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的生态养殖技术

Posted 泥鳅

篇首语:宿命论是那些缺乏意志力的弱者的借口。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泥鳅的生态养殖技术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养殖环境

养殖场应选择光照良好,温暖通风,交通便利,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周围无污染源的场所建造养殖池。

养殖池采用水泥池、土池均可,单池面积1-5亩,不宜过大,东西走向,便于池塘采光,池塘深1米左右,每个池塘要有单独的进出水口,进出水口要用铁丝网或20目左右的尼龙筛绢围住,以免泥鳅逃逸。

若用水泥池养殖泥鳅,新建水泥池塘在进水前一定要浸泡1个月以上或进行脱碱处理,池塘底部要铺有15~20厘米的壤土;土池土质以壤土为佳,渗水严重的区域要进行防渗处理,防渗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用防渗布防渗,防渗布上层铺20厘米左右的壤土;另一种方法是池底用三合土夯实。养殖水源:要求水质清新,水量充足,周围没有污染源。水源水质应符合GB-11607的规定。

二、 鳅种选择和放养

泥鳅肠壁薄、肠管直,血管分布多,除用鳃呼吸外也能用肠呼吸,因此,泥鳅耐低氧能力很强。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水面可放3~5厘米鳅种50~80尾,如有流水条件的可以高于常规放养密度的1~2倍。

在1个池中放养的鳅种规格最好差距不大,避免抢食拉大差距,影响商品鳅规格整齐性。泥鳅鳅种选择以黄板鳅为好,青鳅次之,放养苗种应选择无病无伤、游动活泼、体质健壮、规格整齐的苗种放养。鳅种在放养前用浓度为10PPM的高锰酸钾溶液或3%食盐溶液浸洗鱼体10~15分钟进行鱼体消毒。

三、池塘管理

1、泥鳅活动适温在18℃~30℃,在水温25℃~28℃时生长最快,30℃以上即钻入泥底或草丛中栖息。因此每年的4~10月份是泥鳅的生长旺盛期,应加强管理,这期间的管理要做到“勤”和“细”,即勤巡塘、勤管理,细心观察,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饵料投喂。泥鳅喜夜间觅食,食性广杂,繁殖力强,栖息于静水的底层和有腐殖的淤泥中,养殖水域或泥中的动植物、微生物及有机碎屑等均是它的良好食料。人工饲养可投喂蛆虫、蚯蚓、小杂鱼肉、蚌肉、鱼粉、畜禽下脚料等动物性饲料及麦麸、米糠、豆渣、饼粕等植物性饲料,或人工配合饲料。

相关参考

生物饵料生态高效养殖泥鳅技术

利用生物饵料生态养殖泥鳅,成本低、品质好、效益高,是一种健康、生态、省料、高效的养殖技术,极有推广应用价值。这里介绍三种生态高效饲养技术:一、秸秆养泥鳅。用砖头、水泥砂浆砌成深1米的泥鳅池,池底铺一层

生物饵料生态高效养殖泥鳅技术

利用生物饵料生态养殖泥鳅,成本低、品质好、效益高,是一种健康、生态、省料、高效的养殖技术,极有推广应用价值。这里介绍三种生态高效饲养技术:一、秸秆养泥鳅。用砖头、水泥砂浆砌成深1米的泥鳅池,池底铺一层

泥鳅生态高效养殖技术

一、秸秆养泥鳅。用砖头、水泥砂浆砌成深1米的泥鳅池,池底铺一层15厘米厚的肥泥,肥泥上铺一层10厘米厚的稻草秸或麦草秸,上覆几排筒瓦形成泥鳅窝,然后放入40厘米深的水,一星期后即可放入泥鳅苗养殖。泥鳅

泥鳅生态高效养殖技术

一、秸秆养泥鳅。用砖头、水泥砂浆砌成深1米的泥鳅池,池底铺一层15厘米厚的肥泥,肥泥上铺一层10厘米厚的稻草秸或麦草秸,上覆几排筒瓦形成泥鳅窝,然后放入40厘米深的水,一星期后即可放入泥鳅苗养殖。泥鳅

泥鳅生态养殖模式技术

近年来,泥鳅已经成为百姓餐桌上的珍品。由于泥鳅对环境适应力较强,容易繁殖和养殖,而且生产成本低,经济效益高,泥鳅的人工养殖已越来越被广大养殖户看好。在泥鳅养殖过程中,放养密度应合理,要科学投喂与施肥,

泥鳅生态养殖模式技术

近年来,泥鳅已经成为百姓餐桌上的珍品。由于泥鳅对环境适应力较强,容易繁殖和养殖,而且生产成本低,经济效益高,泥鳅的人工养殖已越来越被广大养殖户看好。在泥鳅养殖过程中,放养密度应合理,要科学投喂与施肥,

泥鳅生态养殖技术介绍

生态养鳅,包括稻田、慈菇田、荸荠田养鳅等生态间作模式。这些田中有丰富的天然饵料,农作物是很好的遮阳物,水田深度也符合泥鳅的生长。一般每平方米水面可放养0.2公斤鳅种,养殖半年后可收获0、5公斤成鳅。稻

泥鳅生态养殖技术介绍

生态养鳅,包括稻田、慈菇田、荸荠田养鳅等生态间作模式。这些田中有丰富的天然饵料,农作物是很好的遮阳物,水田深度也符合泥鳅的生长。一般每平方米水面可放养0.2公斤鳅种,养殖半年后可收获0、5公斤成鳅。稻