而引起。传染源是被荧光假单胞菌污染的水体、用具及带菌鱼。荧光假单胞菌是条件致病菌。鱼的体表完整无损时病原菌无法侵入鱼的皮肤,只有因捕捞、运输和放养,鱼体表机械损伤、或冻伤、或体表被寄生虫寄生而受损时,病原菌才能乘虚而入,引起发病。草鱼、青鱼、鲤、团头鲂等多种淡水鱼均可患此病。在我国各养鱼地区,一年四季都有流行,尤其是在捕捞、运输后,及北方越冬后,最易引发流行。
预防措施:①在捕捞、运输、放养等操作过程中,尽量避免鱼体受伤。鱼种放养前可用3%~4%浓度的食盐浸5~8mg/L的漂白粉溶液浸洗20~30min。药浴时间的长短视水温和鱼体忍受力而灵活掌握。
②可用治疗烂鳃病用的任何一种外用药全池遍洒一次和投喂内服药3d。
治疗方法:①二氯海因0.2~0.3mg/L的浓度,全池泼洒,在疾病流行季节每15天1次。
②每千克鱼每天用氟哌酸10~30mg,拌饲投喂,连用3~5天。
③每千克鱼每天用四环素40~80mg,拌饲投喂,连用3~5天。
④磺胺嘧啶饲料投喂,第一天用量是每千克鱼用药100mg,以后每天用药50mg,连喂1周。方法是把磺胺嘧啶拌在适量的面糊内,然后和草料拌合,稍干一下投喂草鱼。青鱼可拌在米糠或豆饼中喂鱼。
⑤每千克鱼每天用氟苯尼考5~15mg,拌饲投喂,连用3~5天。
相关参考
赤皮病是常见的淡水鱼类细菌性疾病之一。常在运输、拉网等操作或寒冬鱼体表皮损伤后发病。赤皮病又称出血性腐败病,赤皮瘟、擦皮瘟等。此病多发生于2-3龄大鱼,当年鱼也可发生,常与肠炎病、烂鳃病同时发生,形成
赤皮病是常见的淡水鱼类细菌性疾病之一。常在运输、拉网等操作或寒冬鱼体表皮损伤后发病。赤皮病又称出血性腐败病,赤皮瘟、擦皮瘟等。此病多发生于2-3龄大鱼,当年鱼也可发生,常与肠炎病、烂鳃病同时发生,形成
1、病原 病原体荧光假单胞菌,为条件致病菌。 2、症状 病鱼体表局部或大部分发炎充血,黏液增多,特别是体两侧及腹部最为明显,病鱼常伴有肠道发炎和烂鳃症状。 3、防治方法 ①防止鱼体受伤。
1、病原 病原体荧光假单胞菌,为条件致病菌。 2、症状 病鱼体表局部或大部分发炎充血,黏液增多,特别是体两侧及腹部最为明显,病鱼常伴有肠道发炎和烂鳃症状。 3、防治方法 ①防止鱼体受伤。
病原体:为荧光假单胞菌。菌体短杆状,两端圆形,无芽孢,为革兰氏阴性菌。最适温度25--30℃,在pH值5-11中均能生长。症状:病鱼体出血发炎,鳞片脱落,特别是鱼体两侧及腹部最为明显。部分或全部鳍条基
病原体:为荧光假单胞菌。菌体短杆状,两端圆形,无芽孢,为革兰氏阴性菌。最适温度25--30℃,在pH值5-11中均能生长。症状:病鱼体出血发炎,鳞片脱落,特别是鱼体两侧及腹部最为明显。部分或全部鳍条基
危害及流行情况:主要危害草鱼、青鱼和鲤、鲫等多种淡水鱼。在我国各地养鱼区,一年四季都可发生此病。尤其在捕捞、运输过程中,最易暴发流行。该病往往与细菌性肠炎和烂鳃病并发,加速病程发展。 症状和诊断:病
危害及流行情况:主要危害草鱼、青鱼和鲤、鲫等多种淡水鱼。在我国各地养鱼区,一年四季都可发生此病。尤其在捕捞、运输过程中,最易暴发流行。该病往往与细菌性肠炎和烂鳃病并发,加速病程发展。 症状和诊断:病
鱼赤皮病,又名赤皮瘟或擦皮瘟。每年放养及捕捞后最易发病。 1.鱼池彻底清塘消毒,并在放养、捕捞、搬运过程中,防止鱼体受伤;鱼种放养时,用5~10ppm浓度的漂白粉浸洗半小时。 2.体内给鱼口服磺胺
鱼赤皮病,又名赤皮瘟或擦皮瘟。每年放养及捕捞后最易发病。 1.鱼池彻底清塘消毒,并在放养、捕捞、搬运过程中,防止鱼体受伤;鱼种放养时,用5~10ppm浓度的漂白粉浸洗半小时。 2.体内给鱼口服磺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